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9 水和溶液【课程标准】①知道水电解后的产物,描述水的组成②描述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水能电解、水与氧化物反应等)③说出溶液的组成④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⑤说明溶液的特点,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⑥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⑦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⑧说出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⑨说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⑩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进行简单计算 按要求配制-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步骤与操作方法 关注水体污染及防治 列举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水净化的方法 树立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 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思维导图】地球上的水A、水的分布1.地球上的水分布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其中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2.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的。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的形式存在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水的状态可以发生改变。3.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无规则运动 和相互转化之中,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①水循环的类型:水的循环: 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②水循环的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成因:水的三态变化(内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能给陆地上水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 水汽输送 。4.地球上更新最快的水体是大气水。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地表径流),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B、水资源的分布5.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十分活跃,该地区水资源就比较丰富。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一般气温高、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水循环就相对活跃,如长江发源地在青藏高原,气温低,相对长江中下游,水循环不活跃6.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显,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C、水与生命7.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本的物质之一,一棵成熟的猴面包树最多可以储存5000升水,水母的含水量达 98%。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 2.5升水。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水电解时在阳极产生氧气,在阴极产生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2.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液体;标准状况下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4.化学性质(1)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电解反应:2H2O2H2↑+O2↑。(2)水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CO2+H2O===H2CO3,SO3+H2O===H2SO4。(3)水能够与少数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如CaO+H2O===Ca(OH)2,Na2O+H2O===2NaOH。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水外常用的溶剂还有汽油、酒精等。溶液 浊液悬浊液 乳浊液不同点 组成 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组成 不溶性液体和液体组成分散微粒 分子或离子直径小于10-9米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乳浊液的颗粒大约为1~50微米均一性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浑浊)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久置后分层相同点 都是混合物乳浊液:① 肥皂水 ② 牛奶悬浊液:① 血液 ②硫酸钡(俗称钡餐) ③泥水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可相互转化。3、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温度;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压强的影响。4、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中,溶质在100g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就称作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溶解度/g (20 ℃) >10 g 1-10 g 0.01-1 g <0.01 g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意义:能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3、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4、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步骤与操作方法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和量取(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滴管误差分析:a.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分析:(1)溶质的质量偏小:称量固体溶质时质量偏小;所用固体溶质不纯、不干燥或已潮解;称量时“左码右物”并使用了游码;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2)溶剂的质量偏大: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烧杯内有残留的水。b.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分析:(1)溶质的质量偏大: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偏大或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2)溶剂的质量偏小: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水量好后,向烧杯中倾倒时有液体溅出。c.装瓶时将溶液洒落不影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溶液质量减小水污染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中的“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的流失。水的净化方法: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水污染的防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题型一 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典例1]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B.正极所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氢气C.b中产生的气体可支持燃烧D.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答案】A【解答】解:A、该实验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正极所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C、b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体积多,b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D、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气体后,密闭发生装置内气压增大,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上升,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对点训练1】关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成年人体内含水量一般在80%以上B.