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描述与分类:区分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与根本途径。2.解释与论证:阐释价值与劳动、价值与奋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预测与选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创造价值。4.辨析与评价:正确认识客观条件对于人生价值实现的意义,防止夸大或忽视客观条件的错误。【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公共参与: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实现人生价值对自身的要求。2.教学难点:理解人生价值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维导图导入思考: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新课讲授:总议题:如何才能创造与实现价值?议题一:从张桂梅的事迹体会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议题二:从张桂梅的个人努力和社会支持中感悟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议题三:从华坪女高的师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红色育人学校中感受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第一幕: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议题一:从张桂梅的事迹体会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议学情境一:阅读材料《张桂梅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并观看视频《张桂梅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张桂梅老师身患多病,行走困难,但疾病没有给她击倒,没有停止劳动,没有阻止她每天早上5点就准时起床,第一个出现在校园里,每天至少3次巡校、查课的脚步没有摧毁她寒暑假历尽艰辛走访千家万户的信念。她累计到1550多名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正是她的家访和资助,让大山里想要辍学的女孩儿重新回到学校读书,从而改写了她们的人生。华坪女高,以它拥有张桂梅这样的校长而骄傲,以它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考成绩而名扬神州。在张桂梅校长眼里,看到的不是多年辛苦操劳的成就,而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欣慰。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张桂梅所取得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张桂梅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主要原因:启示:张老师通过自己的付出的辛勤劳动,让大山里想要辍学的女孩儿重新回到学校读书,从而改写了她们的人生,帮助他人获得幸福,也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这启迪我们要弘扬劳动精神,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生。议学小结:一、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1、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1)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2)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2、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走不出自我狭隘天地的人,不想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身边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那么,任何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吗?实现人生价值能脱离社会吗 第二幕: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议题二:从张桂梅的个人努力和社会支持中感悟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张桂梅在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下实现梦想》议学问题:结合视频和教材内容分析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和个人观点给我们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1、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享受条件都是社会提供的。所以,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既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对于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么重要,那我们个人应该怎么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 2、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1)要正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2、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第三幕: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议题三:从华坪女高的师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红色育人学校中感受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大山女孩的张妈妈》和《中宣部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在张桂梅心里,对于大山里的女孩子来说,读书是可以救命的。“女孩子 受教育她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 我的初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张桂梅说。在白眼和唾沫中,她像乞丐一样四处“乞讨”,筹建了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高。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帮助千余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照亮大山女娃的路,实现了人生价值。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分析张桂梅的事迹和华坪女高的师生顽强拼搏的精神,给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带来了什么启示?张桂梅要把华坪女高办成一个红色育人学校又给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带来了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议学小结:三、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1)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4)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本课小结:课堂练习:1.(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原本平平无奇的乡村墙壁,在某“95后”墙绘师青年画笔下,一幅幅具有裸眼3D视觉效果的墙绘,为朴实的村子带来一抹亮眼的色彩,俨然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其创作的短视频中不仅记录了墙绘的创作过程,还展现了与墙绘有关的乡土风貌、人文风情。在乡村这块巨幅“画布”上,他以自己的“画笔”不断描绘美好,为乡村添彩增色的同时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砥砺自我和不断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④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他以自己的“画笔”不断描绘美好,为乡村添彩增色的同时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说明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③④符合题意。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①错误。②:材料强调通过劳动和奉献实现人生价值,没有体现实现人生价值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主要启示广大青年应( )①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②砥砺奋斗,奋力书写人生华章③锤炼品德,不断提升道德修为④与民同心,在实践中放飞梦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即要求青年学生要勇于实践、砥砺奋斗,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①②正确。③:材料强调青年学生要投身社会实践,没有涉及提升品德修为,③不符合题意。④:广大青年本就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分子,④错误。故本题选A。3.(2023春·安徽亳州·高二校联考期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主席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对同学们信中“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的观点表示肯定。习主席的回信启示广大青年,要成就一番事业,做新时代好青年,必须培养不怕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和品格。这告诉我们( )A.艰难困苦是成功所必须的内在根据 B.吃苦奉献是一个人的全部价值所在C.价值选择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进行 D.人生价值可以脱离社会而自我实现【答案】C【详解】A:艰难困苦是成功所需的外部条件,不怕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和品格才是内在根据,A排除。B:人的全部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吃苦奉献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价值,B排除。