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流血的伤口不流泪
举旗的杆子不下跪
攥紧的拳头不松手
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
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
何以成败论英雄
浩浩乾坤立丰碑
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主题曲--浩浩乾坤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一、革命纲领
建国纲领
治国方案
天国梦盛《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冬天颁布)
2.内容:
3.目标:
土地分配: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建“四有两无”理想社会
1.核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
探究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冬天颁布)
2.内容:
3.目标:
4.评价:
土地分配: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圣库制度(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建“四有两无”理想社会
①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农民反封建思想的结晶,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②从各方面冲击了封建纲常和礼教。
空想性
落后性:
②军事斗争异常激烈,
无暇顾及复杂的经济改革
①平均分配不能实现
根源于农民
小生产者经济地位
①维护小农经济,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②主张废除商品经济,违背经济发展
 规律。
革命性:
1.核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
结果:
未真正实施
根本原因
P47资料卡片:东王、北王、翼王上奏天王请征力米粮:“…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天国梦衰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1859年冬天颁布)
1.目的:
挽救天国后期危局,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
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以法治国
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上:建新式学堂,办医院、福利机构,禁贩卖人口。外交上:主张自由通商,平等互利,但不准干涉中国
内政,“害人之物”禁。
探究2.如何评价《资政新篇》?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1859年冬天颁布)
最早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集中反映了
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的急切愿望,顺应了世界历史潮流。
局限性:
③处战争环境,军事斗争激烈
1.目的:
挽救天国后期危局,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
3.评价:
进步性:
②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①未反映农民愿望
政治上: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以法治国
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上:建新式学堂,办医院、福利机构,禁贩卖人口。外交上:主张自由通商,平等互利,但不准干涉中国
内政,“害人之物”禁。
根本原因
4. 结果:未真正实施
社会经
济主张
主张消灭私有制
主张发展私有制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对太平天国后期革命斗争影响不大
几千年农民战争最高峰
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
顺应了世界历史潮流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作用
时代特色
群众
基础
广泛
不广泛
背景
颁布于1853年冬天(前期强盛时期)
颁布于1859年冬天(后期衰落时期)
史论拓展:《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⑴《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弥补了《天朝
田亩制度》在社会改革方面的不足,二者经济主张完全相反,互相矛盾。
   ⑵相同点:①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②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③都没有真正实施。
【及时反馈】
1.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田亩制度并未见诸事实…最大的原因是阻力太大,
农民并不欢迎此一改革”。“农民并不欢迎此一改革”,是因为《天朝田
亩制度》 ( ) 
      A进一步推行圣库制度 B反对实行绝对平均分配 
      C不代表农民阶级利益 D不主张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  )
      A金田起义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     D《资政新篇》的出台

3.据记载,1859年洪仁干的《资政新篇》颁行后,李秀成等一些重要领导
  人对其“所著各书”“皆不屑看也”,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太平天国主要将领文化素质低 B洪仁干与主要将领间的矛盾尖锐
  C频繁的战争使其书籍无法推广 D《资政新篇》不符合农民的需求

太平天国形势发展示意图






开始:1851,
金田起义
1853,
定都天京
全盛:1856年
北伐、西征、东征
转折:由盛而衰
1856年秋天京事变
1859年冬天
《资政新篇》
失败:1864年7月,
天京陷落
前后14年
P49学习思考: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有人则认为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所致,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材料1.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武装。
    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材料2.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外,震动京师,清政
    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
    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4.“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事》
材料3.“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
材料5.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
    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
    必然崩溃。           ——范文澜《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①战略上的失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但他们是民
主革命的主力军。
失败原因:
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启示教训:
主观
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失败标志:1864年7月,天京陷落
政治上: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以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归纳天国梦思
(根本原因)
表现
【及时反馈】

1.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
  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文中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天京变乱的严重内耗
C.小生产者的先天缺陷 D.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2.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
  情况,这就是                (   )
 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B.清军同地主武装联合进攻
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三、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进步性
(意义):①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
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②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
      峰,是农民反封建思想的结晶。
     ③颁布的《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顺应
      了世界历史潮流。
     ④属于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支援了亚
      洲其他国家的反殖民反封建斗争。
局限性: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
    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总结
一八五一金田起,东乡称王永建制;
定都天京建政权,颁布纲领天朝亩。
一八五六至全盛,天京事变是转折;
振兴天国资新篇,政经外交及文教。
天京陷落标失败;前后经历十四年。
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是根据《大清会典》《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编制的1855~1858年江西人口变化示意图。出现下图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列强入侵的破坏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江南战乱的影响

2.(2020·衡水中学高三月考)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
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3.(2020·安徽合肥九中高三月考)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
  “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这反
  映了                     (  )
A.农民阶级缺乏团结合作精神
B.太平天国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农民分到了土地
D.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