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35%C.陆地储水中也有咸水,陆地咸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0.97%D.地球表面约71%被海水覆盖【答案】C【解答】解:A、成年人体内含水量一般在60%~70%,故A说法错误;B、地球上淡水资源较少,约占全球总水量的2.53%,其中大部分存在于冰山、冰川及冻土层,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总水量的1%。故B说法错误;C、陆地储水中也有咸水,陆地咸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0.97%,故C说法正确;D、地球上的水分布较广,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其中96.5%的水存在于海洋中,故D说法错误。故选:C。题型二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典例2]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砂糖 B.食盐 C.小苏打 D.植物油【答案】D【解答】解:A、白砂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小苏打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对点训2】“美林”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小儿开塞露”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两者都是儿科常用药,且都是药物分散在水中制成。“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产生白色沉淀,“小儿开塞露”则久置不会分层。“美林”、“小儿开塞露分别属于( )乳浊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 C.乳浊液、溶液 D.悬浊液、乳浊液【答案】B【解答】解:根据“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物质中分散着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属于悬浊液;,“小儿开塞露”则久置不会分层,说明该物质具有稳定性,属于溶液。故选:B。题型三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典例3]如图,这是市面上常见的感冒药,食用前需要将药粉倒入水中充分溶解。下面几个选项中能作为判断溶解后的感冒药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该溶液颜色很深 B.该溶液味道很苦C.感冒药溶解的很快 D.感冒药固体有剩余【答案】D【解答】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某种物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形成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判断溶解后的感冒药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感冒药固体有剩余。故选:D。【对点训练3】(2023 良庆区三模) ( http: / / www.m / chemistry / report / detail / dca38795-32fe-4dea-b592-f4e357cfbcfe" \o "此年份及地区表示:该试题最新出现所在的试卷年份及地区" \t "_blank )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如图进行实验。所得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温度/℃ 20 30 40溶解度/g 31.6 45.8 63.9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解答】解: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则①是不饱和溶液,②是饱和溶液。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3.9g硝酸钾,则③是不饱和溶液。降温至30℃,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硝酸钾,则④是不饱和溶液。故①③④属于不饱和溶液。故选:D。题型四 溶质的质量分数[典例4](2023 河北区三模) ( http: / / www.m / chemistry / report / detail / 340c2bf6-4dfb-4d3f-b7af-2ead1650a332" \t "_blank )在不同温度下,将一定量的NaCl和KNO3分别加入100g水中,实验情况记录于表中,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序号 温度 溶解情况实验 20℃ 最多溶解36gNaCl 最多溶解31.6gKNO3实验2 40℃ 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 加入31.6gKNO3全部溶解实验3 80℃ 最多溶解38.4gNaCl 最多溶解169gKNO3A.KNO3的溶解能力一定大于NaClB.40℃时Na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KNO3的溶解度C.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NaCl<KNO3D.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NaCl>KNO3【答案】D【解答】解:A、由实验情况记录表可知,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而最多溶解31.6gKNO3,则20℃,KNO3的溶解能力一定小于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B、40℃,100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也全部溶解,但由于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NaCl与KNO3的溶解度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C、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而最多溶解31.6gKNO3,即20℃,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则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NaCl>KNO3,故选项说法错误。D、80℃100g水中最多溶解38.4gNaCl,最多溶解169gKNO3;实验2所得溶液即40℃100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全部溶解形成的溶液,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后,由于溶液的组成未发生改变,则溶液的浓度NaCl>KNO3,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对点训练4】(2023 大石桥市校级三模) ( http: / / www.m / chemistry / report / detail / a0267733-bf2c-418d-bc47-a6410188d340" \t "_blank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P点的含义是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 (填“甲”、“乙”或“丙”)相似。(3)t2℃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将其升高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 。(4)t2℃时,若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均为M%,则M不超过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将t4℃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溶解度:乙>甲>丙 B.溶剂质量:丙>乙>甲C.溶液质量:乙>甲>丙 D.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答案】(1)t2℃时,甲、丙溶解度相等,为50g;(2)丙;(3)3:8;(4)33.3;(5)B。【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时甲、丙溶解度相交,则表示t2℃时,甲、丙溶解度相等,为50g;(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与丙溶解度曲线相似;(3)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80g,则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可溶解50g×=40g,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中可以完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30g:(50g+30g)=3:8;(4)t2℃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而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3.3%,则M不超过33.3%。