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

资源简介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48
错误率
33%
采集者
采集
学校
错题来源
第六单元


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
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考试卷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7的乘法口诀 解决问题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教学简述
追溯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还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学生接触的题目比较多,但像这样的有许多干扰信息的,以及有学生不了解的生活常识的还是首次接触。
◆典型错题
题目:2011年的2月刚好是4个星期,那么这个2月份一共有多少天?
学生错解:4×2=8(天)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原因分析:
1.学生看见题目中的数字信息太多,不会去筛选信息,随便选择几个数字进行列式。
2.有一部分孩子在筛选数字信息,他会觉得数字“2月份”中的“2”和“4个星期”中的“4”可以用来列式。但学生已经进行了第一层思维的碰撞,再深一次的思考“一个星期有7天”就产生了“疲劳”,所以许多学生列式:2×4。
3.有一部分孩子把“2月份”理解为“有2个月”,在头脑中产生了一个想当然的数学问题:2个月有几个星期?所以就列式为:2×4。
◆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孩子筛选数学信息,筛选的过程可以巩固数学知识,还可以发展孩子的智力。在教学时可以分三个问题提出:哪些数字信息是没有作用的?2、有哪些看不明白的地方?(“2月份”和“2月刚好有4个星期”)3、问题体真正要求的是什么?
◆资源链接:
4月份有4个星期还多2天,4月份有几天?
设计提问: ⑴哪些信息是没有用的?
⑵要我们求什么?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48
错误率
56%
采集者
采集
学校
错题来源
第六单元


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
《过关检测》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教学简述
这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中倍的认识教学后的一道习题。学生之前已初步感知了倍的知识,课本上和课堂作业本上均出现的是已知一倍数求几倍数的题目,逆向思维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出现。
◆典型错题
题目:
画一画,第一行○的个数是第二行的2倍。
第一行:○○○○
第二行:-------------------------
学生错解: ○○○○○○○○
◆原因分析
1.学生审题不仔细,误理解为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错误。
2.学生对于倍的理解还没有到位,只知道4的2倍是8,而不知道4是谁的2倍。
3.在答题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读题,而是直接答题。因为在平时的作业中经常出现这类题,不同的是所求行是已知行的2倍,这说明学生定向思维非常严重,同时也说明学生出现思维惰性,也就是练习后产生了负面影响。
◆教学建议
首先,复习倍的相关知识。如:8是2的( )倍;2的5倍是( );9是( )的3倍等等。
其次,让学生仔细阅读这道题,回答谁是谁的几倍?求4的2倍是多少呢?还是求4是谁的2倍呢?
第三,仔细看自己错误的答案,如果是画8个○,那题目又该如何?
第四,回顾自己当时做题时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那么在以后的做题中你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资源链接
对比训练:
1.画一画,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一行:○○
第二行:-------------
2.画一画,第一行○的个数是第二行的2倍。
第一行:○○○○○○○○
第二行:---------------------------------------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48人
错误率
43.5%
采集者
采集
学校
错题来源
第六单元


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
二上数学期初测试卷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教学简述
此题是学生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后的拓展练习,与例题3相类似,但不同的是一道逆向题。
◆典型错题
题目:
画一画,第一行○的个数是第二行的2倍。
第一行:○○○○
第二行:
学生错解:
○○○○○○○○
◆原因分析
教师在教学此类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时,缺少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从而导致学生遇到此类题时不分析题意,只是顺着课堂教学时的常规进行惯性思维,而引发错误。
学生没有看清或理解,谁是一倍数,谁是多倍数,因而做错。
◆教学建议
新课教学时,引导学生多读题目,理解题意,从中找出一倍数,多倍数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读懂题意。
练习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出一倍数和多倍数,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类似的逆向思维。或者用一句话反着说一次,再让学生找一找一倍数和多倍数,通过比较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纠正错误时(或检查时)提示学生对照自己画的图来练习(谁)是(谁)的几倍,明白一倍数和多倍数在句式中的位置。再对照自己的话与题目的联系。
◆资源链接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48
错误率
36%
采集者
采集
学校
错题来源
第六单元


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
《过关检测》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用乘法解决问题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教学简述
这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后的一道对比练习题。学生之前已初步学会了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练习。
◆典型错题
题目:
窗台上有两盆菊花,一盆开了3朵,另一盆开了5朵,一共开了几朵?
学生错解:
3×5=15(朵)
◆原因分析
1.学生没有理解题目意思,而且出现思维惰性,以为这一单位我们学习的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认为所有的题目都是用乘法来计算。
2.学生对于乘法的意义还没有准确到位的理解,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如果算式列为3×5=15(朵),那么表示的意思是3个5相加或者是5个3相加。而题目意思是3与5一共是多少?
3.解决问题的解题策略差。解决问题比起其他题目,更讲究解题策略,而很多学生往往拿到解决问题就胡乱的进行加、减、乘、除,于是自然而然就出现上述的错误了。
◆教学建议
首先,复习乘法的意思,并利用乘法的意义做了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如:3个5相加,和是多少?5个3相加,和是多少?阳台上一共有5盆花,每盆开了3朵花,一共开了几朵花?
其次,让学生反复阅读这道题目,理解题目意思,这道题是否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还是表示简单的两个不同量的数求一共是多少?
第三,小结:不同量求一共用加法来结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第四,如果算式是3×5=15(朵),那题目应该是怎样的?表示3个5相加的题目是:窗台上有3盆花,每盆开了5朵花,一共开了几朵花?如果表示5个3相加的题目是:窗台上有5盆花,每盆开了3朵花,一共开了几朵花?
◆资源链接
?  对比训练:
操场上有两排队伍,一排8人,另一排9人,一共有几人?
操场上有两排队伍,每排8人,一共有几人?
一千克苹果要10元,买两千克苹果,一共要几元?
一千克苹果要10元,一千克梨要12元,一共要几元?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48
错误率
35%
采集者
采集
学校
错题来源
第六单元


