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追求智慧的学问 教案【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哲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要正确处理人与外部世界以及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和问题,哲学是一种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的特殊的思维方式。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以世界整体为研究对象,以人类实践及其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力图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概括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课的第一框题。本框题包含“哲学的起源”、“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三目内容,涉及哲学的本义和起源、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和区别、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与区别。本框属于哲学的第一课,起引导作用,带领同学们走入哲学的大门,同时也为下一课“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后续的哲学学习打好基础。【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认同哲学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科学精神:通过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学习、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树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学习和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哲学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哲学对我们这个时代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哲学与我们每个人有怎样的关系?古代人怎么看哲学?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这些奇妙的哲学问题,在“复旦哲学”的抖音账号里通通能找到答案。抖音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观看高校课程直播的用户高达9500万,收藏量最高的高校公开课前十名中,文史哲课程占了四席。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的文史哲课程通过网络平台来到人们身边,观看名校文史哲视频课逐渐成为一种学习“新风尚”。一时间,“哲学”这个平时鲜少被关注的学科成为了公众的焦点,而“普通人是否需要哲学?”“普通人能否读懂哲学?”“普通人如何阅读哲学?”等讨论也成了热门话题。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而审视人生则需要借助知识与思考,哲学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的大门。它以理性的思辨和审慎的态度,帮助我们厘清生命的大哉问,给予思想以自由,赋予人生以意义。每一个致力于追求良好生活的人都应该亲近哲学。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新课讲授:一、哲学的起源【阅读与思考1】播放视频《打开哲学的门》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思考:哲学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古希腊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汉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马克思: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提示:哲学≠智慧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学。视频中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观察洪水,阅读尼罗河每年涨退的记录,发现洪水退去之后留下肥沃的淤泥,粮食的胚芽从淤泥中长出,粮食又孕育了万物。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老子观察天地万物,发现大自然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并且周而复始。得出“道法自然”的结论。这些哲学智慧是生来就有的吗?如果不是,哲学智慧从哪里来?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2.哲学的产生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侧重来源)拓展延伸: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①认识世界 ②改造世界哲学上说的世界:①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②主观世界(人的思维)人与外部世界的三对关系:①人与自然②人与社会③人与人【阅读与思考2】柏拉图的《泰阿泰德》中说:“因为‘惊奇’,这种经验确实是爱智者(哲学家)特有的。除了惊奇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愧愚蠢……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结合上述材料,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讨论。是否有了好奇心,哲学就能产生?是否有了好奇心,人们就能客观地、正确地认识世界?人们创立哲学是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侧重方式)特别提醒:②实践是基础,思考是重要条件。过渡:哲学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吗?【阅读与思考3】2022年5月,“复旦哲学”正式入驻抖音平台。一年过去,这个号已经有近40万粉丝,累计播放量达4000多万。没想到,这届网友不仅在B站上高数课,还在抖音上哲学课。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哲学这样看起来传统而严肃的学科要入驻抖音平台。其实,抖音一开始也并不看好“复旦哲学”,觉得关注哲学的人不会太多。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复旦哲学”上线一年就达到4000多万的点击量,可见网友们对哲学还挺有兴趣。有网友说,在深入浅出的哲学课堂中,他们获得了心灵的滋养,从经典中获取了力量。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追更王德峰教授的哲学课。“何其有幸,35岁的我开始像高中生一样听课记笔记,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连除夕夜也没有停止。”就像孙向晨院长说的那样,“生活有了哲学的关照,会更加从容自由,通俗地说,我们要做一个明白人。”这届网友为啥在抖音上哲学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3.哲学的作用哲学并不是高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总之,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哲学,受益终生。相关链接:哲学与时代精神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哲学家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歪曲、错误地反映。哲学≠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阅读与思考4】播放视频《长安三万里》预告片2023年7月的朋友圈都在谈论一部制作精美、内涵丰富的动画片——《长安三万里》。影片中有儒家的庙堂之高,道家的江湖之远,小农的悠然田园,兵戎的悲歌塞外……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思考:哲学是如何把握世界的?同样的时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追梦人生。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是为朋友牵挂和担心,担心朋友往前走得更远,没有人认得朋友,可怎么得了。高适很乐观,觉得朋友走得越远,声名传得越高,传得更远。问题①: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看法相同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在前面第一目,我们知道了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而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接触周围的事物,都会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积累多了,就会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注意:①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②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不是对某个事物的具体看法。世界观的特点①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每个人都会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形成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因此,世界观人人都有。