(5)A、t1℃时,溶解度丙>乙>甲,选项分析错误;B、降温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由于t4℃时,溶解度甲>乙>丙,则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丙>乙>甲,该选项分析正确;C、降温过程中,甲、乙溶解度减小,且甲溶解度变化较大,丙溶解度增大,则三种饱和溶液中,甲、乙析出晶体,且甲析出晶体较多,则溶液质量丙>乙>甲,选项分析错误;D、降温过程中,甲、乙仍为饱和溶液,丙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同,又由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而t1℃时乙的溶解度>t4℃时丙的溶解度>t1℃时甲的溶解度,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乙>丙>甲,选项分析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t2℃时,甲、丙溶解度相等,为50g;(2)丙;(3)3:8;(4)33.3;(5)B。题型五 水污染[典例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B.硝酸铵溶于水能使水温降低C.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答案】D【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泥土难溶于水,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C、升高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D、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对点训练5】(2023 民权县一模) ( http: / / www.m / chemistry / report / detail / b32cc477-aca8-47af-a1b1-c0a463dd96c8" \o "此年份及地区表示:该试题最新出现所在的试卷年份及地区" \t "_blank )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下列物质不会直接或间接引起水体污染的是( )A.二氧化碳、氮气B.化肥、农药C.工业、生活废水D.燃煤产生气体形成的雨水【答案】A【解答】解:A、二氧化碳、氮气为无毒气体,不会引起水体污染,故A正确;B、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化肥会造成水富营养化,农药含有毒物质,造成水体污染,故B错误;C、工业、生活废水含有有毒物质,会造成水体污染,故C错误;D、燃煤产生气体形成的酸雨,会造成水体污染,故D错误。故选:A。题型六 溶液的配制[典例6](2023 东洲区四模) ( http: / / www.m / chemistry / report / detail / 21590aa3-699e-452a-8373-048c5de35a47" \o "此年份及地区表示:该试题最新出现所在的试卷年份及地区" \t "_blank )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B.应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细口瓶C.用托盘天平称量5g氯化钠时,应在两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D.量取45mL蒸馏水时,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答案】D【解答】解: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50g×10%=5g,应量取水的体积为:(50g-5g)÷1g/mL=45mL。A、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故选项说法正确。B、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细口瓶用于盛放氯化钠溶液,应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细口瓶,故选项说法正确。C、用托盘天平称量5g氯化钠时,应在两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故选项说法正确。D、量取45mL蒸馏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对点训练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欲配制一瓶75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 g.(2)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3)认真观察,图中某步骤错误,写出该步骤的正确操作为 .若不进行改正,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4)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问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 克,向其中加入 克水可配得120克5%的氯化钠溶液.【解答】解:(1)欲配制一瓶75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 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75g×10%=7.5g.(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要注意在称量前先取出药品才能称量,所以图中正确顺序是:④②③⑤①;(3)由图示可知,图中称量药品时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正确的操作是:称量时应该把药品放在左盘,把砝码放在右盘.若不进行改正,实际称量食盐的质量少了,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10%.(4)设配制120克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120×5%=x×15% 解得:x=40g,需要水的质量为:120g-40g=80g。故答案为:(1)7.5;(2)④②③⑤①;(3)称量时应该把药品放在左盘,把砝码放在右盘,小于;(4)40,80.1.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答案】A【解答】解:A.读图可知,亚洲淡水资源总量居六大洲之首,但是由于人口较多,达到了60亿,人均以后占有量就最少了,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读图可知,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说法错误,不合题意;C.随着水资源的消耗与水污染现象的加剧,所以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日趋凸显,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说法错误,不合题意;D.读图可知,亚洲淡水资源总量居六大洲之首,但是由于人口较多,达到了60亿,人均以后占有量就最少了,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说法错误,不合题意。故选:A。2.(2023 费县一模)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B.a、c两点时,NaOH溶解度相同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d点时,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答案】C【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B、a、c两点时,温度相同,都有固体存在,其他条件相同;所以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故B说法正确。C、b点固体完全消失,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C说法错误。D、根据题意,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结合图象可知,说明氢氧化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整个溶解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a、c两点温度高于d点温度,d点温度低,因此d点溶解度也更小。a、c两点溶液都有固体剩余,属于饱和溶液;由于d点溶解度更小,所以剩余的固体量更多,因此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D说法正确。故选:C。3.(2023 桂林模拟)某同学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7.0g②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③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答案】B【解答】解: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4%=7.0g,故说法正确。②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g﹣7g=43g(合43mL),应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说法错误。③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故说法正确。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说法错误。故②④说法错误。故选:B。4.(2023 贵港二模)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D.