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监测地理、生物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监测地理、生物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
④促进经济发展
D.
②③④
)
启用前★注意保密
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考试
七年级 地理 ·生物(参考样卷)
评价等级
注意事项:
1. 本卷为地理、生物合卷,试卷共8页,答题卡共2页,总分200分,地理、生物 各100分,
2. 本次考试为闭卷,答题时间为12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对应的位置。
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全年高温,降水半富,是海外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端午节期间,贝贝到东南亚旅游。据此完成1~3题。
1. 出行前,贝贝需要准备的物品有
① 羽绒服 ② 雨伞 ③ 防晒霜 ④ 驱蚊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贝贝到东南亚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 B C D
3. 贝贝在当地能体验到的中华传统特色体育项目可能是
A. 马术表演 B. 高山滑雪 C. 赛龙舟 D. 橄榄球
生物能源主要包括酒精燃料和生物柴油,是从农作物中提炼加工而成的,可替代汽油、 石化柴油等燃料。图1为2019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占比,图2为2019年全球酒精燃料产 量占比。据此完成4~6题。
图 1 图 2
4.2019年,巴西
A. 生物柴油产量占比最大 B. 生物柴油产量仅次于欧洲
C. 酒精燃料产量占比最大 D. 酒精燃料产量仅次于美国
七年级地理 · 生物 第1页(共8页)
5. 巴西发展生物能源有利于
①保障能源安全 ②促进旅游观光 ③ 减少汽油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6. 巴西大力开发生物能源可能会导致
A. 公路和铁路遭到破坏 B. 石油短缺
C.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破坏 D. 过度放牧
图3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据此完成7~9题。
7. 图中反映出的美国农业特征是
(
玉米带



水果和准既农业区
畜牧和灌燕农业区















30°N]
亚热带作物带



)A. 生产智能化
B. 地区专业化
C. 生产机械化
D. 产品单一化
(
8.
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形成亚热带作物带的
有利自然条件是

3
)
A. 纬度高,气候冷湿 B. 夏季高温,降水多
C. 人口多,需求量大 D. 湖泊多,航运便利
9. 美国玉米带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其主要原因有
① 地处沿海,降水丰富 ② 地势低平,土地辽阔
③地处低纬,热量充足 ④ 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贵州某公司开发的“南极”系列全地形车,使用清洁高效的燃料,能在极地特殊的环 境下完成科考任务。据此完成10~12题。
10. “南极”系列全地形车需具备的特殊性能为
A. 抗沙尘暴 B. 抗极低温 C. 防火 D. 防洪
11. 全地形车使用清洁高效的燃料,其主要目的是
A. 保护南极环境 B. 节约造车成本
C. 提高汽车速度 D. 提高汽车灵活性
12. 南极地区科考价值体现在
A. 以科研名义捕捞极地动物 B. 大量开发煤,铁等矿产资源
C. 获取全球环境变化的信息 D. 开发南极,大力发展旅游业
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在大分水岭东部雪河流域建库蓄 水,再通过隧道将东部的水引至西部墨累河流域,墨累河流域主要是澳大利亚的绵羊与小 麦混合经营带。图4示意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据此完成13~15题.
13. 墨累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A. 位于背风坡,降水量小 B. 深居内陆,降水量小
C. 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大 D. 濒临海洋,蒸发量大
14. 雪山调水工程给墨累河流域带来的影响是
A. 方便采矿
B. 便于发展旅游业
C. 便于机械化耕作
D. 提供丰富水源
(
15.
雪山调水工程给雪河流域带来的影响是
A.
减少雪河下游水量
B.
加剧洪涝灾害

4
)
C. 导致火山地震频发 D. 增加矿产资源
七年级地理 · 生物 第2页(共8页)
二、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将下列框图补充完整。(18分)
通过区域地理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认识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图5为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6为欧洲地形图。
图 5
(
位置
海陆:欧洲位于亚欧大
陆西部,三面①。
纬度:主要位于40
°N

②(特殊纬线)之
间,属③带(温度带)。
水量较
图,河网密度大。
河流
河流流速⑨。
西部为
④气候,东
部为
⑤气候,南部
为地中海气候。
地势低平,地形以⑥
为主。海岸线⑦。
气候
地形-
)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
中亚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气候较干旱,但是能源资源丰富。截止2022年6月, 中亚地区通过中亚— 中国天然气管道累计向中国出口天然气4000 亿立方米,将能源优势 转为经济优势。图7示意中亚地区矿产资源分布。
图 7
七年级地理 · 生物 第3页(共8页)
(1)说出中亚地区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特征。(4分)
(2)指出中亚天然气管道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3分)
(3)说出中亚一中国天然气管道的修建对中亚地区的有利影响。(6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4分)
2023年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 RCEP) 对菲律宾正式生效,
缔约国间将享有关税减免等优惠政策。成员国中的菲律宾和日本地理环境具有相似性、差 异性。图8为菲律宾气候类型分布图,图9为日本气候类型分布图。
(

