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 运动的规律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核心素养1.运动的概念。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3.规律的概念和特征。 4.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运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关哲学知识,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同党的思想路线。 2.科学精神:把握马克思主义运动观以及运动的规律性,明确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公共参与: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坚持一切从出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预学案】任务1:梳理知识-根据课本自主完成填空-根据填空自主批注课本二、运动的规律性(一)规律是客观的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 事物、现象的 和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 的物质。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 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 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 的 和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只讲物质不讲运动即否认定运动是形而上学静止观)(2)运动是 的运动。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分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只讲运动不讲物质即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是唯心主义运动观)3.规律的含义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 的、的、 的联系。4.规律的特征(1)规律是 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具有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方法论: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 世界。意识活动具有 、 和 ,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 ,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 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 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 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意识的能动性受到 的制约。只有符合 的正确意识,才能 发挥能动作用, 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 ,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 作用。[拓展:主观能动性也称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意识的能动性(课本P23),即“想”;二是实践的能动性(课本P49),即“做”,三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如决心、意志、干劲等)。](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 ,从 的事物出发,经过 ,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 ,作为我们行动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 ,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 和 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补充-必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注意不同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重视精神、意识的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任务2:易混易错知识自主纠偏1.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2.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因而也能改变规律。3.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4.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6.事物的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稳定的、不变的。7.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8.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任务3:根据提示自主学习本框栏目内容-1.课本P21第一个阅读与思考:自然界是不断运动的问题1提示(阅读了解)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太阳落去月亮就升起,月亮落去太阳就升起,太阳月亮互相推移产生光明。寒冬过去了暑期到来,暑期过去了寒冬到来,寒冬和暑期相互推移而确定一年。这段文字描述了自然界常见的日月交替、寒暑变换的客观现象,体现了我国古人对自然现象中物质运动的哲学反思,也说明了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问题2提示(阅读了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课本P21-22阅读与思考:运动是物质的运动问题提示(多读理解)上述观点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承认事物具有运动的属性,但都不认为这一属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是将其归结为事物之外的某种外部原因,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立场。慧能、毕尔生和柏格森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他们认为是“心”、概念、精神或直观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黑格尔则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将世界万物的发展归结为独立于事物之外的“绝对精神”。他们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他们都将物质理解为一种被动的、第二性的存在,忽视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我们不能将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物质运动的原因是物质自身,而不是其他外在的因素。3.课本P22阅读与思考:物质的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可知的问题提示(多读理解)人类是在一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之上,通过试验和分类的方法看到了化合价周期性的波动,继而归纳总结出了元素周期律,由此发现了新的元素,甚至基于这一规律造出了新的元素。这表明,人类不仅可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还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4.课本P23第一个阅读与思考: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1提示(多读理解)最蹩脚的建筑师之所以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原因在于建筑师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筑师从设计、构思到最终实施、完成,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蜜蜂筑巢、蜘蛛织网等表面看起来似乎有某种预定的目的和计划,其实不然。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它们的行为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活动。问题2提示(多读理解)马克思这段话实际上是在强调人作为劳动者具有主观能动作用。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论述“劳动过程”时,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为中介来调节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这种“专属于人”的劳动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活动,就在于劳动过程的结果在开始时就已经存在于劳动者的头脑中了。作为劳动者,人在自然物中实现了自己的目的。5.课本P23-24阅读与思考: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问题提示(多读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人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己的目的。6.课本P24阅读与思考:十八洞村的脱贫攻坚之路问题提示(多读理解)尊重十八洞村之所以能够成功甩掉贫困帽子,就在于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想要摘掉贫困帽子,必须对自身的客观条件有清晰的认识。十八洞村村民首先分析了自己的客观情况。该村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但人均耕地少、交通设施落后等,严重制约了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其次,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分析本村的实际情况,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习近平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这体现的就是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找到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村民们根据十八洞村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在村里发展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苗绣、旅游等产业,从而成功脱贫。7.