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州省铜仁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他是晚清名臣,主持虎门销烟,面对国家统治危机开始研究西方,主持修撰《四洲志》,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这位名臣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康有为 D.孙中山2.民国八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下列口号最能反映这场运动性质的是( )A.“扶清灭洋”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3.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距今100年前的中共三大上,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 )A.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B.制定党的最低革命纲领C.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4.书信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下侧两封书信(节选)共同印证了(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与诸弟共勉之。 小兄张自忠手启 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程雄(新四军战士)A.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C.敌后战场的抗战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5.小石同学在研究解放战争时发现了下列史料,据此可知淮海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民工 担架 打小车 牲畜 筹粮 挑子 船只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48万吨 20.6万副 8500只A.帝国主义的扶持 B.军事力量的强大C.国民党统治的腐败 D.人民群众大力支持6.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图片是研究哪一历史事件的第一手史料( )A.开国大典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 D.七千人大会7.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省开阳县县政府颁发给当地一位农民土地房屋所有证。据此可用来研究( )A.大跃进 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抗美援朝8.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里的“社会变革”指的是( )A.三大改造 B.西藏的和平解放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开国大典9.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科研工作者楷模的是(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邓稼先10.小张同学在某图书馆网站上检索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资料,他在检索的内容中可以看到这次会议通过了 为党的指导思想(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1.以下从左至右所列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下面四个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12.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A.追求民族独立 B.建立新中国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D.实行改革开放二、填空题13.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 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14.[生死攸关]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下图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就是著名的 会议。 15.黄继光是 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16.[改革创新]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的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17.[中国智慧]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三、综合题18.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但其详细数目,亦复不易调查。现在各国互以抢劫之事相推诿。但当时各国无不曾经彻底共同抢劫之事实,却始终存在。——摘编自《瓦德西拳乱笔记》材料三 中国的先进分子历经千辛万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尝试过种种改造的方案。这些探索和斗争,虽然每一次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但却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如何理解“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名称并分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上图中A、B、C三处内容填写完整,并分析中国近代先进分子探索之路的特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成效。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材料二 调查人:澎湃网记者。陆德兴(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口述内容:我叫陆德兴,今年71岁,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句老话大家都听过……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开放之前,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很差。1900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高楼大厦一幢幢建起。一些省份和国企也在浦东投资建造了自己的高楼。那时从浦西看浦东,是一派热闹的建设景象。就这样,浦东越来越繁华。材料三 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和国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与哪次会议有关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浦东前后巨变的原因及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及其影响。20.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的团结、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圣神职责。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材料二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美日在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邓小平《会见缅甸总统吴奈温时的谈话》(1978年11月14日)材料三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活动,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习近平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23年3月13日)材料四 阅读以下大事年表。时间 事件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1955年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1979年 停止炮击金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1992年 “九二共识”20世纪末 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2008年 海峡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2022年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发布2023年 第15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两个方面即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伟大构想。列举在这一伟大构想指引下的成功实践。(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自拟题目,参照“示例”撰写一篇100-12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可选择两则或多则材料,从背景、成就、影响等角度加以阐释,表述成文,不得抄袭示例。)试卷第2页,共2页试卷第1页,共1页参考答案:1.A2.C3.C4.B5.D6.A7.B8.A9.D10.D11.B12.C13.张謇14.遵义15.上甘岭1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7.求同存异18.(1)事件:鸦片战争;理解: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名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A:洋务运动;B: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C:民主共和(或三民主义)特点:从学技术、学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救国救民之路艰辛而曲折)。19.(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目的:引用国外资金和技术,发展我国经济。(2)原因: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影响:浦东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极大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3)时间:2001年;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20.(1)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措施: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鼓励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2)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成功实践: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3)有利因素: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并成功在香港、澳门的实践;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密切;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认识。不利因素:“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干涉势力。(4)题目:民族大团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20世纪末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从政策和制度方面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积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民族团结,巩固了祖国统一,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题目:海峡两岸必定统一自1979年以来,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炮击金门,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对台方针的提出,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1992年,“九二共识”使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随着两岸三通的实现,海峡两岸在人员往来、经济、学术、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面对新形势,祖国统一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两岸人民必定携手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