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海水的运动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海水的运动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含解析)

资源简介

3.3海水的运动 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2、熟知洋流的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海水性质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海水性质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研学流程】
【学】通过阅读课本P57-P62,标注重点(海浪、潮汐、寒暖流等)
(要熟记课本重点知识,加深理解,注意运用)
一、海浪
1、海浪:海浪是海里的海浪。常见海浪:由 形成,
2、海浪对人类的影响
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例如,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获。勘测、航行等海上活动则应避开大的海浪。
3、海啸与风暴潮
(1)海啸: 、火山爆发或 、坍塌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的巨浪。
(2)风暴潮: 作用下导致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的急剧 。
(3)影响:破坏沿岸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的海水侵袭,带来灾难性后果
4、海浪的侵蚀作用
海浪是塑造 的主要动力。人们通过 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二、海水的盐度
1.潮汐的涨落:潮汐是海水的一种 现象,成因: ,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 ,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2.潮汐得作用:(1)准确掌握海水潮汐规律对渔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2)涨潮时,外海高盐度的海水被推向岸边,是提取海水晒盐的好机会。
(3)海上航运事业和潮汐关系更加密切,潮流影响着航行的方向和速度。
(4)掌握潮汐规律,能使港口增加大船的通过能力;充分利用潮间带发展水产养殖业。
(5)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可以利用发电,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
3.潮汐得形成原因: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其中月球的引潮力是引起潮汐现象的主要力量来源。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引潮力是天体引力与地球自转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在地球上,当某地处于正对或背对月球时,此处的海水被月球引潮力“拉”起来,周围的海水也向着此处聚集堆积,就形成涨潮。地球自转过程使得大部分海域一天出现 涨潮。
地球与太阳相距遥远,因此太阳的引潮力不足月球的1/2。当太阳、月球与地球三者的位置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故高潮更高,低潮更低,这便是朔望大潮。当太阳、月亮连线与月球、地球连线大致垂直时,太阳的引潮力会削弱月球的引潮力,便产生上、下弦时的小潮。
三、洋流
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 地沿着 作 的流动叫做洋流。洋流得规模巨大,远超过河流得流量。
2.洋流按性质的分类:按海水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一般来说,从水温高的海域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叫做 ;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叫做 。按照成因分类可分为: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3.洋流的影响
(1)洋流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于形成大的渔场。
(2)洋流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逆洋流航行则相反。寒暖六相遇易形成海雾,阻碍航行;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运造成极大威胁。
(3)洋流影响海洋环境: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挟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4)洋流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常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4.判断洋流的寒暖性质
(1)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①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则位于北半球(如下图);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②依据经纬度变化或海陆轮廓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2)判定洋流流向
洋流位于海水等温线弯曲度最大处,并与等温线垂直,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上图中的洋流M和N)。
(3)判定洋流性质
①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的洋流为暖流(上图中的洋流M);反之则为寒流(上图中的洋流N)。
②通过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在北半球,自南向北的洋流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南半球情况相反。
③通过纬线的度数变化规律,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
自主探究:探究一: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年宁波一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再超10亿吨,继续保持世界唯一的超10亿吨超级大港的地位,港口排名实现全球“十连冠”;年集装箱吞吐量首超2600万标准箱,首次跻身世界港口排名前三名。
材料二:某年9月27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迎来本年度最大的潮水。浙江省海宁市沿江一线盛景,共吸引了超过15.7万游客驻足观看。
(1)轮船进出港时如何利用潮汐
(2)简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一著名水文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
(3)试分析我国在杭州湾开发“潮汐能”的原因。
探究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对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
材料二北大西洋及其周边地区图。
(1)都柏林和印第安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冬季气温较高的是 。
(2)丙表示纽芬兰渔场,简要解释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
(3)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若想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借助的盛行风为 ,所借助的洋流是 。
(4)若丁处海湾发生石油泄漏事故,那么甲乙两处更容易受污染的是 。
(5)下图为“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材料二C处洋流的是( )
探究三:读“太平洋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洋流③的名称是________,按成因来说属于____流。
(2)假设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某城市一位同学向海洋扔了一个交友漂流瓶,几个月后被日本一位同学捡到,则该漂流瓶最有可能经过图中的洋流是________(按顺序填序号)。
