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与发展重点知识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重点知识总结

资源简介

必修二专题——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具体表现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自然资源枯竭 矿产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森林减少——一般归类到生态问题之列
生态破坏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次生盐碱化、草场退化、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萎缩、土壤退化; 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灰霾; 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如赤潮)、有毒物质污染(如重金属污染)、石油污染 其他: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土壤污染等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随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自然资源枯竭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自然资源枯竭;自然资源枯竭往往引起生态破坏。
一、自然资源枯竭
1.水资源短缺
(1)原因:供(不足);求(量大);时空分布不均;污染、浪费。
(2)措施
措施 具体内容
开源 合理开采(河湖水、地下水);海水淡化;修水库和蓄水池;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
节流 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改革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耐旱作物;再生水的循环利用;防治水污染等。
拓展:我国不同地区水资源短缺原因
地区 原因
西北 区域性缺水 资源型缺水
华北等季风区 季节性缺水
横断山区、海南及南海诸岛 地表径流停留时间短,地表径流缺乏
云贵高原 石灰岩地貌,地表多裂隙,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
大河下游 人口、城市稠密、经济发达,排污量大 水质型缺水
2.能源资源短缺
(1)原因
原因 具体内容
自然原因 石油、煤、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有限; 能源的分布与实际消费量不平衡
人为原因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2)措施
措施 具体内容
开源 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利用结构
节流 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
拓展:我国能源问题
问题 主要措施
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优化能源利用结构,积极开发新能源,实现能源多元化战略
国内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不平衡 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原油消费量大,进口量大,对外依赖性强 一方面加大国内勘探开采的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 建设石油战略储备基地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3.耕地减少
(1)原因: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扩张,工矿道路建设等。
(2)措施:控制人口;加强土地管理,严把用地审批关;禁止闲置、滥用耕地。
二、生态破坏
1.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原因 危害 措施
自然 地形 沟壑多,陡坡多 表土侵蚀,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地下水资源减少,区域环境恶化; 水库淤积,蓄洪、调洪能力差; 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泄洪能力差,旱涝灾害加剧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存放表土; 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
气候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土壤 黄土土质疏松
植被 植被覆盖少
人为 植被破坏; 轮荒、陡坡垦荒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不合理的修路、开矿等工矿活动
(2)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云贵高原石漠化与之类似)
原因 措施
自然 地形 起伏大 封山育林,合理砍伐人工林;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沼气池、小水电、薪炭林、生产、省柴灶)
气候 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 人多地少,毁林开荒; 生活能源缺乏,过度樵采
2.土壤次生盐碱化
(1)分布:往往发生在半湿润、干旱半干旱的灌溉农业区,与地下水位过高有关。
(2)成因:地势低洼;气候干旱(或旱涝变化频繁),蒸发旺盛,多大风,致使土壤盐分向地表集聚;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3)措施:科学调节水盐运动,引淡淋盐,井排井灌(旱季利用井水灌溉,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壤盐分降低;同时可增加地下水蓄水容量,有利于缓解夏季洪涝灾害);增施有机肥;改革灌溉技术,建立合理的灌溉系统。
3.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原因 危害 措施
自然 背景 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气候变率大 风蚀作用使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 生态环境恶化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人与自然协调; 植树种草,封沙育林,营建防护林; 合理调节农林牧关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禁止过度开垦,退耕还林还草;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调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合理灌溉); 解决生活用能问题,禁止过度樵采; 合理放牧,禁止超载。
物质 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或沙漠广布)
动力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
人为 过度开垦(毁林开荒、围垦草场); 过度樵采(生活能源缺乏); 过度放牧(超载);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上中下游没有合理调配;过度开采地下水;不合理灌溉) 不合理的工矿建设
4.关于东北地区的生态问题
区域 问题 措施
东北平原 黑土流失,肥力下降 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
沼泽破坏,湿地减少 保护沼泽湿地,退耕还湿
东北林区 森林资源和生态破坏严重 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 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自然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5.生物物种减少
(1)原因
①人类对野生生物的滥捕乱杀、乱砍滥伐 ;
②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 ;
③外来物种入侵;
④自然灾害。
拓展: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的特点有:生态适应性强,耐性强,入侵潜力大;外来物种,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对资源的竞争能力强;能抗干扰,且干扰后恢复能力强;缺乏天敌;当地利用的较少。
(2)危害
①生物资源减少 ;
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失衡。
(3)措施
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禁止滥捕乱杀、乱砍滥伐 ;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一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
③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保护野生动植物。
6.全球变暖
(1)原因
自然:全球正处温暖期。
人为:①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②大量毁林,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2)危害
①冰川融化,海水膨胀引起海平面升高,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海水倒灌、水质变坏;
②影响各地干湿变化,气候不稳定 ;
③影响工农业生产 ;
④破坏生态系统 ;
⑤危害人类健康。
(3)措施
①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技术(固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
③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④国际通力合作。
三、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
(1)原因
大气污染状况主要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是污染物的排放量;二是大气的净化能力。
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①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②气象条件:风速、降水、对流强弱、逆温;
③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④植物的净化作用。
拓展:
我国南方比北方酸雨严重的原因?
