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2

资源简介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一、课标要求
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阐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3.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二、必备知识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含义、要求及地位P33
2.新发展理念的内容、地位及要求P34--37。
3.五大发展理念的地位、联系及要求P38。
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意义P39
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容P39--40
6.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P40---43
三、构建体系
四、精讲点拨
1.以人民为中心
2.新发展理念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4.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5.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热点透析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某地实施373项重点研发项目,培育各类创新企业1000多个,以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载体,开展对接合作项目300多个,转化科技成果100多项;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地区,实施多次大规模移民搬迁,累计移民130多万人,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2.9%下降到2018年年底的3%;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该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累计投入生态环保资金300多亿元,实施环保治理工程1000多个,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天蓝、地绿、水美的人居环境给人民群众带来最直接、最切身的获得感、满足感。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地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水县临安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勠力同心,迎难而上,奋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动作为服务大局。该镇在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展现新作为。临安镇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显著,在垃圾焚烧发电、泸江河、沙拉河治理、美丽大道等项目中积极作为,作出贡献。
夯实产业发展根基。该镇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兴镇”不动摇,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积极参与紫陶产业链的各项工作,全力推动一产提质、二产寻求突破、三产健康发展,打造城乡发展新引擎。
稳步推进城乡建设。该镇坚持以城市更新行动和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为抓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开展绿美临安行动,聚力推进绿美城市、绿美社区、绿美乡村建设。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该镇精准施策发力,出实招求实效,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下大力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加大财政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严格落实民生政策,全年发放各类惠民资金2039.89万元。
如今,该镇呈现出经济稳步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结合材料,请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临安镇奋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
六、直击高考(选择题训练)
1.(2023·河北衡水·衡水市第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习近平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进入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说明( )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②我国追求包括生态环境改善在内的科学发展
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已趋成熟
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山东潍坊·统考三模)2023年1月17日,C市发布《支持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促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人才有优待、用工有补贴、用地有保障、资金有支持、办证有效率”等五个方面,提出了15条可操作、可落实的措施,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该市的做法( )
①有利于搞好要素保障,用创新思维务实解决现实问题
②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能够确保就业实现“双向奔赴”
③有利于克服市场自发性弊端,完善科学高效的创业制度
④可以为稳增长、防风险、促就业、保民生提供有效支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23·山东菏泽·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校考三模)未来产业,是指引领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新产品、新业态所形成的产业。上海市出台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广东省深圳市制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浙江省发布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的指导意见……2022年以来,多地出台发展未来产业的相关文件,加快布局未来产业。这是基于未来产业( )
①能够充分发挥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②有利于确保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③通过降低能源消耗拉动当地经济绿色发展
④可以助力当地培育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浙江·模拟预测)浙江通过网上直播带货,将舟山海鲜卖到全国各地;通过卫星直播出海捕鱼,分享捕鱼知识;通过精选高品质海产品,打响温岭海鲜品牌。“互联网+”的东风正逐渐吹到浙江渔业发展的角角落落。这表明实现浙江渔业的发展需要( )
①促进产能过剩的有效化解
②高度重视销售渠道建设
③努力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
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3·海南·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这是基于( )
①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②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根本源泉
③畅通国内外大循环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内在要求
④信息技术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引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春·云南·高一统考期末)2023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基于(  )
①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②必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③发展实体经济有利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④实体经济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所有制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春·贵州铜仁·高二统考期末)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公布202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精神,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发布通知规定,2023年生产的中晚稻(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29元,以保护种粮农民切身利益。实行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
①有利于稳定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稳住农业基本盘
②能够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③有利于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实现农村经济高速增长
④能够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共富工坊”是浙江省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的创新探索。这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由村(社区)与当地企业等结对共建,利用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等为生产场所,引导企业将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这一改革( )
①旨在降低企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提高利润
②是用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积极有益探索
③有利于推动农户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④使就近就业成为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主渠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3春·云南丽江·高一校联考期中)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 )
①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加快推进质量兴农
②巩固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成果,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③实现农业反哺工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④建设多元平衡、安全有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某市生态环境局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明确企业环评审批证与排污许可证同步申领,减少了审批时间。同时,该局搭建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平台,将监管、监测、监察等信息查询功能对企业开放,实现信息共享。这些做法能够推动( )
