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电路的连接【学习目标】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2.会根据电路画出串、并联电路图。【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难点:识别、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教学方法】讲解法,集体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年的晚上,当你和家人一起在街上漫步时,映入眼帘的五光十色的彩灯是那样的赏心悦目引人遐思,这串串的彩灯是怎样连接的呢?新课讲授:知识点1:串联电路1.思考:现有一节电池、两只灯泡、两个开关和一些导线,试着把它们连接起来,让两只小灯泡都能亮起来。画出电路图,和同学进行交流,看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式。教师总结:简单的连接方式是把电路元器件逐个按顺序收尾连接起来,接入电路,这样连接形成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只为电流提供了一条通路。连接串联电路想一想:圣诞树上的小彩灯常常是采用串联方式连接的。串联电路有什么特点呢?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电路:从电池的正极开始,依次连接开关S、灯L1、灯L1,最后连接电池的负极。注意在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然后,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对两只灯泡的控制情况。改变开关s在电路中的位置,依次连接,并填写观察结果。教师总结: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②电路某处出现问题,影响整个电路;每个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③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知识点2:并联电路教师总结:这种将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接入电路中的方式叫并联,所组成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并联电路中没有出现分支的部分叫做干路,各个分支叫做支路。想一想:你知道并联电路有哪些特点吗?实验探究:连接并联电路教师总结:1.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电灯2.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上的电灯3.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电灯互不影响组合电路和集成电路:组合电路:通过串联和并联组合的方式连接的元器件集成电路:构接数干万个电子元件的单晶片不论集成电路如何复杂,如何神秘,串联、并联电路都是构成复杂电路的重要基本单元。生活中的电路:生活中的串联电路:节假日挂在树上或用来装饰居室,烘托气氛的小彩灯之间多是串联的。生活中的并联电路:家庭电路中的电灯、电冰箱、电视剧、电脑等都是以并联方式连接在电路中;还有街道两旁用于照明的路灯等。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发现灯泡L1不亮,L2亮,调节变阻器滑片P,L1始终不亮,L2变亮,出现这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滑动变阻器断路 B.滑动变阻器短路C.灯泡L1断路 D.灯泡L1短路【解答】解:A.若滑动变阻器断路,则整个电路断路,两灯都不亮,故A错误;B.若滑动变阻器短路了,则滑动变阻器不会引起L2亮度的变化,故B错误;C.若灯泡L1断路,电路中无电流,两个灯泡都不能发光,故C错误;D.若灯L1短路,则L1不亮,由于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变大,则灯L2变亮,故D正确。故选:D。2.根据题如图的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解答】解:由实物图知,两灯并联,开关S在干路上,S1在L1支路上,电流表在L2支路上,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电路图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几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1)两灯泡并联;(2)电流表测灯L1的电流;(3)闭合开关后,向A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两灯均变暗。【解答】解:由题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测灯L1的电流,所以电流表应与L1串联,电流表可选用小量程;向A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两灯均变暗,说明电路中电流变小,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变大,所以应将其B接线柱接入电路中,并且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干路中;开关串联在干路中,控制整个电路;实物图的连接如下:。课堂小结:一、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个地方发生开路,电路中就没有电流,开关的作用与它的位置无关,总是同时控制着连入电路里的全部用电器。二、并联电路1、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电灯;2、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上的电灯;3、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电灯互不影响。三、组合电路和集成电路串联、并联电路是构成复杂电路的重要基本单元。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第3节电路的连接串联电路1.定义:把电路元器件逐个按顺序首尾连接起来,接入电路。2.特点:只有一条电流路径.3.开关的作用:开关总是同时控制着连入电路的全部用电器,其位置对电路无影响。二、并联电路1.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两点之间形成的电路。2.特点:有多条电流路径,电路分干路和支路。3.开关的作用: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该支路上的用电器。【课后反思】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方法1.按照电路图把元件一一地放在对应的位置;2.把所有的开关都断开;3.按照一定顺序连接各电路元件,一般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按照电流经过路径顺序逐个连接,最后接到电源的负极,也可以从电源的负极开始,以相反的顺序连接,最后回到电源的正极。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