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有一定历史思维能力,参与意识和求知欲强。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但对于教材中那些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的知识点,由老师引导,师生合作探究。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了解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及成就,掌握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及意义,分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分析材料,提升自己的材料分析能力,从多种角度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唯物主义、家国情怀: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曼彻斯特卫报》在1832年有这样一则报道:“英国的制造业体系和这一体系下创造大城镇的惊人速度都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究竟是怎样的制造业体系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新课的学习。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新课讲授
一、工业革命为何最先发生在英国
1.工业革命概念
思考这一系列发明有什么特点?
每一个发明都是一次技术的革新,一个发明带动了另一个发明的产生,这是一种联动的革新。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这次技术变革不仅是一个发明带动另一个发明的产生,还从一个行业的发明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它是一场以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它首先是生产力内部的革命,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英国光荣革命后政局稳定,经济状况怎么样呢?我们看一组数据,从数据对比看,1750年工商业的产出指数、农业的产出指数整体呈上升态势,尤其工商业的产出指数增幅惊人,说明经济快速增长。英国经济快速增长,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呢?材料这样记载 “不仅是中上层人们钱袋里的钱叮当作响,大多数工匠和劳工也富裕了。” 这是一个全民富裕的年代,大家都有钱了,这钱怎么花?我们继续看材料。“最能促进贸易的支出是花在穿和住、打扮和房屋装饰上的支出,时髦或衣服的变化是伟大的贸易促进者。” 这钱花哪去了呢?衣服是主要的支出之一,进口布料让英国人的衣着更加绚丽多彩,随着进口数量的激增,价格不断下降,普通人也能消费的起进口布料,这样一来,国产棉布怎么办?于是 “强大的旧毛纺行业在1700年设法通过了一项禁止进口棉布或棉纺织的法律,不过,该条法律并未禁止棉布的制造。” 该条款意味着什么?老百姓不能买进口棉布,只能买国产棉布,这就给了当地工业巨大的受保护的国内市场。
归纳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 阅读教材,简述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
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详细解析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有怎样的意义?它是一种动力创新,它能提供更加便利的动力。
随着新的棉纺机、蒸汽机等不断产出,需要增加铁、钢和煤的供应量,这一需求通过采矿和冶金术方面的一系列革新得到了满足。随着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对运输工具的新需求,改革运输方式势在必行。
当蒸汽机用于陆上运输的时候,出现了怎样神奇的一幕?我们看一段亲历者的回忆,材料中的我指的是女演员范妮。《早期铁路上的一段旅程》是范妮幼年时搭乘第二条铁路开通时的描述。她说,“我坐在史蒂芬森的身旁,我认为这真是我毕生最大的荣耀之一。你很难想象这样的旅行有多么奇异,你看不到任何前进的原因,除了这个神奇的发动机及其飞似的白烟和节奏匀称、不变的步数。走完这段多石的窄路之后,我们发现自己已高出河岸10-12英尺。然后我们到了一片辽阔的沼泽地,没有人能走在这片沼泽地上不沉下去,然而,我们的铁路却载着我们在上面飞奔。” 斯蒂芬森是谁?史蒂芬森就是这个蒸汽机车的设计者。史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使交通毫无障碍,交通更便捷,更快速,英国进入了铁路时代。
那么这个神奇的发动机是什么?当然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除了应用于陆上交通,还被应用于水上运输。这一次,美国人领先了。美国人富尔顿,1807年,他使自己的汽船在哈得孙河下水。1833年,英国汽船横渡大西洋。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为其他国家效仿,像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他们在创新的道路上你追我赶,竞争激烈。
接下来梳理一下部分发明的发展脉络。工业革命从英国的棉纺之业开始,随着棉纺职业的机械化发展,需要一种更有效便捷的动力,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应运而生,促进了交通业、冶金业、采矿业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体系化的革新。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新在哪里?每一个发明都是一次技术的革新,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是一次动能的革新,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是制度的革新,这不同于以往的革新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瓦特改进蒸汽机后,欧美各国相继采用,工业发展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的机器制造实现了机械化,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开启工业文明之先河。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造就了英国开启工业文明之先河?当然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过去这样今天依然如此。
改变世界的巨大变革
1.材料展示: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和图片,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实现,英国经济情况怎么样?我们看两组数据。从第一组数据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的增长急剧上升,从第二组数据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占世界生产总额比达到51%。从这些数据可推测,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生产力跃升,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世界工厂”之美誉,还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出现了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内容我们会在后一节课中具体阐述。
提示:
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局面形成。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3.教师提问: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
提示: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繁荣富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我们要坚持“科技兴国”战略;②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
三、课堂总结
大家还记得《铁路上的一段旅程里》那个小女孩的描述吗?她说,“我坐在史蒂芬.森的身旁,我认为这真是我毕生最大的荣耀之一。” 小女孩的荣耀感源自于她崇敬的是什么?她崇敬的应该是斯蒂芬森用科学技术改造社会、福利众生的创新举措。当时人们兴起了一股崇尚科学、理性认知的社会风尚。所以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远不止课上所讲的这些。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这个世界潮流的领导者,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篇章,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它表现在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3 板书设计
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2.工业革命的成就:纺织技术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
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3.工业革命的影响
4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掌握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习氛围较好。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掌握较差,不能够联系中国历史进行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