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日常生活和简单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别。2.能运用概念初步区分一些简单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和区分三、教学方法演示法、活动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化学视频展示:化学在我们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知道大到宇宙中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各种变化展示趣味视频。(二)新知探究知识点1 物理变化展示实验视频1:水沸腾实验实验步骤: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学生观察记录:液态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教师提示:引导学生从变化前的物质和变化后的物质进行对比教师总结:变化前的物质:液态的水变化后的物质:水蒸气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无新物质生成展示实验视频2:胆矾研碎实验步骤: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学生观察记录:蓝色块状固体被粉碎为蓝色粉末。教师提示:引导学生从变化前的物质和变化后的物质进行对比教师总结:变化前的物质:块状的胆矾变化后的物质:粉末状的胆矾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无新物质生成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概念: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特征:无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和形状发生变化引导学生举例:撕碎报纸、冰块融化、水果榨汁知识点2 化学变化引导:我们刚才看了两个实验,了解了物理变化的概念,现在我们看另外两个实验。展示实验视频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实验步骤: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研碎前、后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观察记录: 变化时的现象(1)蓝色固体逐渐消失,得到蓝色溶液,研碎后的胆矾消失更快;(2)加入氢氧化钠后,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教师提示:引导学生从变化前的物质和变化后的物质进行对比教师总结:变化前的物质:蓝色硫酸铜溶液变化后的物质: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展示实验视频4: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实验步骤: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学生观察记录: 变化时的现象: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提示:引导学生从变化前的物质和变化后的物质进行对比教师总结:变化前的物质: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变化后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等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概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特征:(1)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2)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放光等。引导学生举例:面包发霉、钢铁生锈、爆竹燃放知识点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展示表格,引导学生总结并填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伴随现象 物质的外形、形状发生改变 发光、吸热、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生成沉淀等实例 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联系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教师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的注意事项:1.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和产生沉淀等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已经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例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轮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等为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天然气爆炸等属于化学变化,判断时关键是看爆炸前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3.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如果一种化学变化中出现了某一现象,我们说这个变化(化学反应)发生了,而当现象消失时说明反应结束了。(三)课堂练习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磨豆成浆 B.剪纸成花 C.酿谷成酒 D.雕石成像解析:A.磨豆成浆的过程中,分离出豆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剪纸成花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酿谷成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雕石成像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2.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酒精挥发B.铁棒磨成针C.食品腐烂D.花香四溢解析: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为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食品腐烂为化学变化,其他三种变化为物理变化。 C项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故选C。3.下列几项变化中,请选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①冰块融化;②黄瓜榨汁;③汽油燃烧;④热水沸腾;⑤饭菜腐坏;⑥纸张折叠;⑦冰糖溶解;⑧燃放烟花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解析: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为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据此可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②④⑥⑦;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⑤⑧。(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课题内容要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分清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五)作业布置完成配套作业。五、板书设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特征:(1)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2)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六、教学反思让学生意识到观察时的记录是十分必要的。详细、准确而又真实的记录是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前提。并让学生学习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及记录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