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
《过关检测》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教学简述
这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后的一道对比练习题。学生之前已初步学会了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练习。
◆典型错题
题目:
已经包了28个馄饨,五人每人吃6个,够吗?
正确答案: 5×6=30(个) 28<30 不够
学生错解:
28÷6=4(人)
◆原因分析
1.知识储备不足。有余数的除法还没有学,学生就在似是而非的情况下有了不同的计算方式,实际上不是很合理。
2.理解能力弱。这道题的关键是求出28个馄饨够不够5人每人吃6个,只要从够不够这方面着手就容易从我们已知的计算方法入手。X|k | B | 1 . c |O |m
3.计算的严密性缺乏。在计算方式是否正确的模糊的情况下,在选择上还有待考虑。
◆教学建议
首先,从问题解决的最终目的开始分析,关键是够不够的问题。
其次,考虑够不够的前提是计算出按要求的需要量。
最后,进行数据间的比较,得出最终的结论。
◆资源链接
强化训练:
1.幼儿园有50位小朋友,老师买了7盒月饼,每盒8块,每人一块月饼够吗?
2.公园的门票,一张5元,小艳拿出40元钱,买7张门票够吗?
3.妈妈拿着 20 元到市场买了 6 斤苹果,每斤 3 元,她的钱够吗?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48
错误率
42.9%
采集者
采集
学校
错题来源
第六单元


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
课堂作业本P51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教学简述
学生刚学完表内乘法,并能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练习十九中的第8题练习过类似的植树问题,不同的是本次习题为纯文字题,无示意图。
◆典型错题
题目:
9个男同学站成一排,在每2个男同学之间站3个女同学,女同学有多少个?
(图画)
学生错解:
9×3=27(个) 或 7×3=21(个)
◆原因分析
学生缺少相应的生活实践经验,对此类求间距的植树问题缺乏生活积累。
教学中,老师缺少读题解题的过程,给学生一个生活的范例,用直观的示意图讲解有关间距计算的方法。
◆教学建议
新课教学时,引导学生读题目,理解题意,帮用示意图的方式辅助学生思考。
○  ○  ○  ○  ○  ○  ○  ○  ○  ○
师:请看,这里的每一个圆圈代表一个男同学,请看这里一个有几个间距?
(学生不能数出是10个男生有9个间距)
师:不是10个男同学吗?怎么只有9个间距呢?
(引导学生思考人数和间距的关系,小结得出:人数-1=间距数)
练习时,鼓励学生用示意图先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检查时,要求根据计算结果再画出完整的示意图,包括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示范讲解:
算式:2×4=8(个)
○△△○△△○△△○△△○ (○表示男生,△表示女生)
   8正好对应8个△。
◆资源链接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48
错误率
23.2%
采集者
采集
学校
错题来源
第六单元


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
人教版数学书P89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乘法口诀表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教学简述
这是在学完表内乘法后,教材中第一次出现(?????)里最大能填几?的题。
◆典型错题
题目:
第4题:(?????)里最大能填几?
总共有6题,以其中一题为例:(????)×4<29??????
学生错解:
(??5??)×4<29 ?(?9??)×4<29?
(??4??)×4<29 ?(??6?)×4<29?
(??8??)×4<29?
◆原因分析:
1.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但是教材没有编排与此相关的新授课内容,让学生练习时教师也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示范性的解释了一个算式,想试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于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2.学生未充分理解题目要求,不理解“最大能填几”是什么意思?认为只要两数相乘的积小于另一个数就可以了。
◆教学建议:
对于如此高的错误率,我及时调整了教学。如:7×(?? ?)<45?
首先,我按常规的做法,先让学生说一说括号里可以填几,学生从1开始试,一直试到6,也就是说填1、2、3、4、5、6都符合题意。然后再找到最大的数是几就填几。可是马上发现还是有好多学生没有找全,就开始填最大的这个数,从而导致学生的出错率还是没有明显下降。
然后,我就和学生分析怎样才能找全的问题,结果我发现有一个平时成绩不突出的孩子,这个题型他做得很对,我就问他:你是怎么想的,他说我是一个一个试试看。我追问:怎么试的?他说我是先试试9行不行,七九六十三,63大于45,不行,我再试七八五十六,依次往下试,一直试到六七四十二为止。所以就填6。这个学生的思维正好和我们是相反的,它是从较大的数开始试,直到找到符合条件的数为止。这也就是那个分界点。于是我让他讲给了学生听,这个方法得到了许多学生的一致认同。
另外,还有学生采用以7的口诀中接近45的来试试,然后再作调整的方法。
教会学生3种方法后,错误还是有,但是人数明显下降了。
◆资源链接:
1.让学生在填出结果后再算一算两数相乘的积是否小于另一个数,想一想再大一个还可以吗?
2.进行相关的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