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将进酒
将进酒
李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酒”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在
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
主义气息的诗人。李白是
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
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将进酒》
   将:请。《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解 题
  作于天宝十一载,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将政事交给奸相,官场黑暗,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在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写作背景
君不见/黄河之水↗ /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欢)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 /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 -------(狂)
《将进酒》诵读提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你没看见吗? 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 ,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你没看见吗? 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 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
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
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
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
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让我为你们唱一曲,
请你们侧耳仔细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
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
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
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
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 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
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
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诗歌朗读·弄清结构
起兴
饮酒作乐
劝酒
酒后吐真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开头四句写出了怎么样的感情?
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开头四句写悲
人生易老,光阴易逝
“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种感受是许多老年人都有的,但由诗人说出,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政治上的失落感。诗人在25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像这样夸张的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
“黄河之水天上来 ”
“会须一饮三百杯 ”
“斗酒十千 ”
“与尔同销万古愁”
可以说,夸张是李白诗歌豪放风格的重要体现。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六句写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六句写“欢”“乐”。
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在这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对政治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才必有用”!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
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
  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
  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
  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此时他心里应该还盼着会有一天再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藁人。”
  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这部分表达了什么情感?如何体现?
不平 愤激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
  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生动形象展示宴席上劝酒的声音
 “钟鼓馔玉”“不足贵” 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
  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李白最可宝贵的性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同的是有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积极昂扬)——《梦游天姥吟留别》
“但愿长醉不愿醒” 消极反抗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课文悟读
讨论结果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是诗人的真心话吗?为什么?如何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不是,这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
这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
 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愤怒嘲讽。
 古来圣贤皆寂寞 ———对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罪行的揭露。  
(陈王) 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其父曹操的重用。
作者此时自比圣贤和陈王,抒发满腔壮志未酬之愤。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表达什么感情?
写狂放之情   
反客为主,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
  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陈王失意
为何而愁
一愁
二愁
三愁
悲伤(夸张、比兴) 整句

欢乐(夸张) 整句 (重点句)

愤激(化用) 整散结合 (主旨句)

狂放(夸张) 整散结合
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
将 进 酒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1、本诗的基调是什么?请对诗人感情发展的脉搏分析。
明确:本诗初读,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是再读几遍,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激只情是占主导地位的。
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就好象《阿Q正传》一样,喜剧是其外壳,悲剧是其内核。
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一字之妙”,这是局部的诗眼。二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你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诗的中心。 将进酒》的“诗眼”是什么?
课文悟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君不见/黄河之水↗ /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欢)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 /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 -------(狂)
《将进酒》诵读提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