C:先肯定“自找苦吃”的观点正确,才会在实践中培养不怕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和品格,体现了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C正确。D: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不能脱离社会,D排除。故本题选C。4.(2023春·浙江温州·高二校联考期末)2023年6月13日,杭州外卖小哥彭清林从10多米高的西兴大桥纵身跳下救人的的事迹经抖音、微博等媒体传播引发广泛关注,并荣获“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心里也很怂呀,但个人害怕跟别人的命比起来,肯定是救人要紧,人命关天的事还用想吗!”外卖小哥的感人事迹表明(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舍弃“小我”,成全“大我”B.在危难中挺身而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C.人既是价值的贡献值,更是价值的享受者D.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答案】D【详解】A: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小我”和“大我”是可以统一存在的,A排除。B: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B排除。C: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且材料强调的是创造价值,而不是享受价值,C排除。D:杭州外卖小哥彭清林正是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奋勇救人,作出了贡献,体现了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D正确。故本题选D。5.(2023春·江苏南通·高一校考期中)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学农从农意愿不断增强,在农、林、牧、渔行业就业比例都较以往增长,月收入、就业满意度均成上升趋势。同时,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的大学生“新农人”比例也在提高,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走向农村、投身农业,助力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这说明了(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大学生将是农村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③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所作的贡献就越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而不是大学生,故②错误。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而不是劳动,故③错误。①④:我国大学毕业生学农从农意愿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走向农村、投身农业,助力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体现了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所作的贡献就越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故①④正确。故本题选B。6.(2023春·新疆巴音郭楞·高二校考开学考试)刘永坦院士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和他的团队挥洒理想、信念和情怀,为中国新体制雷达默默耕耘几十年,为祖国“海防长城”安装“火眼金睛”。他提到大好的环境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出去留学就想,咱们国家落后那么多,必须拼命赶上去,不断地激励你往前走,松都松不了,到最后,你的情怀、你的理想,那是最主要的。这表明了( )①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是理想信念 ②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③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在正确的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④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指引我们的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②④:刘永坦院士和他的团队挥洒理想、信念和情怀,为中国新体制雷达默默耕耘四十年,为祖国“海防长城”安装“火眼金睛”,这说明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指引我们的方向,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②④正确。①: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①错误。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要在正确的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③错误。故本题选C。7.(2023春·海南·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武西藏总队的“神枪手”杨友刚人伍近20年来,用每天雷打不动的训练、钻研,成为忠诚使命的高原卫士,荣获“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称号。杨友刚的事迹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 )①砥砺自我,发扬拼搏精神②利用条件,提高品德修为③坚定信念,坚持正确指引④发扬个性,实现独特价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武西藏总队的“神枪手”杨友刚入伍近20年来,用每天雷打不动的训练、钻研,杨友刚的事迹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砥砺自我,发扬拼搏精神,坚定信念,坚持正确指引,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材料没强调利用条件,品德修为,也没强调发扬个性,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8.(2023春·陕西榆林·高一统考期末)202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期望他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启示广大青年( )①坚定理想信念,把人生理想融人国家梦想②积蓄强大能量,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③锤炼品德修为,坚持将个人前途放在首位④担当时代责任,在奋斗与奉献中成就人生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总书记强调青年学生要立志,要有梦想,启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梦想,①正确。②: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国共产党,②错误。③:实现人生价值,应坚持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放在首位,而不能将个人前途放在首位,③说法错误。④: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启示广大青年要立足伟大实践,担当时代责任,在奋斗与奉献中成就人生,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9.(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多年累计行走近4万公里,给钢轨问诊把脉;验证海量列控数据,为高铁列车精准导航;反复揣摩作业环节,合理调配机车,为中欧班列开行提供有力保障……万里铁路线上,“最美铁路人”书写最美人生。由此可知( )①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 ②平凡岗位上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最美铁路人”执着坚守、精益求精、攻坚克难、担当敬业,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奉献与奋斗中书写最美人生,表明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①符合题意。②:“最美铁路人”之所以能书写最美人生,不是因为工作岗位平凡,而是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②错误。③:20多年累计行走近4万公里,给钢轨问诊把脉;验证海量列控数据,为高铁列车精准导航;反复揣摩作业环节,合理调配机车,为中欧班列开行提供有力保障……这表明“最美铁路人”的工作是有目的、有意识、有主动创造性的,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符合题意。④:题述强调了“最美铁路人”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奉献与奋斗,没有涉及“最美铁路人”的实践活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规模和水平,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0.(2023春·山东滨州·高二统考期末)学校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杨浦区中小学创建种植、陶艺扎染和人工智能、OA、互联网十等劳动创新和创造实验室;充分挖掘校史文化、校园建筑等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开发一批特色劳动文创产品,培育“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伟大”的校园劳动文化。“劳动教育+科技创新”旨在( )①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标准,丰富校园课程资源②引导学生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③培育劳动创新意识,推动劳动教育与科技创新共融共促④弘扬劳动创造精神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错误,“劳动教育+科技创新”并不是为了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标准,①排除。②:“劳动教育+科技创新”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但这不是根本目的,②排除。③④:“劳动教育+科技创新”创建劳动创新和创造实验室,充分挖掘学校劳动教育元素,旨在培育学生的劳动创新意识,弘扬劳动创造精神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劳动教育与科技创新共融共促,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