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人口迁移 导学案课 标 解 读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综合思维) 3.调查本地人口迁移的现状和特点,并尝试分析原因及影响。(综合思维)一、 自主导学部分知识点一 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涉及人口 发生 改变的人口移动。2.人口迁移的分类(1)依据:是否跨越 。(2)类型: 和 。3.人口机械增长(1)人口机械增长: 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的变化。(2)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 和 共同决定的。4.人口迁移的影响(1)正面影响I.迁移者获得更多的 和更高的 ;II.减轻迁出地的 ;III.缓解迁入地 的状况;IV.有助于不同地方之间的 。(2)负面影响I.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 ;II.给迁入地带来就业 ;III.可能导致迁出地 ;IV.可能影响迁入地的 。知识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1)拉力因素: 优美、 宜人、 等。(2)推力因素: 问题、 等。2.人文因素(1)主导因素: 。(2)其他因素: 、 、 等。知识点三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一).国际人口迁移时间 迁移特点及方向 迁移原因19世纪以前 I.以 、 为主; II.从 。 地理大发现与 的开辟、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 欧洲人口继续迁移至 和 等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从 国家流向 国家。 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二).国内人口迁移(1)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工业化以前,由于大规模的 、严重的和 等原因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工业化以后,人口从 向 的迁移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2)我国的人口迁移改革开放以前 国家实施 和严格的 ,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 、有 地进行。改革开放以后 由于快速 和 的推动,大量 人口 向 迁移, 地区人口向 地区迁移。近些年来 我国人口迁入地主要集中在 、 、浙江、 、天 津、 和 等经济发达地区二、自我检测部分(1)、判断下列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有些人因工作离开家乡到其他城市生活。( )4.外国人到中国来工作。( )5.国家有计划地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6.游牧民的迁徙(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美洲地区一直都是人口净迁入地区。( )2.近年来,由于战乱等原因,西亚、北非的大量难民迁往欧洲。( )3.盛产石油的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较快,而且生活富足,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前来打工谋生。4.“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所表示的人口迁移均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5.人口迁入地只有拉力因素,人口迁出地只有推力因素。( )6.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是固定不变的。( )7.任何地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一定都是经济因素。( )8.人口迁移不仅影响人口的分布状况,对文化传播和资源利用也有重要影响。 ( )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的“用工荒”问题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造成的。( )10.当我国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值时,说明人口数量开始减少。 ( )11.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不同地区生存环境的差异。 ( )12.近年来,影响叙利亚人口外迁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 )13.对迁出地来说,人口迁移产生的都是负面影响。 ( )14.欧洲经济发达,一直都是人口净迁入地。 ( )三、探究活动部分探究活动一爱尔兰的土豆大饥荒和移民潮在近代历史上,爱尔兰曾经历过“成也土豆,败也土豆”的时期。土豆于17世纪初传入爱尔兰,后被广泛种植。到18世纪末,土豆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促进了人口增加。1841年,爱尔兰人口高达650多万。但是从1845 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病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在短短的几年中,爱尔兰就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说明爱尔兰大规模移民潮的形成过程。时间 事件探究活动二 分析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因素美国本土人口迁移非常频繁,曾出现几次迁移的高潮。 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向城市;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 大量迁往北部;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图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1.结合背景资料,归纳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填入下表。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填入下表。表 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阶段 流向 主要原因南北战争时期 东→西四、课堂巩固训练部分2018年3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下图为“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小城市人口迁入一线城市推力的是 ( )A.生活成本低 B.发展空间小 C.安稳的生活 D.物质回报实惠2.“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B.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C.保护生态环境 D.促进经济发展(2020北京通州高一下期末)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目标,其中一部分是面向农民工。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要关注重点人群,也包括农民工等,加大扶持力度。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吸引大量农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 B.资源 C.经济收入 D.国家政策4.农民工返乡迁移创业的主要方向是 ( )A.从城市到乡村 B.从内陆到沿海C.从北方到南方 D.从山区到平原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下面两题。5.影响刘小妹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经济 B.政治文化 C.交通运输 D.自然环境6.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开发 B.劳务输出 C.气候优越 D.水源丰沛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8.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导学案答案核对一、自主导学部分知识点一1.居住地、长期或永久、2.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3.(1)人口迁移(2)自然增长、机械增长、4.(1).工作机会、经济收入、资源环境压力、劳动力短缺、文化交流、(2).减少、压力、人才外流、社会治理知识点二1.自然环境、气候、资源丰富、(2)环境、自然灾害、2.经济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知识点三(一).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旧大陆移向新大陆、新航线、欧洲殖民主义扩张、美洲、大洋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二).(1).垦荒、自然灾害、农村、城镇、(2)计划经济体制、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工业化、城镇化、农村、城镇、内陆、沿海、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福建二、自学检测部分(1)、1. X 2.√ 3.√ 4.√ 5.√ 6. X(2)、1. X 2.√ 3.√ 4.X 5. X 6.X 7.X 8.√ 9.X 10.X 11. √ 12. X 13. X 14. X三、探究活动部分活动探究一答案活动探究二答案:四、课堂巩固训练部分1.B 中小城市生活成本低、物质回报实惠、生活安稳,这些属于中小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而发展空间小则属于中小城市人口迁入一线城市的推力,故选B。2.D “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而言,会提高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导致就业压力加大,难以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会加剧迁入地的人地矛盾,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A、B、C错误。“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大多属于技术人才的迁移,技术人才的迁入会增强迁入地的科技实力,促进经济发展,D正确。故选D项。3.C 气候对农民工吸引力不大,A错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资源相对贫乏,B错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收入高,吸引农民工迁入,C正确;国家政策对农民工迁入影响较小,D错误。4.A 农民工返乡迁移创业的主要方向应该是从城市到乡村,A正确;从内陆到沿海,是进城务工的方向,B错误;南北方不影响农民工迁移创业方向,C错误;部分农民工从山区农村到平原大城市务工,D错误。5.A 从资料上可以看出,刘小妹的籍贯是湖南,而工作的地方在远离家乡的江苏黎明针织厂,可见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外出打工,属于社会经济因素,A 正确6. C 史密斯退休后从美国纽约迁移到休斯敦,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休斯敦气候条件优越,C正确7.D 据图可知,2000年以后每五年永久迁移累积人数下降,A错误;累积人数为各时段之和,呈增加趋势,B错误;1990—2010年务工迁移人数增加,2010年后下降,C错误;1990—1995年务工迁移人数曲线缓,增速慢,2005—2010年务工迁移人数曲线陡,增速快,D正确。8.B 我国务工人口主要来自中西部的乡村,“三农”政策利好,可减小人口外迁的推力,①对;2010—2015年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对该时期劳动力数量没有影响,②错;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东部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促使当地民工就近就业,务工迁移人数下降,③对;一般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上升,④错。故B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