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片段题目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重点展示 教学技能 演示技能、 讲解技能、提问技能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课程性质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容,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与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性学科课程。 【教材分析】 本框题处于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框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本框讲述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以及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活动面对的是高一至高二阶段的学生。该年龄层次的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对知识点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不能从学科意义上来把握知识,对于一些带有学科性质、政治性质的名词,需要向学生进行详细地解释。并且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缺乏坚定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目标与素养: (1)相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基层群众政治参与的好制度,有其独特优势,树立制度自信。 (2)阐释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知道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3)通过历史脉络的把握和现当代社会情况的分析,阐述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4)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例,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2.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主要职能,产生,自治内容; 3.居民委员会性质,任务,产生,自治内容。; 4.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与方式。 教学难点: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2.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与方式; 3.实行基层群众资质的原因和要求。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大单元教学法 2.议题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3.合作学习法 4.探究学习法
教具准备 1.(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2.多媒体课件 3.多媒体教室
教学课时 一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板书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2分钟) 【导入活动】 视频导入:观看视频——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布置思考: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村民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村民是通过什么途径参与群众自治的? 学生简单作答 具体过程: 同学们,上课!这节课我们一起进入必修三第六课第三框题的学习。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点。 现在,我们先来观看一条视频,观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村民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村民是通过什么途径参与群众自治的? 这条视频阐述了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 这节课我们就来主要探讨一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点。 【预设学生】 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问题。 通过一则视频进行导入,既可以自然地引出相关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引起他们的求知欲,便于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这样效果更好,促使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环节二: 讲授新课 (35分钟) 环节三:巩固练习 (2分钟) 环节四:课堂小结(1分钟) 知识点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组织形式 (1)农村:村民委员会 ①性质 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主要职能 村委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③产生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④农村基层自治内容 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2)城市:居民委员会 ①性质 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任务 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③产生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④自治内容 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 ⑤意义 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探究一】 2022年7月28日,西安经开区阳光馨园社区召开居民代表大会,以差额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阳光馨园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9人,同时产生居民监督委品会成员3人。此前阳光馨园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在经开区社区中心的指导下,按照法定程序,已经完成前期动员培训、宣传教育、推荐居民代表、召开首次居民代表会议、推选居民选举委员会、组织推选初步候选人、资格联审、确定正式候选人、召开最后一次选举大会等阶段。 会议在雄壮的《国歌》中拉开了序幕,选举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选举办法,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选举工作。居民代表主动行使自己的选举权,为自己心目中理想人选投上宝贵的一票。在所有居民代表的见证下,现场公开唱票、监票和计票,阳光馨园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监督委员会顺利选举成功,推选出居委会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3名;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1名,委员2名。 布置思考: 思考:结合材料思考西安经开区阳光馨园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提示: 探究答案提示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 教师总结: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看看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与方式 (1)民主选举 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①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②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2)民主协商 ①原因 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 (小贴士: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3)民主决策 ①原因 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 ②要求 按民主决策要求,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做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4)民主管理 ①要求 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备的管理权属于木村的全体村民或木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 ②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5)民主监督 ①原因 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 ②要求 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2.实行基层群众自治的原因、要求 (1)原因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②地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2)要求 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探究二】 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镇鸡头山村依托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打造“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精”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全面改善村容村貌,让百姓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鸡头山村以种植柑桔为主导产业,村里常住居民共有 51 户,大多从事柑桔种植,但销量不高成为了村民们的“心头病”,为了打通销售渠道,村民魏顺菊在屋场会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把柑桔卖出去,我建议,要把路灯搞亮,把路加宽,把条件搞成熟”。 得知要出工投劳,村民的积极性并不高。“既然农户都想搞,我们就来商量怎么搞,我们以屋场会的形式来广泛收集意见,比方说,农户现在都想把自己房前屋后收干净、摆整齐,然后我们就根据群众的需求制定了村庄清洁行动,长期开展活动,共同来搞好我们人居环境整治。”鸡头山村党总支委员胡志祥介绍道。 自2021年开工建设以来,鸡头山村目前已完成加装60盏太阳能路灯,2.9 公里四好公路扩宽里化,公共节点打造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不仅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还通过搭建电商综合物流平台,优化调整了产业结构。 布置思考: 思考:材料体现的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与方式是什么 其要求是什么 教师提示: 探究答案提示 民主决策 练习1 (2023秋·云南昆明·高二校考期末)H镇辖有29个村,每村都有一本俗称“草根宪法”的《村民自治章程》,内容包括村民组织、村民权利和义务等9个方面,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这表明() ①广大村民是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主体 ②我国基层民主有着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③基层民主在实践中展现出蓬勃生命力 ④制定自治章程是村民自治的主要途径 ①②④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详解】、②:材料强调我国基层民主能够调动村民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体现有着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②与题意不符。 ④:选举自己的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主要途径,④错误。故本题选 B。 练习2
2.社区是城市的“微细胞”,南昌市以智慧社建设为突破口,培育本地“枫桥经验”的特色典型。在京新社区“益邻之家”,居民根据志愿服务项目栏提出电器维修、法律咨询等服务要求,社区联系志愿者来社区进行相关服务,社区设立志愿超市,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时长可到超市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取得了人民满意的效果。“益邻之家”的做法有利于() 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自我服务的实效性 ②丰富基层民主实践形式,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③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热情 ④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增强工作的灵活性与主动性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材料中“益邻之家”的做法不涉及党的执政问题。也没有体现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②③排除。故本题选 B。 练习3
3.“民生茶社”起源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岑村。八仙桌,长条凳,一杯茶,村民们聚在一起聊家常、话村务、提建议,村委会干部在这里宣传政策、调解纠纷、听取民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广大村民在民主自治中的主体作用。“民生茶社”( ) ①丰富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形式 ②推动村级组织和村民行为方式法制化 ③确立了村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④提高了村民们参与基层自治的积极性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B
【详解】“民生茶社”没有涉及村级组织和村民行为方式法制化,②不合题意。村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早已确立,③错误。故本题选 B。 【板书】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2)组织形式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板书】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与方式 (2)实行基层群众自治的原因、要求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跟随老师思路,回顾知识点。 了解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等相关知识点。 通过探究一,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以此引出相关知识。 通过探究二,通过实例,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知识。 对点训练, 提供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进行系统地总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复习时把握重点。
教学反思 优点: 整节课逻辑较为清晰,知识点覆盖全面。 采用的案例,如游戏币充值,紧跟时事热点,符合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并且采用案例与知识点契合度较高。 缺点: 板书死板,没有太多新意,黑板字需要多加练习; 讲授的语言不够简练,授课熟练程度不高; 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缺乏新意,课堂较为枯燥; 对于概念的解释不到位,基本在读书本上的内容,缺乏深层次的解剖。
板书设计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2)组织形式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与方式 (2)实行基层群众自治的原因、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