资源简介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 进一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教学重点1.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2.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教具准备停表、卷尺、小红旗等。新课引入演示教材图3—19所示为一苹果由静止自由下落的频闪照片。你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才可以测出苹果下落过程中的任意阶段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教学过程一、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我们步行30 m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学生讨论后回答出,用刻度尺量出步行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可以求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教师明确: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需要测量的是步行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二、活动方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设计采取怎样的活动方案,教师总结如下:1.在操场上,测出30 m的路程,每隔10 m做一次记号。2.选出三位同学做记时员,分别站在10 m、20 m、30 m处。3.选出一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来表示开始。4.选手可以分别采用正常步行、竞走或跑步的形式完成30 m的路程。5.再做一次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并把结果填入表格。6.组内互相交换角色,重复实验。7.将每一次的实验数据填在书的表格中。学生到操场上完成实验,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实验完毕,要求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回到教室。三、结果讨论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小组探讨自己的数据有没有问题,有的话问题出现在哪里。教师再次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引导学生亲自设计活动方案并执行,在实践中学会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又一次对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由于是在教室外做实验,应该加强学生的纪律管理,提高课堂效率。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