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转炉炼钢操作》项目4 补炉、溅渣护炉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转炉炼钢操作》项目4 补炉、溅渣护炉 教案

资源简介

项目四 补炉、溅渣护炉
一、教学目标
了解常用补炉料的种类、构成及成分要求,学会常见补炉料的识别。
认识补炉原材料及工具种类特点,知道补炉的位置和方法,能熟练进行补炉操作。
知道溅渣护炉的含义、原理和目的,熟悉溅渣的技术要求,学会实施溅渣操作的工艺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课时分配
本项目共3个任务,安排4课时。
三、教学重点
溅渣护炉的操作过程和参数确定,熟悉提高溅渣护炉效果的技术手段。
四、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补炉操作,熟悉溅渣的技术要求,学会实施溅渣操作的工艺步骤。
五、教学内容
任务一 补炉材料的识别
一、耐火泥
耐火泥是由粉状耐火材料和结合剂、外加剂组成的,用水或液体结合剂调成的浆体。
1.耐火泥应具备的特性
2.耐火泥的理化指标
二、转炉用补炉料大致成分
三、补炉砂的识别
补炉砂为不定形制材料,一般由镁质白云石加焦油、沥青组成,为黑色散状料。补炉砂有热砂与冷砂两种。
1.热砂 热砂为不定形制材料,一般由镁质白云石颗粒加焦油、沥青搅拌而成,为黑色散状料,有熔化沥青的光泽,并有一定的温度。使用热砂的优点是补炉砂容易与炉衬本体烧结牢固。
2.冷砂 冷砂一般为废弃补炉砖经耐材厂轧碎而成,灰黑色,无光泽,常温,为不规则的散状料。使用冷砂的优点是补炉砂易铺展。
四、转炉用补炉砖的识别
补炉砖一般为扁平的立方体,贴于炉衬受损表面。由于扁平接触面大,易补牢。补炉砖材料一般为焦油白云石质,表面呈黑灰色,其中有小白点,断裂面处可见明显白点。如果放置时间长,表面白点更清晰,同时会有粉化现象。
五、喷补料的识别
喷补料是转炉喷补用的耐火材料。喷补有湿法和干法两种,两者的主要材料均是镁砂。目前以干法为主。干法喷补料是散状料,颗粒度不大于3mm,黑褐色。
任务二 补炉操作
一、补炉操作顺序
补炉时倒砂、贴砖、喷补的操作顺序不能颠倒。
二、补炉料材质
一般为沥青结合的镁质料。补炉材料按外形可分为散状补炉料、补炉用的贴砖和喷补用的喷补料等。
三、烧结时间的重要性与补炉料用量的关系
一般与补炉料用量成正比关系,即补炉料量越多、补的越厚,烘烤烧结时间则需越长。
四、补炉操作与提高炉龄的关系
根据实际经验可知炉龄高低基本与3个因素密切相关。
操作:
一、补大面
(1)补大面的前一炉,终渣黏度适当偏大些,不能太稀。
(2)补大面的前一炉出钢后,摇炉工摇炉使转炉大炉口向下,倒净炉内的残钢、残渣。
(3)摇炉至补炉所需的工作位置。
(4)倒砂(5)贴砖(6)喷补(7)烘烤
二、补炉底
(1)摇动炉子至加废钢位置。
(2)用废钢斗装补炉砂加入炉内,补炉砂量一般为1~2t。
(3)往复摇动炉子,一般不少于3次,转动角度在5°~60°或炉口摇出烟罩的角度。
(4)降枪(5)烘烤
三、补小面
(1)当小面出现明显凹陷或局部凹坑以及出钢口高于炉衬造成出不净钢时应进行补小面操作。