②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差异,每个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可能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故而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③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不自觉的。过渡: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 哲学区别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主体 所有人 哲学家特点 不自觉 不系统 零散 系统化 理论化联系 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错误倾向 ①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②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特别提醒 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所有的诗人们总是活在儒释道文化所构建的梦想框架里,儒家入世进入功利的现实世界,佛家出世进入解脱的虚无世界,道家忘世进入超然的超现实世界。从李白的一生中,我们能够看到人生的广度,以及由此诞生的思想的高度。他几经起落,却依然豁达乐观,因为心中有儒、道两种人生哲学。顺境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的理想,他心怀入仕之心,勇于追求机会,并且得到了皇帝的赏识。逆境时,他也能够安平乐道,追求内心的自由,漂游四方也能自在快活。问题②: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 方法论区别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联系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③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过渡: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和我们平时所学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一样么?若不一样,区别在哪里?它们之间是否毫无联系?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的分类①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自然科学知识)②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社会科学知识)③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思维科学知识)【阅读与思考5】苹果落地(自然现象) →万有引力(自然科学知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思考:哲学与具体科学有没有关系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①具体科学: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②哲学: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特别提醒:二者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而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阅读与思考6】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说:“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以认识思维的历史及其成就为基础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阅读上述材料,结合科学与实践的发展,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2)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特别提醒: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错误倾向:那种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特别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所以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的不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指导”有两重性,不能只当成“促进”。同时指导是一般性的,不是具体方法的指导。错误倾向: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比较 哲学 具体科学区别 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全面理解哲学:(1)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2)从起源看: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3)从与时代关系看: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4)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5)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本课小结:思维导图:课堂巩固 这题我会1.学一点哲学,懂一些哲学,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绝对有益无害,会锦上添花、如虎添翼。生活质量和档次,工作与事业的成效,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懂不懂哲学,完全是两种生活、两个天地、两个世界、两种人生。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②对哲学掌握的深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③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题干中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强调了哲学对人们生活和实践的指导作用,看到了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真正的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办好事情有积极的指导作用,①③正确。②:真正的哲学对人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对哲学掌握的深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的说法错误,②错误。④: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错误。故本题选A。2.我国古代天道观源于原始社会。当时人们知识匮乏,认为有一种超越人类的力量在支配着万物,这种超人的力量便是天。孟子把天与人的心联系起来,到西汉为董仲舒所继承并加以体系化,构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成为当时专制政权统治的理论基础。材料表明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世界观是关于哲学的学问③哲学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④人们的世界观可以上升为哲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符合题意,我国古代天道观源于原始社会,这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③错误,真正哲学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④符合题意,孟子把天与人的心联系起来,到西汉为董仲舒所继承并加以体系化,构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成为当时专制政权统治的理论基础。这说明人们的世界观可以上升为哲学。故选B。3.哲学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但“世界”在不同时代是不一样的。孔子、亚里士多德时代,“世界”是肉眼所能看到的星空、河流等;黑格尔、马克思时代,“世界”扩大到望远镜、显微镜所能看到的世界,甚至“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B.哲学是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前提的C.具体科学的发展使哲学富有生机和活力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答案】C【详解】A:材料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不体现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A项不符合题意。B: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具体科学不仅仅是指近代自然科学,可以说,近代自然科学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但哲学不是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前提的,B项错误。C:哲学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但“世界”在不同时代是不一样的,表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的发展使哲学富有生机和活力,C项符合题意。D:具体科学产生的要比哲学早,哲学与具体科学不是同步发展的,D错误。故本题选C。结语: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一点哲学。让我们一起为知识传播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