将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很小的声音,说明气体不纯【答案】D【解答】解: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由图可知,M与电源正极相连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N与电源负极相连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则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B、纯水的导电性很弱,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M导管口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D、N导管口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将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很小的声音,说明气体较纯,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5.(2023 郴州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或行为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C.洗衣服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答案】C【解答】解: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保护水资源,故A正确;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减少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故B正确;C、洗衣服使用含磷洗衣粉,排出的生活废水会引起水质富营养化,故C错误;D、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可以保护水资源,故D正确;故选:C。6.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 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 环节.【解答】解:水的分布非常广泛,在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故答案为:海洋,地表径流.7.(2023 襄城区模拟)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g。(3)40℃时,若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均为M,则M不超过 %(结果精确到1%)。【答案】(1)25;(2)85;(3)31。【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5℃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85g;(3)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5g,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5g,若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均为M,则M不超过×100%≈31%。故答案为:(1)25;(2)85;(3)31。8.(2023 淮阳区校级模拟)硫酸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某新能源汽车铅酸蓄电池中含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4.5%的硫酸溶液。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20g溶质质量分数为24.5%的硫酸溶液,需要98%的浓硫酸 g;配制该硫酸溶液的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会使配制所得的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或“小于”)24.5%。【答案】30;混匀;大于。【解答】解:设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20g×24.5%=x×98%,x=30g。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采用的是加水稀释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答案为:30;混匀;大于。9.10月1日晚,北京、深圳和长沙多地进行了“献礼国庆70周年”的烟花表演秀。据悉,目前燃放的新型环保烟花配方中不采用含硫元素和重金属的物质。请你判断,燃放这种环保型烟花可以减少排放的有毒气体为 ,从而避免污染空气。而含有重金属的物质进入土壤或河流也会对水造成严重污染。水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污染容易治理难。为了防治水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解答】解:目前燃放的新型环保烟花配方中不采用含硫元素和重金属的物质,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燃放这种环保型烟花可以减少排放的有毒气体为二氧化硫;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或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可以防治水污染;答案:二氧化硫;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10.(2023 叶县模拟)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必要的操作并写出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 (填序号)。(2)若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量取水时 (填“俯视”“仰视”或“平视”)读数。【答案】(1)①④③⑥⑤;(2)仰视。【解答】解:(1)用固体药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取试剂并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溶解(把试剂放到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加入到烧杯中,进行溶解,玻璃棒不断搅拌)、装瓶贴标签,用不到过滤装置,故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①④③⑥⑤。(2)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从而使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故答案为;(1)①④③⑥⑤;(2)仰视。11.(2023 河南模拟)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水蒸气与高温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小组同学“重温经典实验,传承科学精神”,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1)装置A的作用是: 。(2)装置C中盛装液体的名称是 ;实验观察到干燥的冷烧杯中有水雾生成,证明该“可燃空气”是氢气。请写出装置B中水蒸气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产生水蒸气;(2)浓硫酸;3Fe+4H2OFe3O4+4H2。【解答】解:(1)拉瓦锡利用水蒸气与高温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而水加热时蒸发生成水蒸气,其可以与高温的铁反应;(2)D装置中需要证明气体燃烧后有水珠生成,故需要在C装置中装入浓硫酸,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去除气体中的水气,避免其对D中结果产生影响;水与铁在高温时反应生产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Fe3O4+4H2。故答案为:(1)产生水蒸气;(2)浓硫酸;3Fe+4H2OFe3O4+4H2。12.(2023 滑县一模)某小组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1)若只将a滴管中的水滴入甲试管,可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边液面高于右边液面,请解释原因?(2)若只将b滴管中的液体滴入乙试管,U形管内也能产生(1)中现象,则b滴管中液体药品和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分别是什么?(答出一组即可)【答案】(1)硝酸铵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导致甲试管中的压强变小,所以U形管内红墨水左边液面高于右边液面。(2)稀硫酸和锌(合理即可)。【解答】解:(1)硝酸铵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导致甲试管中的压强变小,U形管内红墨水左边液面高于右边液面。(2)将b滴管中的液体滴入乙试管内,能使U形管内红墨水左边液面高于右边液面,则b中的液体药品和试管乙中的固体接触会使乙试管中的压强大于甲试管中的压强,可能是产生气体,也可能是放热,故b中可能盛有的稀硫酸,乙中的固体可能是锌。故答案为:(1)硝酸铵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导致甲试管中的压强变小,所以U形管内红墨水左边液面高于右边液面。(2)稀硫酸和锌(合理即可)。13.(2023 雁塔区校级模拟)t1℃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t2℃时现象如图乙所示(忽略水分蒸发)。图丙是a、b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如图丙中曲线M表示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t1℃升温到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3)如图乙中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A.如图甲中两烧杯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t1℃时,若a和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也一定相等C.由如图可知x、y的关系为y<25<x【答案】(1)b。(2)减小。(3)20%。(4)AB。