课本P25阅读与思考:打破“不可能”的港珠澳大桥问题提示(多读理解)港珠澳大桥拥有多个世界之最,包括世界首创主动止水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世界首创桥一岛一隧集群方案、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世界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沉管隧道等,而“世界之最”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20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提议实际上也符合珠三角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目标,因此,建设港珠澳大桥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和意义。然而,从设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克服很多难题。例如,在大桥尚处于设计阶段时,就面临既要保障珠江口伶仃洋主航道繁忙时候超过4000艘轮船的绝对畅通,又要保证所在海域附近香港机场每天1 800多架航班正常起降的“硬门槛”。为了克服这两个难题,就得建造海底隧道。而要连接大桥与隧道,就不得不建人工岛,因此,桥、岛、隧缺一不可。可以说,大桥几乎是“被逼”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桥岛隧集群工程的。港珠澳大桥是众多“中国奇迹”的代表,堪称将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典范,深刻阐释了实事求是不是随波逐流、屈从现实的保守主义,也不是蛮干瞎闯、无视现实的冒险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过分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以唯意志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必然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招致失败的结果;相反,只强调客观条件的限制,抱着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也会一事无成。客观规律的存在并不否定主体能动性,相反,它要求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增强自身活动的自觉性,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我的预学疑惑【探究案】融入情境/小组合作/按主观题要求写出探究成果/展示与评价1.探究情境:“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探究任务: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探究情境:《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过去,我们在发展问题上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有时甚至违背规律,搞“一刀切’”和“想当然”。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探究任务1: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为什么 探究任务2:谈谈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做?3.探究情境:“45°人生”是指很多人在当下面对疯狂内卷,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然后卡在中间45度姿势尴尬状态。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在45度姿势时积蓄力量,然后奋起直追,实现人生价值。满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目标。面对压力,我们可以歇一歇,但是心中不能放弃,始终都要不忘初心,逐梦前行。汲取“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概。随着时代发展,网络自媒体越来越发达。快速经济险象环生,青年人面对各种诱惑,始终都要坚守原则,刚强勇敢,不断战胜困难。凝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力量。时代赋予我们使命,我们应该扛起肩上的责任,踏浪前行。唯有担当才能成就事业,唯有实干方能赢得未未。探究任务:结合情境,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新时代青年应当如何对待45°人生。4.探究情境:2022年是《摆脱贫困》一书出版30周年。《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在《弱鸟如何先飞一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一文中,习近平同志指出,“目前很贫困的闽东确是一只‘弱鸟’”,但“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事实证明,宁德遵照习近平同志嘱托,大力践行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聚焦摆脱贫困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山海兼备优势,坚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推动农业、工业两个轮子一起转,奏响了“经济大合唱”,丰满了“弱鸟的羽翼”,跨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实现了从“老、少、边、岛、贫”地区到全省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华丽蜕变。探究任务:结合情境,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宁德是如何成功实现“弱鸟先飞”的华丽蜕变的。5探究情境:习近平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其中,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在深刻分析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和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过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探究任务:结合情境,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新时代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正当其时,十分重要。6.探究情境:探索浩瀚字宙,是梦想的远航,也是艰辛的跋涉,折射出探索浩瀚字宙、建设航天强国的攀登精神。在“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浇灌下,几代航天人扎根成参天大树,用沉默而坚韧的姿态,在漫长岁月中守护着中国的航天事业。每一个飞天逐梦的大胆设想、每一次航天任务的成功实施,背后都是无数航天人潜心科研攻关、勇攀科技高峰的辛勤奋斗。在实验室、在发射场、在茫茫大漠,中国航天人用汗水和智慧,以对祖国的忠诚热爱和对“航天梦”“强国梦”的不懈追求,铸就了中国航天一次次“高光时刻”。2022年7月24日,问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天宫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正式开启,也意味着30年前确立的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发射载人飞船、发射空间实验室、建造载人空间站)即将完成。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探究任务: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结合探究情境,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7.探究情境: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运城盐湖,并对黄河流域生态和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与这条母亲河的奔涌之声,共同汇聚成时代声音。近年来,该市正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聚焦盐湖高标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实施“退盐还湖”,盐湖保护范围内停止一切工业生产,因地制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随着工业企业搬迁和生态修复治理的进行,盐湖动植物种类日渐丰富,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兽的湿地生态系统。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市还将继续积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立足市情林情,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五条绿色走廊”为纽带,持续开展科学绿化,扩绿、补绿、护绿三管齐下,把盐湖生态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探究任务:结合情境,说说我市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的唯物论依据。【检测案】1.下列说法能体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的正确顺序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2.“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承担者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具有自己的一套固定的规律的3.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有一次,别人问他:“贝克莱先生,假设您站在悬崖边上,闭上您的眼睛,您敢纵身跃吗?”贝克莱先生哑囗无言。这个小故事表明()A.事物的客观实在性依赖于人们能否感知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D.人的意识是一切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依据4.人具有“看见的能力”。所谓“看见”,是从毛毛虫里看到蝴蝶,从蛋中看到雄虞,从死亡中看见生命,从分裂里看见统一。这体现了意识具有()A.目的性B.能动创造性C.自觉选择性D.主观随意性5.病毒的进化,就像任何其他自然生物的进化一样,是不可预测的,但并不复杂。基本上,它是一个感染机器。学者警告说:“新冠病毒的变异将是不可遏制的。我们为消除其生存需求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将遇到变异适应。“材料旨在强调()①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是杂乱无章的②世界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③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孟子》记载:“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可见()A.