(2)补炉料入炉后应摇至预补位置铺平,确保出钢口不被补炉料堵死。
(3)补小面要求:1t补炉料≮40min;2t补炉料≮50min。
四、喷补
(1)若炉帽、耳轴渣线等部位出现凹陷或掉砖,见永久层,应根据情况进行喷补。
(2)喷补部位要求平滑,无明显台阶。
(3)喷补完后烧结时间保证5~10min。
(4)喷补操作按具体操作规程执行。
五、补炉记录
每次补炉后要作补炉记录:记录补炉部位、补炉料用量、烘烤时间、补炉效果及补炉日期、时间、班次等。
六、注意事项
任务三 转炉溅渣护炉
一、溅渣护炉概念、工艺过程和原理
1.溅渣护炉概念 在出完钢后,利用高压氮气将转炉内的炉渣溅到炉壁上,形成一定厚度的溅渣层,作为下一炉炼钢的炉衬,这一工艺称为溅渣护炉。
2.溅渣护炉过程 氮气通过氧枪吹入炉膛,高速氮气流股与渣面相遇后把一部分炉渣击碎成尺寸不等的液滴向四周飞溅。由于流股的能量高,把熔池渣层击穿并形成凹坑,氮气流股遇到炉底后以一定角度形成反射气流,反射气流与渣坑表面的摩擦作用会带起一部分渣滴,使其飞到炉壁上。通过这样的连续吹氮气,炉渣温度不断下降,渣滴不断黏附在炉衬上,直到溅渣操作结束。
3.溅渣护炉原理 溅渣护炉是利用高速氮气把成分调整后的剩余炉渣 喷溅在炉衬表面形成溅渣层。溅渣层固化了镁碳砖表层的脱碳层,抑制了炉衬表层的氧化,并减轻了高温炉渣对砖表面的冲刷侵蚀。
二、溅渣目的
(1)提高炉龄,降低耐火材料的消耗。
(2)减少补炉次数,降低补炉料的消耗。
(3)提高转炉作业率,增加钢产量。
(4)溅渣护炉后侵蚀速度减慢,炉衬侵蚀也比较均匀。
三、溅渣护炉基本工艺参数
1.熔池内的合适渣量 渣量在100kg/t较为合适。
2.炉渣性质
3.氮气压力和流量
4.顶吹喷枪工艺参数
5.复吹转炉底气对溅渣的影响
6.溅渣时间
操作:
一、溅渣护炉操作步骤
(1)将钢出尽后留下全部或部分炉渣。
(2)观察炉渣稀稠、温度高低,决定是否加入调渣剂,观察炉衬侵蚀情况。
(3)摇动炉子使炉渣涂挂到前后侧大面上。
(4)下枪到预定高度,开始吹氮、溅渣,使炉衬全面挂上渣后,将枪停留在某一位置上,对特殊需要溅渣的地方进行溅渣。
(5)溅渣到所需时间后,停止吹氮,移开喷枪。
(6)检查炉衬溅渣情况,是否尚需局部喷补,如已达到要求,即可将渣出到渣罐中,溅渣操作结束。
二、合理留渣量的确定
在溅渣护炉中合理的转炉留渣量是溅渣护炉中的重要工艺参数。合理的留渣量一方面要保证足够的渣量,在溅渣过程中使炉渣均匀地喷溅,涂敷在整个炉衬表面,形成10~20mm厚的溅渣层;另一方面随炉内留渣量的增加,融渣可溅性增强,有利于快速溅渣。
三、溅渣参数的确定
对溅渣护炉效果有重要影响的工艺参数有炉形尺寸、喷吹参数、炉渣性质及渣量和镁碳砖中的含碳量。
四、合理的终渣控制
在一定的条件提高终渣MgO含量,可进一步提高炉渣的熔化温度,有利于溅渣护炉。
五、合理控制出钢温度
溅渣层的熔损侵蚀主要发生在转炉吹炼后期,熔池温度超过了溅渣层的熔化温度,使溅渣层迅速熔化,若能适当降低出钢温度,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转炉炉龄。转炉出钢温度越高其炉龄越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