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 知识点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人口 知识点总结

资源简介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分布总特征: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具体表现
(1)全球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10°N~50°N地带最为集中。
(2)距离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海拔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注意:热带地区人口多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例如:巴西高原和东非高原的人口密度大于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的人口密度。
(4)世界人口稠密区,稀疏区(落实到图上)
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稀疏区:高纬度地区(严寒)、高山高原地区(高寒缺氧)、热带雨林地区(湿热)、干旱地区
(5)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6)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2)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原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3)水源
①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较为密集。原因:供水方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的优势,利于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②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绿洲)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水源,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2.人文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美国东北部和欧洲西部等地区。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常年战乱的中东地区,人口大量外迁。
重点补充:①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可以自黑河——腾冲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
(1) 人口分界线:黑河- 腾冲一线
(2)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东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面积大;东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开发时间早;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定义: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判断标准:有空间移动—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 达一年以上) ;跨越行政区。 三个标准缺一不可。
2.类型
3.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并会判断人口自然增长图,机械增长图 、
(1)人口自然增长: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
(2)人口机械增长:①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②人口机械增长率
人口机械增长: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 迁出率
人口数量的增长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1)推力: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战争、气候恶劣、居住条件差、社会经济落后、就业困难、收入水平低等。
(2)拉力: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
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完善的医疗设施、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充足的食物、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水源、矿产等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②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
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起主导作用。表现在:就业机会、经济收入、发展前途、生活条件等方面)
②政治、军事、文化、交通和通信(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3.会判断常见的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1)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向南部、西部的 “阳光地带”迁移 ( 气候)
(2)美国许多青壮年由东北部向南部、西部的 “阳光地带”迁移 (经济因素)
(3)西北地区城镇沿着河流向上游迁移(水源)
(4)大庆、攀枝花人口大量迁入 (矿产)
(5)西亚、北非人口的大量迁入 (石油)矿产)
(6)2008 年汶川大地震,众多灾民撤离震区 (自然灾害)
(7)三峡移民 (政策)
(8)深圳由一个小渔村,成为现在城市人口为700 万的特大城市 (政策、经济因素)
(9)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引起的人口迁移(自然灾害,经济因素)雁南飞引起的人口迁移(经济因素)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原因 流向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欧洲、非洲迁往美洲、大洋洲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同时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迁往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
国内人口迁移
第三节 人口容量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人口数量)
1.定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资源 正相关 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科技水平越低,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越不发达,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反之越小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受教育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消费水平越低,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通常用某一种或某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某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最短板——e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三种观点
(1)乐观者:科学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帮助人类找到新的资源,解决种种难题,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
(2)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3)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100亿左右。
二、人口合理容量(最适宜人口数量)
1.概念: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3.超过人口合理容量所产生的问题
①对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量增多;②对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导致资源短缺问题;
③造成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导致环境问题;④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社会问题。
4.解决措施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要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1)二者的区别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指标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合理消费水平
实质 最大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意义 生存 发展
数量 大 小
(2)二者的联系:二者都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