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目标任务
)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追求真理。 科学精神: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事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分析问题。 公共参与:投身社会实践,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服务于实践。
(
0
2
预习导学
)
【教材导学 知识梳理】
(一)认识与实践
1、认识
(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分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 实践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 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 探究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实践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a.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
b.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c.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b.历史性:人的实践活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⑴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⑵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⑶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⑴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断其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的实践。
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⑶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
②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预习自测 判断正误】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2.实践活动既是客观性活动又是主观性活动。
3.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4.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6.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社会活动是不存在的。
(
0
3
课堂实录
)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人类探测火星的历程已有很多年,中国后来者居上》
师:人类对火星的认识从哪儿来?
新课讲授
总议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议题一:认识与实践
议学情境:
2022年2月4日,一则穿越3.2亿千米的祝福“从天而降”:天问一号探测器、五星红旗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又一次同框自拍。此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搭乘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与祝融号火星车一起同框合影。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是中国为人类探索火星做出的重要贡献,也是中国第一次发射探测设备到达这颗太阳系内最有可能发现地外生命,并最适合人类定居的行星。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起步虽晚,但起点高、跨越大,从立项伊始就瞄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确定任务目标,明确提出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如果这一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议学任务:人类对火星的认识从何而来?什么是认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认识
(1)含义:认识是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注意: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
(2)分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知识归纳: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2.实践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有三层含义:
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究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实践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a.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
b.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c.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b.历史性:人的实践活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议题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议学情境:
播放视频《中国迎来三航母时代,首艘弹射型航母舰福建号下水啦!》
议学任务:中国建造航母的知识从哪里来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注意: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
议学情境:
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是在参考辽宁舰建造和使用的基础上研制的。毕竟前面有辽宁舰这么多经验,所以山东舰的整个建造和服役都非常的顺利,6万吨的航母从开工到服役只用了5年时间。对比隔壁印度那艘4万吨的航母,整整造了10年,现在还是个空壳。
山东舰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舰载机质量有待提高,除了缺少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外,歼15虽然是三代重型舰载机,但是隐身航电和三代半的阵风以及四代的F35有差距,无法弹射起飞也限制了其出击效率。
议学任务:实践是怎么推动中国航母的快速发展的?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⑴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⑵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⑶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议学情境:
目前对于这艘“003号”航母的各项数据,外界只能从现有的照片进行推测计算,在谷歌卫星地图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它的高清卫星照片,并且可以推测出,003号航母长度达到326米左右,最大宽度79米左右,其中甲板宽74米左右。从甲板数据看,它与美国最新的福特号航母极为接近。
因此003号航母的排水量基本上可以确定,必然达到了重型航母的级别。此外,003号航母的舰载机起飞方式也有很大进步,直接跳过了蒸汽弹射阶段,安装了3座电磁弹射器,这点与美国的福特级航母一样。电磁弹射可以让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效率大幅增加,这无疑让航母的实战能力得到飞跃。
议学任务:第三艘航母的性能终究如何,怎么来证明?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⑴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断其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的实践。
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⑶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议学情境:
中国建造航母,还有着最现实的急需,是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有超过1.8万公里的海岸线,没有大的舰艇特别是航母,实在太难。
当然,中国建造航母,也越来越具备充足的各方面的条件。在政治和国际关系上,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霸权主义,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向全世界公开承诺中国永不称霸。因此,中国建造航母,发展海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力量。在经济上,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建造一艘航母所需要的资金和物资对今天的中国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在技术上,有些航母专用技术可能有问题,比如说舰载机弹射技术和阻拦索技术。但据媒体公开报道,中国科技工作者已经突破了新一代电磁弹射技术和阻拦索技术,全新的国产航母到底装配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议学任务:我国为什么要投入巨资建造航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
②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原理总结: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对人的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
①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②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0
4
体系构建
)
(
0
5
重点总结
)
1.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2. 实践的特点
3.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对人的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
①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②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0
6
0
1
强化训练
)
1.进入2023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ChatGPT迅速火遍全球。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和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下列对ChatGPT认识正确的是( )
①ChatGPT是对人脑的模拟,能够延伸人的认识器官
②ChatGPT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将成为新的实践主体
③ChatGPT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
④ChatGPT凝结了人类智慧,能够深化扩展人的认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地热是指储存于地球内部的热量,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目前,因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全球地热能的开采和利用率十分有限。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量战略性、前沿性的浅层地热能应用基础研究,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我国浅层地热能的高效、可持续、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了科技支撑。由此可见( )
①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可以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
②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原始科学材料
③科学研究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改变地球运转
④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受到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张衡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的发射使得我国实现了在低地球轨道对空间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的监测,填补了我国从空间电磁环境方面开展地震学、地质学等相关研究的空白,将大幅提升全球空间电磁场、电离层等探测数据获取能力。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③科学实验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④认识正确与否要通过科学实验来检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在各地的防疫场景中,方舱智能服务机器人已应用在部分方舱医院,负责无接触餐品和药物的配送、定点收集垃圾和医疗废物等,有效减少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直接接触,降低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方舱智能服务机器人( )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助力疫情防控
②作为新的实践主体,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③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其功能受到人类实践水平的制约
④提高了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是人类智能的延伸和拓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国古代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古人对探索宇宙的渴望,蕴藏着古人的飞天梦想。从“嫦娥”揽月、“祝融”探火到“羲和”逐日、“问天”探苍穹,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远古神话梦想在今天变成现实。这说明( )
①人类探索宇宙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飞天梦想”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架起了梦想与现实的桥梁
④人类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2022年11月1日4时27分,梦天实验舱大秀“万里穿针”神技,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为成功上演“太空之吻”,设计团队为“梦天”特别定制交会对接任务故障预案,并开展大量的预演预判和试验验证工作。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新的认识工具可以促进认识的发展
B.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科学实验可以推动人们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过程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日地空间物理研究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太阳爆发结构在早期爆发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重构演化。这一研究揭示了此前鲜有报道的复杂三维磁重联的细节过程及其在日冕物质抛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为行星际空间复杂抛射结构的产生提供了新的物理解释,也为空间天气预报带来启示。由此可见( )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③实践为认识发展创造动力
④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我国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百公里级的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实验,这一实验研究可满足目前最高精度光钟的时间传递要求。该研究是星地自由空间远距离光学时间频率传递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将对暗物质探测、物理学基本常数检验、相对论检验等基础物理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材料表明( )
①通过科研活动获得的认识最终服务于实践
②实践创造的认识工具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人们通过实践可以实现对事物认识的超越
④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DCBDC C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