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物质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时的图象特点。3.知道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六种变化,其中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那么不同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一、问题导入【实验原理和方法】1.通过同时缓慢加热海波、石蜡,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分析比较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通过描点连线,作出熔化图像,寻找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普遍规律。3.水浴法加热: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利用热水给加装入试管中的海波和石蜡,这种方法叫水浴法。优点: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还可以控制物质温度上升的速度。一、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有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有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设计实验】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给不同物质加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物质温度,直到物质完全熔化。二、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实验】1.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均匀受热。2.用酒精灯外焰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的变化情况,以及温度计示数的变化。3.待海波的温度升至40℃、石蜡的温度升至50℃,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在海波和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3~4次。二、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收集数据】数据记录如表所示:二、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50 52 54 56石蜡的温度/℃ 40 41 43 45 46 48 50 52 54 56 58 60【分析与论证】用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根据表格中各个时刻对应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便得到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二、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现象对比【实验结论】不同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不同:(1)有的物质(如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对它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有的物质(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先变软,后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且继续加热,温度一直升高。二、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 石蜡(1)AB段:海波为固态,受热温度上升;(2)BC段:海波为固液共存态,受热但温度保持48℃不变;(3)CD段:海波为液态,受热温度上升 实验中可见,石蜡先变软,后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整个过程石蜡温度一直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典例精讲典例1.(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 (选填“A”、“B”或“C”);C(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 ℃;(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C典例精讲38晶体物质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解析】(1)[1]实验中为了让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所以组装器材时,要从下到上组装,则应先固定C。(2)[2]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可以使被加热液体受热均匀,故A不符合题意;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采用水浴加热,可以使试管受热均匀,故B不符合题意;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使得测量的温度准确,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故C符合题意。故选C。(3)[3]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温度为38℃。(4)[4]由图丙可知,BC段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即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该物质由固定的熔点,故该物质是晶体。(5)[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实验时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物质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典例精讲方法归纳 实验注意事项1、组装实验器材应遵循自下而上的顺序。2、研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为了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温度上升较慢,便于实验观察和记录,常使用水浴加热。3、石棉网能使烧杯受热均匀。4、记录时间间隔不能太长,否则可能记录不到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三、液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海波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海波温度逐渐下降,温度降到48 ℃时,液态海波开始凝固,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直到海波全部凝固为固体后,温度又开始下降。三、液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2.石蜡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整个过程石蜡温度一直下降。石蜡由稀变软再变硬,逐渐变成固体。典例精讲典例2.(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利用低温箱和温度传感器探究不同温度的水降温的快慢,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并自动记录水温,如图甲所示。(1)实验时,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 相同、初温不同的水。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浸没水中测量水温时,应注意探头不要 ;质量接触杯底或接触杯壁(2)将三杯水同时放入-30℃的低温箱中冷却,箱内的风扇可使箱内气流稳定循环,使得三杯水受冷环境 ;(3)同时用三个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测三杯水的温度,并获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分析图象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温高的水降温 (填“快”或“慢”);水在凝固过程中, 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为提高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实验时应在每杯水中放入多个探头,对杯子中不同的 水进行测量。相同典例精讲快放出位置【解析】(1)[1][2]根据控制变量法,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质量相同和初温不同的水,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浸没水中,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2)[3]为了使水受冷环境相同,需要将三杯水同时放入-30℃的低温箱中冷却,箱内的风扇可使箱内气流稳定循环。(3)[4][5]由图乙可知,水从80℃降低到0℃,大约需要3.2×103s,水从40℃降低到0℃,大约需要3×103s,水从30℃降低到0℃,大约需要2×103s,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温高的水降温快。降到0℃后保持不变,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4)[6]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在每杯水中放入多个探头,对杯子中不同的位置的水进行测量。典例精讲四、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和非晶体:(1)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2)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如冰、萘、石英、明矾、海波、食盐、各种金属等。(3)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如松香、玻璃、沥青、橡胶、塑料、石蜡、蜂蜡等。四、熔点和凝固点2.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2)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3)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典例精析【解析】金属属于晶体,其温度达到熔点并且继续吸热时,金属就会熔化。根据题目表述此金属的熔点在15℃到45℃之间,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典例3.(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A.10℃ B.30℃ C.50℃ D.60℃B典例精析【解析】A.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降低,从第8min到第18min温度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故A错误;B.第8min到第18min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在第4min时是液态,故B错误;C.第12min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C错误;D.从第8min到第18min温度保持80℃,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故D正确。故选D。典例4.(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B.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态C.在第12min时不吸热不放热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D课堂反馈1.(2022秋·湖南郴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第5min,晶体开始熔化B.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D.第15 min时,物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2022秋·陕西西安·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DB课堂反馈3.(2022秋·湖北武汉·八年级统考期末)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D.该物质在10~25min内吸收热量4.(2022·广东揭阳·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第6min时是固态 B.甲在ab段不需要吸热,内能不变C.甲的熔点是48℃ D.甲和乙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相同AC课堂反馈3.(2022秋·湖北武汉·八年级统考期末)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D.该物质在10~25min内吸收热量4.(2022·广东揭阳·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第6min时是固态 B.甲在ab段不需要吸热,内能不变C.甲的熔点是48℃ D.甲和乙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相同AC课堂反馈5.(2023·广东肇庆·统考二模)为了探究某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吸热升温现象,小明用酒精灯均匀加热0.5kg该种固体,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温度与时间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知该物质是 (选填“A.晶体”或“B.非晶体”),该物质熔化过程用了 min;小明通过图像信息得出(BC阶段)加热了4分钟,温度升高了40℃,则该物质在固态(OA阶段)加热了 分钟。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中可知 物质是晶体,加热7min时该晶体处于 状态。A42乙固液共存7.(2022秋·重庆·九年级校考期中)小明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 ℃,整个熔化过程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9课堂反馈非晶体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课堂反馈(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冰熔化时 热,温度 。(3)小强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采用这样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是 (选填“可行”或“不行”)的,原因是。0吸保持不变不正确可行冰从空气中吸收了热量,冰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也是能够熔化的课堂小结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熔点和凝固点液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