【解答】解:(1)b从t1℃升高温度到t2℃,固体全部溶解,故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图丙中曲线M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曲线N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t1℃升温到t2℃时,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析出晶体,a仍为饱和溶液,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3)烧杯b内固体全部溶解,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t1℃时,a、b均是饱和溶液,结合图丙可知,t1℃时a、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图甲中两烧杯内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正确;B、t1℃时a、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t1℃时,若a和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也一定相等,故B正确;C、t1℃时,100g水不能完全溶解25ga或b,说明t1℃时,a和b的溶解度小于25g,故y<25,而升温到时t2℃时,25gb全部溶解了,此时b溶液如正好饱和,则x=25,如果不饱和,则x>25,故x、y的关系为y<25≤x,故B错误。故答案为:(1)b。(2)减小。(3)20%。(4)AB。14.(2023 浦东新区二模)NaCl、Na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如表。温度(℃) 20 40 60 80溶解度(g/100g水) 氯化钠 36 36.6 37.3 38.4硝酸钠 87 103 125 150①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g/100g水。②20℃时,在50g水中加入18g氯化钠,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③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Cl溶液灼烧,火焰呈 色。④取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20g,进行如下实验。Ⅰ.操作1的名称 ;Ⅱ.若溶液1是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固体M中是否含有硝酸钠,结合数据说明 。【答案】①增大;103;②26.5%;③黄;④Ⅰ.过滤;Ⅱ.由硝酸钠的溶解度表可知,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50g/l00g水;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7g/l00g水;8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8.4g/l00g水;若溶液1是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此物质为氯化钠,则120g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38.4g,硝酸钠的质量为120g﹣38.4g=81.6g,当溶液降温至20℃时,硝酸钾仍然达不到饱和,不会析出,故固体M中不含有硝酸钠。【解答】解:①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3g/100g水;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l00g水,所以20℃时,在50g水中加入18g氯化钠,恰好完全溶解,其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6.5%;③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Cl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④Ⅰ.操作l是将不溶固体与液体分离开,故操作名称为过滤;Ⅱ.由硝酸钠的溶解度表可知,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50g/l00g水;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7g/l00g水;8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8.4g/l00g水;若溶液1是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此物质为氯化钠,则120g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38.4g,硝酸钠的质量为120g﹣38.4g=81.6g,当溶液降温至20℃时,硝酸钾仍然达不到饱和,不会析出,故固体M中不含有硝酸钠。故答案为:①增大;103;②26.5%;③黄;④Ⅰ.过滤;Ⅱ.由硝酸钠的溶解度表可知,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50g/l00g水;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7g/l00g水;8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8.4g/l00g水;若溶液1是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此物质为氯化钠,则120g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38.4g,硝酸钠的质量为120g﹣38.4g=81.6g,当溶液降温至20℃时,硝酸钾仍然达不到饱和,不会析出,故固体M中不含有硝酸钠。15.(2022秋 黄岛区月考)下列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使用 。(2)指出图A中的错误操作: ,写出D中玻璃棒的用途 。(3)将图A中错误操作改正后,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4)在其他操作无错误的前提下,盘取所需要的水时,按图B进行操作,一定能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5)若要将配制好的50g12%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4%,需要加入多少克水?(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答案】(1)胶头滴管;(2)天平称量应该左物右码;加速溶解;(3)减少氯化钠的至天平平衡;(4)偏小;(5)100g。【解答】解:(1)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使用胶头滴管;(2)图A中的错误操作:天平称量应该左物右码,D中玻璃棒的用途是:加速溶解;(3)将图A中错误操作改正后,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氯化钠质量偏大,所以接下来的操作应是:减少氯化钠的至天平平衡;(4)在其他操作无错误的前提下,盘取所需要的水时,按图B进行操作,水的体积偏大,一定能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5)若要将配制好的50g12%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4%,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50g=100g。故答案为:(1)胶头滴管;(2)天平称量应该左物右码;加速溶解;(3)减少氯化钠的至天平平衡;(4)偏小;(5)100g。1、某温度下,将ag硫酸铜溶液恒温蒸发掉bg水,恰好饱和,若此温度下,另取2a g原硫酸铜溶液,向其中加入cg胆矾,也恰好饱和,则该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为( )A.B.C.D.【答案】B【解答】解:某温度下,将ag硫酸铜溶液恒温蒸发掉bg水,恰好饱和;若此温度下,另取2ag原硫酸铜溶液,向其中加入cg胆矾,也恰好饱和,即向ag原硫酸铜溶液,向其中加入g胆矾,也恰好饱和,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uSO4 5H2O,g胆矾中含有硫酸铜的质量为g××100%=g,含水的质量为g-g=g;即g硫酸铜溶于bg+g=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设该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为x,则g:g=x:100g,x=。故选:B。2、t℃,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C.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m<W=Z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答案】BC【解答】解:A、本题没有提供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能力,不能说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题意,t℃,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故选项说法正确。C、m、G的含义分别是80g、100g水中溶解20g溶质的不饱和溶液,G中水的质量大,可判断出G<m;W、Z都在曲线上,都属于饱和溶液,W、Z均是这一温度的饱和溶液,故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知它们的关系是:G<m<W=Z,故选项说法正确。D、G点表示10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是20g,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C。3、某同学欲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80克,在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他将食盐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1克以下用游码),那么他实际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7% B.7.0% C.