8
)图 9
(1)菲律宾和日本都四面临海,属于 (岛国/内陆国),东临 洋,气候 具有海洋性特征。(4分)
(2)指出菲律宾和日本纬度位置差异。(2分)
(3)菲律宾和日本两国森林资源丰富,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用较轻巧的木材建造房屋,房 屋具有抗震作用,主要是因为两国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多 。(2分)
(4)菲律宾是热带农作物的重要产地,请将下列框图补充完整。(10分)
菲律宾种植 热带农作物 的主要有利 条件 ①地处热带,热量 ② 气候类型为: 和 ,降水 ③ 人口众多, 丰富。
(5)日本是资源贫乏的国家,工业发达但国内消费能力有限,加入 “RCEP” 可以便于其 进口 出 口 ,促进经济发展。日本与菲律宾之间的经济商谈称为 (南北对话/南南合作)。(6分)
七年级地理 · 生物 第4页(共8页)
生物部分
三、 选择题:本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 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迫使部分森林古猿成群地转向地面生活,四肢着地逐 步进化为两足直立行走。前肢获得解放的古人类学会了制造工具,在群体交流中产生 了语言,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营养。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
A. 使用语言交流 B. 两足直立行走 C. 学会制造工具 D. 用火烧烤食物
20. 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
B.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
C. 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子宫
D. 成熟的胎儿从母体产出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21. 进入青春期后,男生和女生身体的形态和功能会发生显著变化,下列不属于青春期发
育变化的是
A. 身高突增 B. 性器官迅速发育
C. 肺活量显著增大 D. 头发不断长长
22. 随着身体的发育,同学们需要从不同的食物中获得更多的营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蛋白质 B. 人体可以消化膳食纤维
C. 无机盐是指食物中添加的食盐 D. 人体每日需摄入大量维生素
23. 消化道由多个器官组成,下列关于消化道部分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口腔中有牙齿和舌,能将食物切断、磨碎和搅拌
B. 胃能蠕动搅磨食物,使其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
C. 小肠内壁有大量的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D. 大肠内没有绒毛状突起,不能吸收由小肠推送来的任何物质
24. 为保证身体健康,我们不仅要做到均衡膳食,还应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相关做法科学的是 A. 速食食品替代正餐 B. 吃水果前用清水浸泡冲洗
C. 经常不吃早餐上学 D. 不爱喝水,而喜欢喝饮料
25. 学习了生物学后,同学们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不随地吐痰、吃饭时不大声说
笑、不大声喊叫。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痰是在咽部形成的 B. 大声喊叫易使声带受损
C. 咽是食物和空气共同的通道 D. 吃饭时说笑易使食物进入气管
26.下表是某人统计的每小时在不同活动中的耗氧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活动 打篮球 慢跑 坐 睡 踢足球 游泳 散步
每小时耗氧量(升) 90 120 25 14 115 120 60
A.相同时间内,睡眠需要的能量最少
B. 耗氧量的多少与活动消耗的能量有关
C. 相同时间内,散步时的呼吸频率比“坐”慢
D. 对人体健康来说,慢跑是科学有效的活动
27. 当你游泳时屏住呼吸,时间稍长会感觉到很难受,这是因为此时人体无法与外界进行
气体交换。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 B. 呼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
C. 通过气体扩散,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D. 血液中的氧气通过红细胞运送到组织细胞
七年级地理 · 生物 第5页(共8页)
28. 人在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会丢失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物质,此时血液成分中含 量降低的是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 细 胞 D. 血小板
29.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了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他观察到的血管及血液在不同血管 中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 中的血液将汇集到①
B.② 的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②
C.② 的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③
D.③ 中血液的流速比①中慢
30. 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如果一次失血超过1200至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 险,因此抢救大出血的病人时需及时输血。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体内血量不影响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B. 输血前必须了解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
C. 安全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D. 抢救大出血的病人需要输入全血
31. 下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部分),与①中液体相比,健康人②中液体的成分不可能 出现的是
A. 水
B. 血细胞
C. 尿素
D. 无机盐
32. 小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情况下,测定自己在完全休息状态和运动状态时,通过不同 途径所散失的水分,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水分散失途径 汗液(毫升) 尿液(毫升) 呼出气体(毫升)
休息(一天) 100 1800 300
运动(另一天) 2000 500 600
A.人体排出水分有多种途径
