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教学目标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3.理解惯性,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4.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重点: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亚里士多德(公元前4世纪)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一)、历史回顾(1)讲台上的粉笔盒:推一下,动;不推,就不动。(2)沙滩上骑自行车:用力蹬,车前行;不蹬,车停下来。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等 高等 高斜面摩擦力对小球上升高度的影响更光滑……ABCABCD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静止时的高度.等 高AC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的运动又会怎样?等 高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但要通过更长的距离AC1C2如果倾角还继续减小呢?小球的运动又是怎样的?小球仍能达到同样的高度,但滚的路程越来越远AC1C2C3倾角减小到放平第二个斜面,小球又会怎样运动?小球不可能达到原来的高度,只能沿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等 高 线A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小球若不受摩擦力,小球会一直运动下去。2、伽利略(16世纪)“当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没有碰到任何阻碍时…它的运动将是匀速的,并将无限继续进行下去,假如平面是在空间无限延伸的话。”理想实验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一种科学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实验+推理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笛卡尔的补充和完善把伽利略的观点推广到更理想的情况,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4、牛顿的总结在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基础上,牛顿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力和运动的关系,得到了牛顿第一定律.(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3.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2.确定了力的含义(三)、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是静止状态的性质1、惯性的概念: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2、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1)静止物体有惯性(2)运动物体有惯性(3)液体有惯性(4)气体有惯性总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4、惯性的表现:惯性越大,保持原来状态“本领”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越小,保持原来状态“本领”越小,运动状态越易改变.受力时------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3、决定惯性大小的因素他们俩谁先倒?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不受力时------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例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B、牛顿第一定律就是惯性C、物体能保持运动状态不变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必定受到了外力的作用例2: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惯性,停下时就没有惯性了C.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了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掷出的铅球速度不大,所以其惯性很小,可用手去接B、用力打出的乒乓球速度很大,因此其惯性很大,不能用手接C、相同的两辆车,速度大的比速度小的难以停下来,是因为速度大的车惯性大D、相同的两辆车,速度大的比速度小的难以停下来,是因为速度大的车运动状态改变大例4.如图,一辆表面光滑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m1m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