>8% D.8.0%【答案】A【解答】解: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80克,应取食盐的质量为80g×8%=6.4g,所需水的质量为80g-6.4g=73.6g。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他将食盐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1克以下用游码),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实际所称取的食盐的质量为6g-0.4g=5.6g。则他实际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故选:A。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M点的意义是(2)在t2℃将20gA物质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升温至t3℃,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3)t3℃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若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物质.【解答】解:(1)M点是AB在t2℃时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2)t2℃时A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将20gA物质放入50g水中,最多溶解15g,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50g水最多可溶解30g的A,所以得到的溶液的质量是70g;(3)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由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所以此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若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析出晶体为饱和溶液,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C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与t3℃时相同,观察图示可知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3℃时C的溶解度,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答案:(1)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2)饱和;70g;(3)A>B>C;B.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4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时所得甲乙溶液的质量关系是甲 乙(填“>”、“=”或“<”)。(2)20℃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②下列操作能使E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 。a.加入20 g甲 b.加入100 g水 c.升温至40℃d.加入150 g 40℃时甲的饱和溶液,再恢复至20℃ e.降温至10℃【解答】解:(1)4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时所得甲乙溶液的质量关系是甲小于乙,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乙需要的水更多;故答案为:<;(2)如图所示,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是BE或CD,因为BE是20℃时的饱和溶液,CD是40℃时的饱和溶液;②下列操作能使E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b.加入100 g水;c.升温至40℃;e.降温至10℃;a.加入20g甲,E是饱和溶液,因此溶质不再溶解,质量分数相同;d不变,因为加入150g 40℃时甲的饱和溶液,再恢复至20℃,与E溶液温度相同,则质量分数相同;故答案为:①A;BE或CD;②bce;知识●逐点夯实……必备知识 系统梳理 基础重落实……复习自修课堂●分类突破……精选考点 典例研析 技法重悟通……考点演练课时●过关检测……关键能力 分层施练 素养重提升……课后练习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9 水和溶液【课程标准】①知道水电解后的产物,描述水的组成②描述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水能电解、水与氧化物反应等)③说出溶液的组成④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⑤说明溶液的特点,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⑥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⑦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⑧说出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⑨说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⑩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进行简单计算 按要求配制-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步骤与操作方法 关注水体污染及防治 列举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水净化的方法 树立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 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思维导图】地球上的水A、水的分布1.地球上的水分布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其中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2.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的。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的形式存在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水的状态可以发生改变。3.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无规则运动 和相互转化之中,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①水循环的类型:水的循环: 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②水循环的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成因:水的三态变化(内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能给陆地上水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 水汽输送 。4.地球上更新最快的水体是大气水。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地表径流),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B、水资源的分布5.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十分活跃,该地区水资源就比较丰富。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一般气温高、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水循环就相对活跃,如长江发源地在青藏高原,气温低,相对长江中下游,水循环不活跃6.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显,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C、水与生命7.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一棵成熟的猴面包树最多可以储存5000升水,水母的含水量达 98%。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 2.5升水。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水电解时在阳极产生氧气,在阴极产生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2.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液体;标准状况下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4.化学性质(1)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电解反应:2H2O2H2↑+O2↑。(2)水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CO2+H2O===H2CO3,SO3+H2O===H2SO4。(3)水能够与少数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如CaO+H2O===Ca(OH)2,Na2O+H2O===2NaOH。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水外常用的溶剂还有汽油、酒精等。