①企业持证排污,助力产业结构优化
②机构的法定化,促进政府积极作为
③社会共同监督,改善企业营商环境
④政企建立互信,提升生态治理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2022年,全民健身“热气腾腾”。滑雪、滑冰、冰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望已然成为现实;贵州黔东南、福建泉州、河南新乡,乡村篮球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骑行、掷飞盘、玩腰旗橄榄球,户外运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云走齐鲁”在线健身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的开展可以( )
①拓展体育消费场景,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②增加体育用品支出,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
③丰富体育服务供给,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热点透析答案:
1.①坚持创新发展,注重研发,培育各类创新企业,把创新摆在本市建设的核心位置。②坚持共享发展,集中攻坚脱贫,不断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③坚持绿色发展,加大环保投入力度,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④坚持协调发展,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2.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该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勠力同心,推进该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显著,在垃圾焚烧发电、泸江河、沙拉河治理、美丽大道等项目中积极作为。③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发展实体经济,形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旅游,积极参与紫陶产业链的各项工作,打造城乡发展新引擎。④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绿美城市、绿美社区、绿美乡村建设。 ⑤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加大财政投入,民生政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直击高考答案
1.A
【详解】①②:“进入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经济发展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①②符合题意。
③:我国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③说法错误。
④:材料未涉及共同富裕,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C
【详解】①④:C市提出了15条可操作、可落实的措施,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该市的做法有利于搞好要素保障,用创新思维务实解决现实问题,可以为稳增长、防风险、促就业、保民生提供有效支撑,①④正确。
②:该市的做法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但“确保就业实现双向奔赴”表述错误,②排除。
③:材料没有涉及市场的自发性弊端,且通过科学的宏观你调控可弥补市场调节的弊端,“克服”表述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C。
3.B
【详解】①:由题干中未来产业的概念可知,未来产业是重大前沿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产物,有极强的创新性,是对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产生全局带动和引领作用的先导性产业,①正确。
②:未来产业的发展事关抢占全球科技产业竞争制高点,离不开科技自立自强,但“有利于确保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的说法过于绝对,不能完全排除国际合作的可能性,②不选。
③:题干没有信息表明未来产业就是绿色产业,通过降低能源消耗拉动当地经济绿色发展,③不选。
④:未来产业基于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能创造新应用场景和新消费需求,并引导经营主体向更先进的生产力聚集,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因此,发展未来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多地出台发展未来产业的相关文件,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的原因,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D
【详解】②:浙江通过网上直播带货,将舟山海鲜卖到全国各地;通过卫星直播出海捕鱼,分享捕鱼知识,说明实现浙江渔业的发展需要高度重视销售渠道建设,②符合题意。
④:通过精选高品质海产品,打响温岭海鲜品牌,说明实现浙江渔业的发展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④符合题意。
①③:材料不涉及化解产能过剩以及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的问题,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C
【详解】①: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①说法错误。
②: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因为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根本源泉,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②符合题意。
③:我国发展的是开放型经济而非外向型经济,③说法错误。
④: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大力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因为信息技术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引擎,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B
【详解】①③: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基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发展实体经济有利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①③正确。
②:材料强调的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原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措施,②不符合题意。
④: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错误。
故本题选B。
7.A
【详解】①②:实行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有利于切实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避免“谷贱伤农”,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利于稳定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稳住农业基本盘,①②入选。
③:实行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与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无直接关系,而且现在我国经济注重高质量发展,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③不选。
④:实行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提高种粮积极性,与城乡协调发展无直接关系,④不选。
故本题选A。
8.C
【详解】②③:浙江省通过“共富工坊”,由村(社区)与当地企业等结对共建,利用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等为生产场所,引导企业将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这一改革是用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积极有益探索,有利于推动农户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②③符合题意。
①:这一改革旨在探索乡村振兴的有益途径,推动农户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而不是为了降低企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提高利润,①错误。
④:这一改革有利于群众就近就业,但不能使就近就业成为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主渠道,④错误。
故本题选C。
9.A
【详解】①②: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这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加快推进质量兴农,巩固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成果,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①②入选。
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工业反哺农业,③错误。
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建设多元平衡、安全有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是贯彻开放发展理念的要求,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0.B
【详解】①④:该市生态环境局明确企业环评审批证与排污许可证同步申领,企业持证排污,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减少污染,同时该市生态环境局搭建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政企建立互信,形成合力,提升生态治理水平,①④入选。
②:该市生态环境局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积极作为,保护生态环境,但是与机构法定化无关,②不选。
③:材料体现的是搭建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平台,并将信息对企业公开,政企建立互信,没有体现社会共同监督,改善营商环境,③不选。
故本题选B。
11.A
【详解】①:滑雪、滑冰、冰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拓展了体育消费场景,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①符合题意。
②:乡村篮球赛、骑行、掷飞盘、玩腰旗橄榄球,户外运动蓬勃发展,“云走齐鲁”在线健身等活动,会增加消费者体育用品支出,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改善居民生活品质,②符合题意。
③:全民健身的开展并没有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选项夸大了全民健身的作用,③排除。
④:全民健身的开展并没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④排除。
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