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1.沁园春 雪素养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词,体会词中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2.掌握这首词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3.感受词人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引 化静为动的写作手法 化静为动就是将本来静止的事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多用拟人手法,使静物人格化,表现为动态,让无情之物变为有情之物。注:“课文精读”中标★的题目为“学法指引”中考点的对应练习,全书同。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和《毛泽东诗词》。2.背景简介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这期间,下了一场大雪,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豪放之词。3.完成自学结构图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tāo tāo(滔滔)。(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yāo ráo(妖娆)。(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zhé yāo(折腰)。(4)一代tiān jiāo(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5)俱往矣,数fēnɡ liú(风流)人物,还看今朝。(6)无论是东方雕塑的意象韵味、深沉内敛,还是西方雕塑的具象生动、健硕外拓,都独具特色,各领fēnɡ sā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现在的国货,不仅有“小而美”,更有“大而强”,所以能在国际舞台上独领风骚。B.风狂雨横,冰雪摧残,芦苇它就是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立。C.偶像,作为风流人物的代表,在每个历史时代都会应运而生,成为社会与时代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D.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解析】“风流人物”,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这里望文生义。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学校提倡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简单的家务抢着做,复杂的家务帮着做”,旨在培养他们每天劳动。(把“旨在”改成“目的是”)B.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在“崇德向善”前加上“能否”)C.随着博物馆越建越多,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把“目前的”删掉)D.在“新时代城市家居”研讨会上,一位年轻的设计师提出了智慧城市家居的明确设计理念。(把“明确”调到“提出”前)【解析】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习惯”。?新题链接班级拟创办班刊《飞扬青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任务一: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名著内容和人物相符。班刊栏目:青春榜样人物 特点 名著内容“红小鬼” 坚韧不拔,一心向党 ①C保尔 刚强不屈,奋斗不止 ②AA.他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他日夜盼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回到战斗的队伍里,开始了新的生活。B.他以稍微带点激动的语调回答说:“……我是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的,现在如此,而且,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C.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有许多人是出征山西期间加入红军的。【解析】A.从“铁环”“武器”等词可以看出保尔刚强不屈、奋斗不止的特点;C.从“熬”“长征”“艰苦”等词可以看出“红小鬼”坚韧不拔、一心向党的特点。2.任务二:请从青春榜样(“红小鬼”和保尔)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在班刊栏目“致敬榜样”中写下你的感悟。致敬的榜样是“红小鬼”/保尔。我向您致敬,您小小年纪投身革命,踏上漫漫长征路,历尽艰辛。您激励我们要有使命和担当,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奋斗。/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仍以文学创作为武器,坚持战斗。我要像您一样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课文精读1.请默读上片,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词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中国的北方一望无垠,洁白的冰雪覆盖着千里大地,雪花纷纷扬扬,飘向万里江山。雄伟的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奔腾的黄河,也像是一下子停止了咆哮。远方的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好像是在和天比高一样。2.词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词句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写群山蜿蜒起伏像银蛇舞动,高原上的丘陵连绵不断像白象奔跑。这样把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也表现了词人要开创一番伟大事业的雄心壮志。3.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怎样理解?这句是词人自指,抒发了词人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点出了全词的主题,坚信“今朝”的风流人物必将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拓展阅读勇士的背影宋子洵 虽已进入春天,风却也卷挟了几分寒意。