溶液 浊液悬浊液 乳浊液不 同 点 组成 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组成 不溶性液体和液体组成分散 微粒 分子或离子直径小于10-9米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乳浊液的颗粒大约为1~50微米均一性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浑浊)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久置后分层相同点 都是混合物乳浊液:① 肥皂水 ② 牛奶悬浊液:① 血液 ②硫酸钡(俗称钡餐) ③泥水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可相互转化。3、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温度;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压强的影响。4、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中,溶质在100g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就称作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溶解度/g (20 ℃) >10 g 1-10 g 0.01-1 g <0.01 g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意义:能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3、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4、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步骤与操作方法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和量取(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滴管误差分析:a.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分析:(1)溶质的质量偏小:称量固体溶质时质量偏小;所用固体溶质不纯、不干燥或已潮解;称量时“左码右物”并使用了游码;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2)溶剂的质量偏大: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烧杯内有残留的水。b.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分析:(1)溶质的质量偏大: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偏大或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2)溶剂的质量偏小: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水量好后,向烧杯中倾倒时有液体溅出。c.装瓶时将溶液洒落不影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溶液质量减小水污染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中的“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的流失。水的净化方法: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水污染的防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题型一 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典例1]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B.正极所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氢气C.b中产生的气体可支持燃烧D.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对点训练1】关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成年人体内含水量一般在80%以上B.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35%C.陆地储水中也有咸水,陆地咸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0.97%D.地球表面约71%被海水覆盖题型二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典例2]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砂糖 B.食盐 C.小苏打 D.植物油【对点训2】“美林”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小儿开塞露”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两者都是儿科常用药,且都是药物分散在水中制成。“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产生白色沉淀,“小儿开塞露”则久置不会分层。“美林”、“小儿开塞露分别属于( )乳浊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 C.乳浊液、溶液 D.悬浊液、乳浊液题型三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典例3]如图,这是市面上常见的感冒药,食用前需要将药粉倒入水中充分溶解。下面几个选项中能作为判断溶解后的感冒药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该溶液颜色很深 B.该溶液味道很苦C.感冒药溶解的很快 D.感冒药固体有剩余【对点训练3】(2023 良庆区三模)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如图进行实验。所得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温度/℃ 20 30 40溶解度/g 31.6 45.8 63.9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题型四 溶质的质量分数[典例4](2023 河北区三模)在不同温度下,将一定量的NaCl和KNO3分别加入100g水中,实验情况记录于表中,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序号 温度 溶解情况实验 20℃ 最多溶解36gNaCl 最多溶解31.6gKNO3实验2 40℃ 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 加入31.6gKNO3全部溶解实验3 80℃ 最多溶解38.4gNaCl 最多溶解169gKNO3A.KNO3的溶解能力一定大于NaClB.40℃时Na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KNO3的溶解度C.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NaCl<KNO3D.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NaCl>KNO3【对点训练4】(2023 大石桥市校级三模)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P点的含义是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 (填“甲”、“乙”或“丙”)相似。(3)t2℃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将其升高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 。(4)t2℃时,若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均为M%,则M不超过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将t4℃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溶解度:乙>甲>丙 B.溶剂质量:丙>乙>甲C.溶液质量:乙>甲>丙 D.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题型五 水污染[典例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B.硝酸铵溶于水能使水温降低C.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对点训练5】(2023 民权县一模)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下列物质不会直接或间接引起水体污染的是( )A.二氧化碳、氮气B.化肥、农药C.工业、生活废水D.燃煤产生气体形成的雨水题型六 溶液的配制[典例6](2023 东洲区四模)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B.应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细口瓶C.用托盘天平称量5g氯化钠时,应在两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D.量取45mL蒸馏水时,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对点训练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欲配制一瓶75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 g.(2)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3)认真观察,图中某步骤错误,写出该步骤的正确操作为 .若不进行改正,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4)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问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 克,向其中加入 克水可配得120克5%的氯化钠溶液.1.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2.