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燃烧和灭火一、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2.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科学探究三、教学方法情境法、实验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问题导入:同学们,说到燃烧你会想到什么?(答:火)。火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展示:燃烧可做饭、燃烧可炼钢、燃烧可取暖、火灾(二)新知探究知识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问题讨论:什么叫燃烧?学生讨论:通常情况下,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教师总结: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着火点。讨论:着火点是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部条件更改而更改。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炭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资料展示: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实验探究: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师讲解:实验步骤一分别将一小块白磷和一小块红磷放在薄铜片上,另取一小块白磷放入热水中。实验装置展示:总结:实验现象(1)薄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没有变化;(2)热水中:白磷熔化,没有燃烧。分析和结论:(1)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故白磷能够燃烧;(2)薄铜片上的红磷和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薄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都不能燃烧。教师讲解:实验步骤二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实验装置展示:总结:实验现象:白磷燃烧分析和结论:热水中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充分接触,所以燃烧。学生讨论: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课外拓展:自燃和鬼火“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不过偶尔也会在城市出现。因为人的骨头里含有磷元素,尸体腐烂后经过变化,会生成磷化氢,磷化氢的燃点很低,可以自燃。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因为流速大压强小),回头一看,很吓人,所以被那些迷信的人称作“鬼火”。自燃:一些可燃物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聚越多,如果温度达到着火点,就会发生自燃现象视频总结:燃烧及燃烧的条件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过渡:我们了解了燃烧的条件后,那么如何去灭火呢?学生讨论: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教师总结:①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案例研究:设置森林隔离带、油锅着火盖灭、干冰降温灭火些实验探究:灭火原理的实验探究1.烧杯隔绝氧气:火焰熄灭2.同时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正常燃烧3.生成的CO2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隔绝空气:火焰熄灭资料展示:集中灭火器及其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讨论:如何进行火灾自救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一定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如果火势不大,可选用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将火扑灭;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知识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师讲解 :易燃物:一般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火可以燃烧的物质。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物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的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燃烧。资料展示:爆炸极限爆炸极限:可燃物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教师指导:认识一些爆炸相关图标,并小心烟火安全操作视频资料展示:可燃性气体燃烧(三)课堂练习1.下列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A.液化气站 B.煤矿的井下通道 C.农产品批发市场 D.电影院等娱乐场所解析:A是当心火灾,B是禁止烟火,D是安全出口,这些都与“消防安全”有关。C为可回收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故选C。2.重大体育赛事常进行火炬传递活动,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①有可燃物;②有足够氧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④使用铝合金作外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可燃物,二是有充足的氧气,三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故本题选A。3.A、B、C三个集气瓶中只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气体,分别将集气瓶按照下图所示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1)若A瓶中是二氧化碳,则燃着的蜡烛会立即 。(2)B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则B瓶中的气体是 。一段时间后,该蜡烛渐渐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氧气耗尽②温度降低③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④蜡烛着火点改变。(3)C瓶倒扣住白磷时,出现的现象是 。解析: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白磷的着火点为40℃,热水温度是80℃,瓶内有空气,白磷可燃烧。故本题答案为:(1)熄灭;(2)氧气;①③;(3)白磷燃烧。(四)课堂小结组织学生畅谈本节课的体会,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侧重学法交流与感受、反思与评价,情感交流。(五)作业布置根据自己家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的措施。五、板书设计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二、灭火的原理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隔绝空气(或氧气)3.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爆炸;安全知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六、教学反思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但固有的知识经验又时也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