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业课《企业财务会计》(高教版 2018)同步教案:1.1企业财务会计概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专业课《企业财务会计》(高教版 2018)同步教案:1.1企业财务会计概述

资源简介

【课题】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知识
【教材版本】
杨蕊,梁健秋.企业财务会计,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梁健秋.企业财务会计同步训练.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解释企业财务会计的概念、知道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2.能力目标:能联系实际理解财务会计的特点及内容;能解释和运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企业财务会计的概念、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2.教学难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图解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赏识教学法、分解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小型调查:
你毕业后想从事什么职业?你认为会计行业重要吗?
对这一课程你有什么希望和学习目标?
你觉得自己需要有什么知识或技能?
你对本课程要提怎么样的建议?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当今社会是个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那么什么是会计?学习财务会计的知识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学习新知识
一、会计的分类
教师讲解并板书:
预算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
会计 管理会计(对内) 商品生产企业财务会计
企业财务会计(对外,服务于企业)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会计
二、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关、职工和供应商。
教师:针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关、职工和供应商等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
三、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教师:分别对这四个基本假设进行讲解,并用现实的案例与学生互动。
教师归纳:
会计主体: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和单位,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遭遇清算、解散等变故而不复存在,其经营活动会无限期持续下去。
(三)会计分期:
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前后相接、间距相等的若干会计期间。
(四)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基本假设的真正内涵。
四、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基础、应计制原则,是以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
预算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会计
企业财务会计的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教师出示下列业务题,学生编制相应的分录
1.企业收到上月销售所欠的货款存入银行60000元
2.本月销售产品一批,售价30000元,增值税税额3900元,货款尚未收到。
3.用现金购入办公用品,由管理部门直接领用。
4.用银行存款预付明年的报纸杂志费1200元(含税)。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编制的分录分析为何计入收入类科目,或费用类科目
第1题:虽然我们收到款项,但却没有记入主营业务收入,而记入应收账款。因为是上月销售,是上月的收入。
第2题:虽然款项未收,却记入本月的主营业务收入,因为是本月销售的。
第3题:本月管理部门受益,用了办公用品,根据什么时候受益,什么时候记入,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我们的分录记入“管理费用”。
第4题:虽然款项已付,却没有记入费用类科目。原因是明年的报刊费,明年1月开始,每月才受益(能看到报纸),因此根据何时受益,费用应计入何时原则,明年1月开始时逐月摊销入费用类科目。
教师总结判断标准:
判断是否是本月的收入和费用的标准,不是款项是否收到和付出作为判断标准,
1.收入判断标准:是否是本月实现的(销售)
2.费用判断标准 :什么时候受益,什么时候记入费用,谁受益,谁负担费用。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谈谈本节课学习的体会或感受。
【板书设计】
课题1、企业财务会计的概念2、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关、职工和供应商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课后作业】
思考题:为什么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必须先设定四个基本假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