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导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部分知识点一 乡村的土地利用与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一、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是以 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2.农业用地(1)类型: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 、林地、 、水域等不同类型。(2)分布特点: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 。3.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以 和 为主。(2)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分化: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内部土地利用会出现简单分化,以 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 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2.城镇土地利用的专业化(1)主要功能区: 、商业区、 等。有些大城市因为功能复杂,还会形成 、文化区、 、生态区等。(2)功能区特点: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 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3)常见功能区功能区 分布 特征居住区 是城镇中 分布的一种功能区 是城镇最基本的功能区商业区 多位于 、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主要为 状或 状分布工业区 多分布在靠近 、 、 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同时要考虑保护环境 是工业 的区域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各种 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知识点二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一、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1) 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这在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 。Ⅰ.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和 。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 ;离城镇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 。Ⅱ.各类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A.用地类型:甲为 用地,乙为 用地,丙为 用地。B.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有何异同 相同点: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都随 增加而递减。不同点:商业的付租能力直线 ,说明商业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增加递减 ,距市中心的距离对商业的影响 。住宅的付租能力直线 ,说明住宅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增加递减 ,距市中心的距离对住宅的影响 。工业的付租能力直线 ,说明工业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增加递减 ,距市中心的距离对工业的影响 。C.若各类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决定土地的用途,请写出能代表下列三种功能区范围的字母。商业区: ,居住区: ,工业区: 。(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影响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镇发展初期:城镇的地域范围狭小,各类功能用地 ,并在 自然集中。(2)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 、交通拥挤、 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 就可能被改造为 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二、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意义合理规划城乡空间有利于建立 的人地关系、为生活提供便利、文化传承等,对于优化城镇和乡村内部的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2.措施及作用(1)通过发展 、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2)通过合理安排 、基础设施、 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 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知识点一①农业、②耕地、③草地、④村落的周围、⑤农业用地、⑥居住、⑦公共服务设施、⑧非农业、⑨居住区、⑩工业区、 行政区、 旅游休闲区、 明确、 广泛、 城镇中心、 点、 条、 河流、 铁路、 公路、 集聚、 功能区知识点二①经济因素、②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③交通便捷程度、④距离市中心远近、⑤高、⑥高、⑦商业、⑧住宅、⑨工业、⑩距离市中心距离、 最陡、 最快、 最大、 较缓、 较慢、 较小、 最缓、 最慢、 最小、 OA、 AB、 BC、 混杂分布、 中心区域、 用地紧张、 环境污染、 工业用地、 商业用地、 可持续、 空间结构、 卫星城、 居住区、 公共服务设施、 历史文化价值二、自我检测部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乡村只有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没有其他功能的用地。 ( )2.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 )3.城镇功能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与职能是单一的。 ( )4.经济因素是影响所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 )5.收入差异也会影响居住区的分化。 ( )6.城乡用地规划应坚持合理利用的原则。 ( )7.乡村只进行农业经济活动。 ( )8.城镇不同功能区之间界线分明,且某一功能区只具有一种土地利用类型。 ( )9.工业区布局在城郊是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环境。 ( )10.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 )11.距离市中心越远,土地租金一定越低。 ( )12.城市规划时应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化用地和湿地。 ( )13.居住区在城镇中占地面积最大,内部也会分化出不同的等级。 ( )14.城镇的规模大,因此其内部空间结构较乡村复杂。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三、活动探究部分探究活动1 乡村的土地利用下图为我国云南省某乡村鸟瞰图片及全村土地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探究下列问题(1)该村农业用地有哪些类型 其分布有何特点 类型:耕地、林地、园地和养殖用地等。特点:分布在该村落周围。(2)总结该村居住用地的特点。面积小,所占比例低;分布较为零散;沿道路呈带状延伸。(3)如果该村存在祠堂、集市、打谷场、水井等公共设施,请你推测其位置。 位于该村的中心位置。探究活动2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下图示意南亚沿海某中等城市功能分区。读图,探究下列问题。(1)说出甲、乙、丙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并分别简述判断理由。甲为商业区,理由是其位于城市中心,且有多条公路在此交会。乙为工业区,理由是其位于城市外缘,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丙为居住区,理由是其占地面积最大,位于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2)该城市计划建设一处物流产业园,请你在M、N两地中选择较为合理的一处,并说明原因。M地;原因:M地位于城市郊区,地价较低,且靠近铁路与公路,交通便利。(3)该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比较符合同心圆、扇形、多核心三种模式中的哪一类型 同心圆模式。探究活动3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镇土地供应是有限的,在竞争环境下,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决定了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读某城镇地租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1)该城镇地租最高的区域在哪 请说明原因。A处。理由:A处位于城镇中心,同时有多条公路干线经过,交通通达度最高,因此地租最高。(2)B、C、D、E四处为什么会形成地租的次高峰 这四处地处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公路干线和城市外围环线公路的交会处,交通通达度相对较高,所以地租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3)A、B、C、D、E五处会形成哪种功能区 为什么 商业区。原因:这五处交通便捷,地租高,商业活动更加需要客货流集散,以及便捷的交通,且商业活动能够支付较高的地租。探究活动4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简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①②③④四个功能区中,最可能表示工业区的是哪一个 说明判断理由。③。理由:位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处于河流下游地区,且位于盛行风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靠近铁路、河流、公路等,交通便利。(2)随着人们对居住条件要求的提高,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处规划用地中选定一处建设高级居住区,你认为选择哪里较合理 并从环境的角度解释一下你的理由。丁处。理由: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势较高,环境优美。四、课堂巩固训练部分成都平原西部的灌渠众多、水网密布,润泽土地的同时,也影响着聚落的分布。林盘是该区域一种典型的聚落。林盘外是水稻田,林盘内是起居空间,林盘密集种植树竹,形成一种田—林—宅空间格局,多个林盘形成一个村庄。随田散居形式是当地的传统居住方式,是四川独特的文化符号。下图为林盘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随田散居的居住方式,主要是为了 ( )A.改善环境 B.节约土地 C.减少污染 D.便于耕作2.一般来说,平原地区村庄是集聚的,成都平原西部林盘模式采用分散的居住形式,得益于该地区A.水运便利 B.水源广布 C.人口分散 D.气候湿热3.林盘设计树竹紧凑环绕宅院的空间格局可以使宅院 ( )A.减轻台风的危害 B.居住条件更舒适C.合理利用水资源 D.防御外敌的入侵 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4.①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环境极差 B.地价太高 C.交通不便 D.设施不全5.③区域可能属于 ( )A.工业区 B.居住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