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铁杵成针chǔ舂米捣衣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y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活动一:初读古文 学习字词学习提示自由读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联系注释和上下文,理解字义,从而确定读音,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注意:1分钟时间能读几遍读几遍一读:读准字音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还{huán: 返回回去hái: 仍旧回去完成了学业二读:读好节奏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要求: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读出停顿,没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划分节奏读出停顿。三读:读出韵律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要求:读出古人摇头晃脑的感觉。完成导学单第一题的1、2小题(1分钟)活动二:合作探究,理解意思(2)1.借助注释、插图、组词、理解每句话的意思。2.找到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句子做批注。磨针溪,在象耳山下。铁杵成针四川眉州就有这样一座山叫象耳山,在象耳山的脚下有一条小溪叫磨针溪。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世间传说组词理解意思利用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理解意思放弃离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补充内容理解意思遇到正在李白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借助注释理解意思问之,曰:“欲作针。”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上文中的老妇人。(李白)问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夫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根据图片提示的情境,同桌两人扮演角色想象说话。(1分钟)(我)想把它磨成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意志所感动,于是就回去勤奋学习,完成学业。男:磨针溪,在象耳山下。女: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男: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女:世间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男: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女: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男:问之,曰:“欲作针。”女:李白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男: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女: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意志所感动,于是就回去勤奋学习,完成学业。男女文白对读1.抓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弃逢卒放弃遇到完成起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经过: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结果:太白感其意,还卒业。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概括主要内容地点:磨针溪,在象耳山下。完成导学单第二、三题(2分钟)活动三:借助图片,用文言文讲故事。磨针溪,在象耳山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过是溪,逢老媪( )。问之,曰:“ ”。未成,弃去。磨铁杵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运用《囊萤夜读》中的词语填空。恭勤不倦博学多通以夜继日太白( ),( ),终( )。活动四:品味人物,感悟道理读一读描写人物的语句,你从中感受到他们怎样的品质。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活动五:拓展延学,勤学故事讲一讲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以书映光而读之③。【注释】①穿:凿穿。②其:它的,指蜡烛。③之:指代书。1.解释下列词语有错误的是(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2.“衡乃穿壁引其光”的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4.说一说,匡衡身上有哪些你值得学习的品质呢?(完成题单第四题)交流中国古代的勤学故事李密牛角挂书匡衡凿壁偷光孔子韦编三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