意识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制约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C.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7.“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这是林徽因笔下的四月天;“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这是余光中笔下的四月天。品味名家笔下的四月天()①能够触摸名家内心的精神世界②能够增强精神力量,决定前进方向③可以认识到天气变化规律因人而异④可以感悟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8.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及对人才要求提高,大学生群体也在调整发展路径,越来越多人或通过继续深造,或拥抱当下多元的就业形态,拓宽自己的未来选择。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无条件的③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二十四节气歌”是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也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这表明()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利用规律的前提②把握规律可以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③“二十四节气歌”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④“二十四节气歌”是自然规律,我们应该尊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实现的五大历史性跨越,也有很多亟须攻坚克难之处。难点就是着力点,难点就是潜力点。深圳人民需要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才能展现出更加旺盛的活力和创造力。材料蕴含的哲理有()①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条件③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规律④要将革命热情与科学态度相结合,反对安于现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科幻小说《月球旅店》中展现了月球旅游的详细过程,大量真实严谨的技术细节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带入到游客和设计师的角色中,亲身体验月球旅游和设计这个宏大工程的真实与震撼。科幻小说《月球旅店》()A.表明人的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的合理的反映B.说明人们认识利用规律能够把梦想变为现实C.拓展了人类想象力,体现意识活动的创造性D.源于人们对太空的主观想象和对理想的追求12.近年来X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民族地区脱贫。这说明()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②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要立足于本地实际③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才能取得实践的成功④转变发展思路能够推动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我的学习收获参考答案【预学案】任务1二、运动的规律性(一)规律是客观的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只讲物质不讲运动即否认定运动是形而上学静止观)(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分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只讲运动不讲物质即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是唯心主义运动观)3.规律的含义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4.规律的特征(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方法论: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拓展:主观能动性也称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意识的能动性(课本P23),即“想”;二是实践的能动性(课本P49),即“做”,三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如决心、意志、干劲等)。](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补充-必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注意不同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重视精神、意识的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预学案】任务21.辨析:规律是客观的,没有好坏之分。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2.辨析:人利用规律是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进而使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结果产生有利于人的变化,但不能认为是改变了规律本身。规律是容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辨析: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4.辨析:并非任何意识都对事物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意识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了正确反映的意识才能起促进作用。5.辨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告诉我们物质是运动的,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6.辨析:事物的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但并不能因此认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不变的。7.辨析: 人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够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但意识本身不能改造客观世界,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才有),我们可以说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8.辨析: 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9.辨析:√【探究案】1.恩格斯这句话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所以,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只有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我们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青年面对压力要不忘初心,面对诱惑要坚守原则,不断战胜困难。②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具有促进作用。年轻人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目标,积蓄力量,然后奋起直追,实现人生价值。4.①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山海兼备的地理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力践行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战胜贫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③聚焦摆脱贫困中心任务,坚持农业和工业发展并重,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5.①物质决定意识,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深刻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的。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新发展理念是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的理论成果,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和重要遵循。必须进一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续写新篇章。6.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②中国航天人在潜心科研攻关,勇攀科技高峰的辛勤奋斗中孕育了伟大的航天精神,这一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先进的意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创新创造,为建设强国梦想而奋斗,推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7.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盐湖底蕴深厚,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我们立足市情林情,以“五条绿色走廊”为纽带,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实施“退盐还湖”,有利于促进盐湖的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②意识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我们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推进盐湖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③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在盐池的开发过程中要尊重生态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实施“退盐还湖”,因地制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把尊重生态发展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积极推动生态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检测案】ACCBC ACBBC 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