B. 运动时水分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C. 运动时通过呼吸散失的水量较休息时少
D. 运动这一天比休息这一天排出的水量要大许多
33. 假如一只黄蜂朝你迎面飞来,你是如何看到它的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眼球通过调节角膜的曲度,能使人看清楚远近的不同物体
B. 眼球通过控制瞳孔放大或缩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
C. 外界光线经眼球的晶状体等折射后,落在视网膜上可形成物像
D. 视觉神经将视网膜获得的信息传给大脑特定区域才能产生视觉
34. 临床发现,有的病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是已经丧失说话能力,只能发出 单个声音,该病人受损的部位是
A. 脊髓 B. 小脑 C. 脑干 D. 大 脑
35. 科学家为了研究甲状腺的功能,破坏了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继续生长为大蝌蚪, 但不能发育成蛙。在饲养缸的水中加入适量甲状腺激素,发现破坏了甲状腺的蚪蚪又 发育成蛙。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此实验中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
C.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蝌蚪停止生长 D. 甲状腺激素可调节蝌蚪发育
七年级地理 · 生物 第6页(共8页)
四、非选择题(共49分)
36. (12分)某同学在每天摄入800克食物和1200毫升水的情况下,各消化腺大致分泌的
消化液数量如下表:
消化腺名称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消化液名称 唾液 胃液 ① 胰液 肠液
消化液数量(毫升) 1500 2000 500 1500 1500
(1)食物进入消化道后,在多种消化液的作用下,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最终分解成可以被 细胞吸收的 ,这就是消化的过程。
(2)表中①是 它 对 具有促进分解的作用。
(3)胰腺能分泌胰液,其内部的胰岛能分泌胰岛素,简要说出两种分泌物在人体内输送方 式的不同点: 。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消化道内, 中消化液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从这 一角度推测,该器官具有 功能。
37. (12分)血液循环的发现经历了人们长期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2世纪,古罗马医生盖伦认为人体左、右心室间的肌肉聖上有小孔,右心室
的血液可经小孔进入左心室,血液在血管中湖涨潮落般地往复运动。16世纪,科学家
经研究发现,人体左、右心室间的肌肉壁上并没有小孔,右心室的血液是经过肺到达
左心室。17世纪,医生哈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心室容纳的血
液为56.8克,心跳每分钟72次,则一小时内由心脏压出的血液应为245.4千克,这
相当于人体重的三到四倍,这一结果彻底否定了盖伦的错误学说。
材料二 17世纪及之后,大量实验证明,人的心脏就像“水泵”,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
舒张时静脉中的血液又流回心脏。心脏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
心房和心室均舒张
) (
左右心室收缩
)左右心房收缩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依据哈维的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推断血液在体内 是循环的,理由是 。
(2)据材料二,血液流经心脏时先后经过的结构是:静脉→ → →动脉。 当心室收缩时,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处于 (填“打开”或“关闭”)状态。
(3)经研究发现,人体左、右心室中血液的含氧量不同,其中含氧量较高的血液存在于 (填"左心室"或“右心室”)里。
(4)血管中的血液主要是在心脏的驱动下在体内循环流动,这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 义是 。
七年级地理 · 生物 第7页(共8页)
38. (13分)19世纪早期,俄罗斯科学家巴甫洛夫进行了一系列复杂反射的实验,下图呈 现了“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建立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狗接受食物刺激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 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 构基础是 ,唾液腺属于该结构基础的 。
(2)实验前,铃声对狗分泌唾液来说是无关刺激;实验中使这只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 反射"的重要条件是 其建立成功的标志是 。
(3)在狗已建立了“铃声-唾液分泌反射”后,若总是只给铃声而不喂食,则这种反射 (填"能"或“不能”)持久存在下去。这种现象对你学习的启示是
(答出一项即可)。
39. (12分)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当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气体,与 大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变成酸雨降落到地面后,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植物枯萎、 植被退化。为探究酸雨是否对植物生存有不利影响,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模拟探究实验:
选取100粒绿豆种子,均分放至A、B 两个实验盘中,每天定时取等量的清水喷洒A 实验盘中的种子、取等量pH 为5的溶液(模拟酸雨)喷洒B 实验盘中的种子。 一段时间 后,统计发芽的种子数记录如下:
组别 种子数/粒 每天定时定量喷洒 温度 发芽数/粒
A 50 清水 20℃ 44
B 50 pH为5的溶液 20℃ 6
回答下列问题。
(1)B 组种子发芽率为 。
(2)该实验设置 A 组为对照组的目的是
(3)依据本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该实验中,你判断酸雨是否 对植物有影响的指标是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列出一项即可)。
(4)人类通过对生产生活中污染性气体排放的持续治理,酸雨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已不多 见。但是,人类活动依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 (列出一项即可), 你能为减少人类对环境破坏所做的事有 (列出一项即可)。
七年级地理 · 生物 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