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力”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学生有着丰富的体验和感性认识。 这节课,知识点本身难度不高,可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从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方面,感知重力、认识重力、描述重力。【学情分析】“重力方向”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难点,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实践活动等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认识“竖直向下”的含义,为后续知识压强、功、机械效率的学习打下基础。【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对力这部分的要求是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用示意图描述力,测量力的大小”。首先通过情境对比让学生感受到重力的存在,然后从力的三要素着手,分别从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来进行探究,最后从重力的由来认识万有引力,这样既体现了新课标基本理念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又能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目标】内容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 理解 应有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重力的大小 重力公式,符号 重力产生的原因 利用重力产生的原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竖直向下的推导过程 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让重心的方法 重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教学方法】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教学准备】磁铁、大头针、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铅垂线、装有水的水槽、木块、直角三角板【教学过程】模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设计思想及预测 时间/min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神奇而又科幻的外天空生活总是那么让人向往,今天就让我通过视频感受下外太空的生活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外太空生活的场景 让同学感受无重力情况下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激起对下落现象的思考. 3播放图片,提出问题,生活在地球上和太空中的物体运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水和鱼网为什么最终落向地面,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用磁铁吸引大头针,提出问题:观察到的现象?原因?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对重力的产生可能了解的不是很清楚,通过此处设计,让同学们体会到大头针能够向上运动是因为受到了磁铁的吸引力,为重力的讲解做铺垫过渡 大头针能够向上运动是因为受到了磁铁的引力,地球上的物体总是要下落的,也是因为受到了地球的吸引新课教学(重力) 教师讲授重力、重力的符号、单位,提出问题:生活中的哪些物体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呢?强调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识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习内容和实际相联系,相互促进进行学习,强调施力物体,前后知识进行联系。 5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重力真的消失了,对我们人类和地球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重力消失的课怕场景 通过视频让同学们感受到重力消失会造成的可怕场景,加深对重力的理解 2过渡 通过视频的内容介绍,我们应该感谢地球对我们的吸引,对我们的不离不弃,既然重力这么重要,下面我们就来重力的三要素来学习重力。重力的大小 组织学生感受重的大小不同,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可能会和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真实感受重力大小的不同,并思考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通过感受,交流体会的过程,猜想影响因数,直观、直接。有助于学生猜想因素的形成。 2组织学生对猜想因素进行探究,让学生明确重力与质量大小有关 学生猜想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并对猜想结论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通过小组配合完成探究活动 5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物体质量不同,物体所受的重力也不同,下面老师给大家一些数量的钩码,每个质量为50g,组织学生再次进行实验探究 根据老师准备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探究,分析实验数据 教师引导比值法和图像分析法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总结重力公式,g的取值,组织学生进行重力公式的简单应用。 识记、理解,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 重力总是是力学计算的基本,学生要熟悉重力公式和能利用重力公式进行计算。 3过渡 刚才同学们探究并发现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下面来观察下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 教师实验演示,用细线悬挂物体,然后用剪刀把细线剪断。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 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 物体自由下落方向与悬线方向一致,我们研究重锤线的方向也就知道了重力的方向。 5学生分组实验:把重锤线放入装有红色液体的水槽中,观察重锤线与水平面和地面之间的关系。(第一次在水平面上,第二次试验在斜面上进行)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实验,并找一名同学利用三角板去比对重锤线和地面和水平面间的关系 通过设计,可能巧妙的解决重力的方向的问题,演示实验效果较好。 2归纳总结结论和重力方向的应用 识记、理解、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强化重力的方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组织游戏:砌砖比赛,训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实际生活的应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通过游戏环节巩固学习的内容 3过渡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对于整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 教师展示制作的不倒翁和平衡鸟,提出问题:不倒翁不倒、平衡鸟可以在一个点静止,它们的秘密什么呢? 学生观看教师展示,并且猜想原因 从生活实际出手,引出重心,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讲授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组织同学们画出这三幅图的重力示意图 理解、识记,练习重力示意图的画法 通过画力的示意图,让同学们了解到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央,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教师出示图片,解释不倒翁和平衡鸟重心移动,(不倒翁上面是空的,质量分布不均匀,重心下移,可以更加稳定,平衡鸟的重心正好作用在鸟头的位置,可以在一点静止)讲解重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完成重力示意图, 不倒翁和平衡鸟的重力示意图较难,教师直接出示,配合教师的讲解,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印象深刻,重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注重所讲内容和生活的联系过渡 在探究的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重力的由来。重力的由来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实验现象 动手实践,回答教师提出问题 通过小实验让学生认识到重力的由来教师播放视频,万有引力和航空, 学生观看视频 视频与引课的视频收尾呼应,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当堂训练 2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能力、行为习惯方面都有哪些收获呢? 2板书教学反思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力求通过一个个小活动,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攻克一个个难关,力求过渡自然,设计完美,虽然设计和用心琢磨,可能由于能力有限,还需要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进行磨合,修改,在修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