朦胧的金光洒落在山顶的薄雪上,氤氲出几分雄壮悲凉。连绵陡峭的山岭在云层中若隐若现,远处传来几声鸟鸣,却未见飞鸟。夹金山的每一个清晨都是这般景象。 一条陡峭的山路向上延展,在视线所及之处骤然急转,消失于云层雾气中。藏族小伙扎西一早就站在路边。 他在等待着一位执意独自登山的老人。 “咚、咚、咚……”沉重的脚步声自远处传来,扎西探出头,仔细打量着来人。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逆着光走来。虽然脚步有些蹒跚,但每一步都像巨石一样重重地压在地上。只见老人一边走一边用留恋的目光注视着周围,像是在回忆什么。“就是他!”扎西赶忙跟上,一路上躲躲闪闪,生怕被发现。 突然,他发现老人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来,注视着他。 “糟了,被发现了!”心一横,扎西硬着头皮凑上前,向老人解释道,是小金县的桑杰书记让自己悄悄跟着的,因为担心他一人登山有危险。扎西一脸诚恳的模样,让老人原本紧皱的眉头缓和了些许。 “你回去吧!”老人转过身去,背朝扎西摆了摆手。 “我不走,我答应桑杰书记要照顾好您的。”扎西倔强地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老人动了动嘴角,想说点什么,却又什么也没说,继续向上攀登。看着老人沉重的背影,扎西知道老人默许了。 100米,100米,又100米,老人脸颊涨红,额头的青筋不停地跳动。 “您不要再往上走了。”见状,扎西有些着急。 老人的喘息声越来越急促,听起来像是即将报废的拉风箱,光听着都让人心慌。对于扎西的话,老人置若罔闻。 “您撑不住的……”扎西的声音因焦急而轻微地颤抖着。 终于,老人停了下来。 “我走不动了,这夹金山,是上不去了,真想再上去看看你们。”他看向前方喃喃地说,“小伙子,帮我个忙,到上面替我敬个军礼吧。” 敬礼?扎西没听懂。 “就像这样。”老人边说,边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庄重而又虔诚地向大山敬了一个军礼。 或许是不想老人继续攀登,扎西没有拒绝这个请求。 随着一步步攀登,扎西的体力渐渐透支,汗水湿透了单薄的衣衫,他的牙床都在冷风中打战,腿像灌了水泥一样,豆大的汗珠顺着脸侧滴落。空气越来越稀薄,呼吸也被逐步掠夺,扎西已经接近窒息了。 终于行至一片开阔处,扎西累得连动一下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喘息间,扎西记起了老人的嘱托。 咬住因寒冷而颤抖的牙齿,扎西缓缓地举起右手对着那片天空敬了个军礼。 下山时,扎西又遇到老人。老人坐在路边,定定地看着远方。扎西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只好静静地走到老人身边坐下。 “累吗?我们当时也很累!”扎西的耳边传来老人粗粝沙哑的声音。 “老人家,您一定是老红军吧?”扎西突然意识到什么。 老人深邃的眼神给了扎西答案。 ………… 太阳落山时,老人走了。凝视着老人踉跄却坚毅的背影,扎西的内心突然汹涌起复杂的情感。有种念头在他心里升腾而起,久久不散。 离开之前,面向无数英魂在这里长存的夹金山,他又敬了一个郑重的军礼,并许下了自己一生的承诺。 那之后,扎西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二十几年过去了,老人的背影一直烙在他的心底。夹金山上,仿佛一直有一个勇士迎着落日的余晖,凝望着远方。(选自《解放军报》,2022年3月15日)1.请以对联形式概括小说情节,写出下联。上联:老人登山怀念革命战友下联:扎西敬礼告慰红军英魂/小伙参军传承先辈精神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1)100米,100米,又100米,老人脸颊涨红,额头的青筋不停地跳动。(这句话中的前两个逗号改为顿号是否合适?说说你的看法)不合适。逗号能加深距离增长的变化程度,进而表明环境恶劣、老人行进的艰难,且老人的体力消耗巨大,突出老人的顽强坚毅。(2)二十几年过去了,老人的背影一直烙在他的心底。(从表达效果方面赏析加点词语)“烙”字在句中指“深深铭刻”的意思,写出老人的背影给扎西留下的印象之深,突出老人对扎西影响之大(老人精神之可贵)。3.这篇小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从文中找出一组伏笔与照应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伏笔为“只见老人一边走一边用留恋的眼光注视着周围,像是在回忆什么”,照应是“老人深邃的眼神给了扎西答案”。作用: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前后照应,使揭示老人身份的情节自然合理;使老人的形象逐渐鲜明。/伏笔为“有种念头在他心里升腾而起,久久不散”,照应是“那之后,扎西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作用: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前后照应,让扎西报名参军的行动自然合理;凸显了扎西思想境界的升华。4.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扎西还是老人?请谈谈你的看法。我认为老人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的主要情节为“老人上山敬军礼”;赞美的是老人及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扎西报名参军正是受到老一辈革命精神(红军精神)的感召;标题“勇士的背影”赞美的正是以这位老红军为代表的革命前辈。/我认为扎西是本文的主人公。小说以扎西的见闻和感想为线索组织材料;小说用大量笔墨来描写扎西,表现他的性格和精神;小说通过扎西来表现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这一主旨。素养提升1.小明参加学校的朗读活动,准备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你认为下列哪种感情基调合适?( D )A.温柔婉转 B.慷慨悲壮 C.低沉悲痛 D.潇洒豪放【解析】《沁园春 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因此“潇洒豪放”是这首词的感情基调。2.校刊编辑准备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书法作品印在校刊封底,用自然流畅、灵动活泼的书体来展现青春活力。下列书法作品中最符合校刊编辑设想的一幅是( D )A B C D【解析】A.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这是隶书;B.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这是楷书;C.古朴大方,圆润流畅,平衡对称,这是篆书;D.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灵动活泼,这是行书。课前预习参考答案①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②写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③过渡句,从写景转到写人 ④恰如其分地评论五位历史英雄人物 ⑤歌颂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