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0
1
目标任务
)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坚持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科学精神:知道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掌握矛盾分析法。 公共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精神力量,用马克思主义者哲学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
0
2
预习导学
)
【教材导学 知识梳理】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 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同一性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②特点不同:
a.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联系:
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c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普遍性的含义:
①矛盾存在于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
①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补充)
2.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3)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含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2)地位: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着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定场合下相互转化。
(5)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1)区别: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b.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联系:
①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依赖)
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
2.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
①含义: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方法论: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 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
①含义: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方法论: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方法论)
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
(1)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3)意义: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预习自测 判断正误】
1.首先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2.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
3.构成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5.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6.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8.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9.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
0
3
课堂实录
)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人工智能的利与弊》。
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
新课讲授
总议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议题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议学情境(展示图片):
马克思:“假如没有小偷,锁就不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
议学任务:马克思的看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知识拓展:如何把握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
(1)准确理解:“事物内部”
①“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②“事物内部”并非指只有事物内部才有矛盾,事物之间也存在矛盾。
(2)矛盾就是对立和统一,“对立”是矛盾的一方,“统一”是矛盾的另一方,对吗?
“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双方。
(3)不能把哲学上的矛盾概念等同于具体矛盾,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议学情境: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孙武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议学任务:善恶、有无、难易、长短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荣辱、强弱、祸福、治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它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因为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议题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同一性: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②特点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包括一切对立和差异)
(2)联系:
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材料: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通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了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猫和老鼠之间的生存竞争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原理总结: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③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开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 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趋利避害)
议题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议学材料:
播放视频《淄博烧烤火爆出圈》
山东淄博这个以往在互联网上默默无闻的北方三线城市,凭“烤炉+小饼+料”三件套济身烧烤界“顶流”,同时,淄博烧烤还带火了“山东游”,近期青岛潍坊临沂等地在内其他城市的旅游关注度也出现了明显的提高。
源源不断的游客、慕名而来的食客,以及晒准机遇的投资商,处处都是消费,处处都是经济。这些由淄博烧烤总结得来的经验,非常值得后来者借鉴、效仿。完竞该如何提振经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答卷。淄博烧烤“霸屏”后,徐州也传来即将举办“徐州食尚”旅游节、推动徐州烧烤的好消息。短视频时代,重庆靠洪洞火了,西安大唐不夜城火了,洛阳汉服游园火了,那么一些倚重特色经济的城市,也应该思考将平民化、年轻化融入经济体系,大刀地行动起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潮流。
议学任务:淄博烧烤为什么火出圈 其它城市总结经验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答卷?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普遍性的含义:
a.矛盾存在于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
a.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总结: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
a.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议学情境(展示图片):
议学任务:你根据什么把他们分辨出来?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3)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原理总结: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①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问题分析。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含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注意:矛盾普遍性=共性;矛盾特殊性=个性
(2)地位: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b.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着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定场合下相互转化。
(5)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方法论
a.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原理总结: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议题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议学情境:
播放视频《辽沈战役,为何野战军必须先攻打锦州?》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毛泽东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后认为,虽然攻打锦州比攻打长春、沈阳要困难得多,但先攻占锦州是夺取这一战役胜利的关因为锦州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咽喉,是东北敌人撤回关内的唯一陆路通道,这里的敌人消灭了,就可以把东北的大门堵死,关起门来歼灭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辽沈战役的胜利证明,这一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议学任务:毛泽东提出先攻占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1)区别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b.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注意:只有复杂事物才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次之分。其中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2)联系
①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依赖)。
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
原理总结: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①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强调主要矛盾)
②次要矛盾从属地位,主次矛盾相互依赖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强调次要矛盾)
【方法论】
①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强调主要矛盾)
②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强调次要矛盾)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思考:判断这些事物的性质由谁决定?
2.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
①含义: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方法论: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总结: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强调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忽视支流。(强调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知识拓展: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技巧
(1)抓关键词:
主要矛盾关键词:关键、中心、重点、重中之重、着力、着重、主题、亮点、突出位置、集中力量、优先、根本、核心问题、精华、第一要务、把……放第一位、以……为突破口。
矛盾的主要方面关键词:本质、性质、主流、主体、总体、大体、大局、多数、总的来看、形势、优势、优劣、方向、但……、然而……。
(2)看材料意旨:
材料讲办事情、解决问题的, 一般属主要矛盾;材料讲看问题、评价、认识事物的,一般属矛盾的主要方面。
议学情境: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新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有力地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正确之路。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议学任务:为什么要走中国式现代化 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的理解。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制定符合国情的现代化目标,在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
(1)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3)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
0
4
体系构建
)
(
0
5
重点总结
)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同一性(统一属性) 斗争性(对立属性)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体现 ⑴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⑵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特点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矛盾的斗争性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口诀法巧辨 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相互排斥:“你离开我,我离开你”; 相互对立:“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与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⑴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⑵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⑶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⑴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办事情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⑵①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5.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⑴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抓主流;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⑵①矛盾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 ②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忽视支流。
6.正确把握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 重点论
含义 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认识某一矛盾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反面 一点论 均衡论
联系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理论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
(1)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3)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
0
6
0
1
强化训练
)
1.电商十分注重口碑,但针对网络特点,电商业竟然产生“差评党”,专门负责给竞争对手差评。更恶劣的是,有的人专门雇人买了竞争对手的商品就“七天无理由退货”,使对方的出库成本和销售成本大大增加。这说明( )
A. 事物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B.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2.近一两年来,短视频互动性高、趣味性强、信息传播及时,成为信息行业的“爆点”。据统计,每天有上亿青年在短视频平台上流连忘返。但是,高度重复的作品和一些违法违规内容令其饱受恶评。专家建议,需完善对短视频平台的有效监管,同时高度重视主流信息传播手段建设,让正能量传递到青少年心中。这意味着(  )
①短视频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完善 
②短视频生产者应抓重点,把经济价值放在首位,同时兼顾社会价值 
③监管部门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以正面引导为主,同时加强监管 
④青少年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作品的质量并突出特色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各地的新课改高考方案相继出台,清华大学等5所著名高校联合自主招生,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高考从单一走向多样。这体现了矛盾具有(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同一性 D.斗争性
4.《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明确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并着重对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环节的操作流分别作了相关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蕴含的哲理是( )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B.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D.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我们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既有过去长期积累而成的矛盾,也有解决旧矛盾过程中新产生的矛盾,大量的还是随着形势环境变化新出现的矛盾”,这说明( )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C.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具有普遍性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和影响,但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契机,这说明( )
①危和机往往是同生共存、相互渗透的
②只有努力危中寻机,才能实现化危为机
③危是相对的,机是绝对的,危和机是统一的
④危中有机、化危为机,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ChatGPT的出现引发了一-次全社会关于人类自身危机的大讨论。一部分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会带来社会危机、经济危机、伦理危机等多重挑战。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人工智能虽然已经比较强大,但是受到应用场景、数据样本等诸多因素限制,人工智能还并不存在自我学习以及挑战人类的能力。对于人工智能,我们应该( )
A.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人工智能的主要矛盾
B.把握矛盾的基本属性,促进人工智能矛盾双方向对方转化
C.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推动人工智能实现辩证的否定
D.根据人类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推动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
8.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要求体现了( )
①立足关键部分,使各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
②着眼于变化发展的实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想问题和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能抓住重点和主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CABDD AC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