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新文化运动 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1新文化运动 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1840
1919
1915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49
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56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过渡时期
1978
社会主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2050
社会主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洪秀全
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农民
地主官僚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①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和“制度”上的不足,进行了哪些探索?
②在器物和制度探索中失败后的中国人转向哪一方面的探索?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方面;新文化运动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说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C
辛亥革命后,百姓的门户前仍然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
帝德乾坤大
1.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
皇恩雨露深
材料一:
材料二: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令》。28日,袁世凯换上了绣有四团花的十二章大礼服,头戴平天冠,进行祭孔活动,这是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上掀起什么逆流?
2.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3.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认识到中国需要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旧式的婚礼中,不乏西装革履者。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1.发起标志:
1915年 陈独秀 上海 《青年杂志》
2.旗帜、口号:
(德先生)
(赛先生)
设计名片
(4人一小组,结合书本P46—P48完成设计,并选出1名总设计师作相关介绍)
姓名:
主张(贡献):
联系地址:
创办《新青年》杂志,提倡民主、科学;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陈独秀
姓名:陈独秀
主张(贡献):
联系地址:
北京大学
姓名:胡适
主张(贡献):
联系地址:
主张文学革命;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胡 适
北京大学
姓名:鲁迅
主张(贡献):
联系地址: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揭穿专制统治真面目
鲁 迅
北京大学
姓名:李大钊
主张(贡献):
联系地址:
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社会主义
李大钊
北京大学
姓名:蔡元培
主张(贡献):
联系地址:
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
提倡“学术思想自由”,北京大学形成了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蔡元培
北京大学
语录一:现在只有"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语录二:“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
(即民主)并重。”
语录三: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信仰共和比排孔教。
1.陈独秀口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2.语录反映了陈独秀的哪些观点?
“德先生”:民主 “赛先生”:科学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批判儒家学说
3.《新青年》的“新”体现在哪里?
陈独秀语录
新思想,新主张,新文学,新道德
胡适不愿从政,拒绝去做行政秘书。学生尝试用文言文回复:“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干不了,谢谢!”
○试一试:请你用白话文帮胡适回一封电报。
○想一想:白话文与文言文相比,在向大众传播新思想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白话文通俗易懂,能为广大劳动人民接受理解,便于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主张)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材料反映什么现象?你怎么理解“吃人”的含义?
这里的历史指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历史。在“仁义道德”的名义下,实质都是一种封建礼教“吃人”的历史。鲁迅借狂人之口,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本质。
中国妇女思想的空前解放
1.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2.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上海妇女志》
兴起标志
口  号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性  质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民主、科学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宣扬马克思主义(后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