(3)若图中②海区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是 ;不利的影响是 。
(4)日本渔业资源非常丰富,且日本人喜爱吃鱼,说出日本最大的渔场的名称,分析其形成原因。
探究四:阅读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这个冬季,欧亚地区持续的低温冷冻,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气候专家认为,近两年来的全球极端天气,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交替出现有关,它们都是热带海洋洋流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沃克环流”是存在于赤道附近低纬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左下图是太平洋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
(1)右侧的等水温线图中虚线可表示洋流甲、丙、丁中的 洋流,它的名称是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2)图甲所示太平洋热带海区,正常年份东部表层海水温度比西部 (低、高),其原因是 。
(3)正常年份,太平洋热带海区东部和西部海面气压差异是 ,沃克环流的方向为__ __(顺/逆)时针,东部和西部沿岸降水量的差异是 。
(4)甲海区盛行 风;图中低纬地带甲、乙、丙三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____海区,原因是 。
(5) 当“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热带太平洋表层海水东、西部水温异常,即出现所谓“ ”现象。当某些年份出现上述现象时,同时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形有( )(多项选择)
A.澳大利亚东部因干旱频发森林大火
B.热带太平洋西部台风次数增加
C.赤道逆流有明显增强的现象
D.秘鲁渔场捕鱼量明显增加
E.苏门答腊岛降水与往年比明显偏多
F.南美洲西海岸易出现洪涝灾害
参考答案:
1.(1)进港、出港时选择高潮位;进港时,应选择潮汐上涨时;出港时,应选择潮汐回落时。
(2)农历八月十八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引潮力大,潮差较大;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内小,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被不断推高;夏秋季节东南季风盛行,加强了潮势;(夏秋季节河流入海径流多,推高潮势)。
(3)杭州湾潮汐能丰富;沪宁杭常规能源短缺,且能源市场需求量大,开发潮汐能,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开发新能源产业,能带动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海洋潮汐现象、成因及其利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轮船进港、出港时应选择高潮位,此时航道较深,有利于航行;进港时,应选择潮汐上涨时,出港时,应选择潮汐回落时,以便充分利用潮汐涨落,既节省燃料,也有利于航行安全。
(2)根据材料和已学知识分析,农历八月十八日时日、地、月三者一线,太阳的引潮力和月球的引潮力以及地球自转的离心力的叠加,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引潮力大,潮差较大;根据图示,杭州湾呈三角形(喇叭形),口大内小,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水位被不断推高,在近岸湾口处推起的潮位高;夏秋季节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水位高,杭州湾潮水受河水的顶托作用强,从而抬高潮位;夏秋季节盛行东南季风,风将潮水推向杭州湾,加强了潮势。
(3)杭州湾潮汐能开发的原因可从资源、市场、资金、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由图可知,杭州湾(入海口)呈喇叭口状,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水位不断推高,可蓄积大量海水,潮汐涨落幅度大,潮汐能蕴藏量大;杭州湾临近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人口与城市密集,常规能源短缺,对能源需求量大,故潮汐发电的市场广阔;本区社会经济发达,资金、人才充足,技术先进;开发新能源产业,能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开发潮汐能,能缓解能源缺乏的状况,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等。
【点睛】
2. 都柏林 该处为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天然水障 盛行西风 A(北大西洋暖流) 甲 D
【分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影响
【详解】(1)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印第安港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气温低。
(2)纽芬兰渔场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交汇处,饵料丰富;另外不同流向的洋流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
(3)从美洲返回欧洲,大致的航行方向为自西向东,所以借助的盛行风为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A)。
(4)由图可知丁附近的洋流自南向北流,所以会把污染物携带至甲处,甲更易遭受污染。
(5)C处的洋流自北向南流,为寒流。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与洋流的流动方向一致,由温度高的地方流向温度低的地方为暖流,温度低的地方流向温度高的地方为寒流,所以D正确。
【点睛】
3.(1)北太平洋暖流;风海流。
(2)④①②
(3)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4)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营养盐类丰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③为北太平洋暖流,该洋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按成因上来说属于风海流。
(2)漂流瓶在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某城市向海中扔去,之后漂流瓶随加利福尼亚寒流(图中④),北赤道暖流(图中①),日本暖流(图中②)漂流,最终被日本的一位同学捡到,该漂流瓶最有可能经过图中的洋流的顺序是④①②。
(3)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洋流加快了污染海区的海水净化速度;另一方面,污染物也会随洋流会扩散到其他海域,从而扩大了污染范围。
(4)日本最大的渔场为北海道渔场,其形成原因受寒暖流交汇影响形成。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大,底层营养物质上翻,表层浮游生物及藻类丰富,鱼类的饵料充足,因此形成大规模的渔场。
4.(1)丁 ;东澳大利亚暖流 ;增温增湿
(2)低 成因:东部是(秘鲁)寒流流经,西部有暖流流经
(3)东部气压高,西部气压低 ;顺 ;东部降水少,西部降水多
(4)东南(东南信) 丙 沿岸海区表层海水随(东南信)风而去,深层海水出现补偿上升运动,形成涌升流
(5)厄尔尼诺 ACF
【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性大气环流与气候变化。
【详解】(1)右图根据等温线分布,越往北,水温越高,判断为南半球,根据等温线的凸向“凸低为高”,判断为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增温增湿。
(2)东部受秘鲁寒流影响,温度和盐度均小于同纬度受暖流影响的西部。
(3)正常年份,受沃克环流的影响,乙地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丙地盛行下沉气流,干旱少雨。
(4)甲海域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带,盛行东南风;表层海水减少,底层海水上涌补充,营养盐类上泛,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5) “森林大火”是关键词,首先要有森林,森林大火伴随着旱灾;热带太平洋表层海水东、西部水温异常,即出现所谓厄尔尼诺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