(2023 费县一模)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B.a、c两点时,NaOH溶解度相同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d点时,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3.(2023 桂林模拟)某同学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7.0g②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③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4.(2023 贵港二模)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D.将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很小的声音,说明气体不纯5.(2023 郴州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或行为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C.洗衣服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6.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 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 环节.7.(2023 襄城区模拟)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g。(3)40℃时,若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均为M,则M不超过 %(结果精确到1%)。8.(2023 淮阳区校级模拟)硫酸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某新能源汽车铅酸蓄电池中含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4.5%的硫酸溶液。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20g溶质质量分数为24.5%的硫酸溶液,需要98%的浓硫酸 g;配制该硫酸溶液的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会使配制所得的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或“小于”)24.5%。9.10月1日晚,北京、深圳和长沙多地进行了“献礼国庆70周年”的烟花表演秀。据悉,目前燃放的新型环保烟花配方中不采用含硫元素和重金属的物质。请你判断,燃放这种环保型烟花可以减少排放的有毒气体为 ,从而避免污染空气。而含有重金属的物质进入土壤或河流也会对水造成严重污染。水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污染容易治理难。为了防治水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10.(2023 叶县模拟)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必要的操作并写出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 (填序号)。(2)若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量取水时 (填“俯视”“仰视”或“平视”)读数。11.(2023 河南模拟)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水蒸气与高温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小组同学“重温经典实验,传承科学精神”,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1)装置A的作用是: 。(2)装置C中盛装液体的名称是 ;实验观察到干燥的冷烧杯中有水雾生成,证明该“可燃空气”是氢气。请写出装置B中水蒸气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2023 滑县一模)某小组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1)若只将a滴管中的水滴入甲试管,可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边液面高于右边液面,请解释原因?(2)若只将b滴管中的液体滴入乙试管,U形管内也能产生(1)中现象,则b滴管中液体药品和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分别是什么?(答出一组即可)13.(2023 雁塔区校级模拟)t1℃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t2℃时现象如图乙所示(忽略水分蒸发)。图丙是a、b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如图丙中曲线M表示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t1℃升温到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3)如图乙中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A.如图甲中两烧杯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t1℃时,若a和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也一定相等C.由如图可知x、y的关系为y<25<x14.(2023 浦东新区二模)NaCl、Na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如表。温度(℃) 20 40 60 80溶解度 (g/100g水) 氯化钠 36 36.6 37.3 38.4硝酸钠 87 103 125 150①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g/100g水。②20℃时,在50g水中加入18g氯化钠,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③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Cl溶液灼烧,火焰呈 色。④取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20g,进行如下实验。Ⅰ.操作1的名称 ;Ⅱ.若溶液1是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固体M中是否含有硝酸钠,结合数据说明 。15.(2022秋 黄岛区月考)下列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使用 。(2)指出图A中的错误操作: ,写出D中玻璃棒的用途 。(3)将图A中错误操作改正后,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4)在其他操作无错误的前提下,盘取所需要的水时,按图B进行操作,一定能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5)若要将配制好的50g12%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4%,需要加入多少克水?(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1、某温度下,将ag硫酸铜溶液恒温蒸发掉bg水,恰好饱和,若此温度下,另取2a g原硫酸铜溶液,向其中加入cg胆矾,也恰好饱和,则该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为( )A.B.C.D.2、t℃,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C.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m<W=Z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3、某同学欲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80克,在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他将食盐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1克以下用游码),那么他实际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7% B.7.0% C.>8% D.8.0%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M点的意义是(2)在t2℃将20gA物质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升温至t3℃,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3)t3℃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若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物质.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4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时所得甲乙溶液的质量关系是甲 乙(填“>”、“=”或“<”)。(2)20℃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②下列操作能使E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 。a.加入20 g甲 b.加入100 g水 c.升温至40℃d.加入150 g 40℃时甲的饱和溶液,再恢复至20℃ e.降温至10℃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学案:19 水和溶液(原卷版).docx 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学案:19 水和溶液(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