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南方气候湿润,降水多,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和雨水结合,形成酸雨;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较为封闭,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南方土壤颗粒物多呈酸性,加剧酸雨危害。
北方雾霾冬季较重的原因?
冬季燃煤多;冬季地面温度低,易发生逆温,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少;距离沙源地较近。
雾霾夏季较轻的原因?
夏季生活用煤量少、烟尘排放少;夏季植被茂盛、吸烟滞尘作用强;夏季降水多,空气较湿润。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问题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强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形成光化学烟雾。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为地中海气候。
原因:三面环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地中海气候,夏半年阳光辐射强;逆温天气数量多。
(2)措施
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②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
④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工业污染 ;
⑤发展技术创新,废气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⑥加大宣传,增强公共的环保意识。
2.水污染
(1)原因
水污染状况主要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是污染物的排放量;二是河流的自净能力。
一般说来,经济发展快,人口和经济规模大,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大;其次水量越大,流动性越强,水体的自净能力越强。产业结构也能影响水污染程度。
拓展:
东北地区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原因?
降水少,径流量小,水循环弱,水体自净能力较弱;重化工业规模大,排污量大及油气资源的开采。
影响水华现象污染严重程度的自然原因分析——以安徽巢湖为例
7、8月份进入伏旱天气,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强;生活、生产用水量大,出入湖泊径流量小,湖水的循环更新慢;沿岸污水入湖,湖水富营养化严重;气温高、光照充足,藻类繁殖旺盛。
(2)措施
①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②加强生活污水的防治和地表水、地下水源的保护;
③发展节水型农业,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农业用水污染;
④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
⑤加大宣传,增强公共的环保意识。
3.重金属污染
原因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
拓展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中部重,东、西部较轻的原因
我国中部地区煤炭和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力度大;中部地区农业发达,化肥、农药长期使用导致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积累;中部地区有色金属冶炼集中,加重了重金属的污染。
必修二专题——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条件和措施分析思路
思路 具体内容
分析地理背景 分析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分析优势条件 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分析限制性因素 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①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 ②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 ④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促进对外开放 ⑥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规模 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 ⑧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思路 答题术语
经济持续发展 增产: 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 ②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 ③加强科研投入,培育良种,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 ④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收: ①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②加强宣传,打造品牌,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度; ③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④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
生态持续发展 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社会持续发展 推进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
2.生态农业效益及表现
效益 表现
经济效益 促进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
环境效益 (以沼气为例) 降低污染,净化环境 将秸秆、柴草和人畜粪便作为沼气原料,减轻了污染; 沼气为清洁能源
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沼气作燃料,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缓和了燃料与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防止植被破坏,减少水流失和土地沙化
保护土地 沼和沼液作为肥料,实现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板结
社会效益 改善生活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就业
三、工业可持续发展
1.工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问题 措施
工业结构过于单一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工业分布过于集中 调整产业布局,重化工业合理分散
生产技术落后,效率低下 加强科技研发,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基础设施不完善 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生产成本
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绿化和保护湿地,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其他 培育品牌,获得消费者认可;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2.工业的影响
影响 具体内容
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①资源的开发可能破坏植被,导致荒漠化、水土流失、地表塌陷、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②加工冶炼产生环境污染(排放“三废”) ③资源过度开采、加工冶炼加剧资源的短缺
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①创收方面:将当地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②就业方面: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③产业、基础设施方面:促进产业的发展(优化升级); 带动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城市化方面: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3.开放性问题:是否同意建厂
赞同建厂,可从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大方面分析。
不赞同,可从工业生产的环境效益不利方面分析。
四、可持续发展关联图
关联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顺藤摸瓜法
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找出突破口;
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厘清逻辑关系;
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代入尝试法
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的越少就越容易填,确定完填空内容后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判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