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使至塞上》课件(共19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使至塞上》课件(共19页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使至塞上》
王维
将感情融入在特定的景物之中,借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融情于景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其精通诗书音画,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作者简介
画:重在描绘事物
诗:重在抒发情感
融情于景 浑然一体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去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本诗即作于赴河西途中。
写作背景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朗读指导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译文:乘一辆车要去慰问边关守军,途中经过居延。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诗缘何而作。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
胡:古代对北方的少数民族的泛称
译文: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即边疆沙漠。
一个“大”字足见其浩瀚无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
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诗人称作“孤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古代“河”特指黄河。
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落日,即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是一个容易给人以感伤落寞的意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悲凉之情。
诗人情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之上一缕烽烟是单调的,但紧接一个“直”字,表现出来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炼字
但是,“烟”可以笔直而上吗?
人 乐观积极有所作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落日,本是伤感的,但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从而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壮观之感。
炼字
颈联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词赏析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直”和“圆”字准确地描写了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描绘出大漠雄浑的气势,将诗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译文: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荒凉的边疆景象
交代了此行目的,诗作缘由
将边疆的场景无限扩大
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同时也不乏诗人自勉的乐观心态。
总结
《使至塞上》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在大漠雄浑景色中情感得以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诗人一种豁达的情怀。
诗歌主旨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