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4 土壤的成分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核心素养※通过实地采集和观察土壤,了解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形态。※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通过实验,识别土壤中存在的空气、水等重要成分。※发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重点※做实验,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难点新知讲解采集土壤样本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 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新知讲解带着小铲子、盛放土壤样本的瓶子,到田野、花圃或池塘边等不同的地方挖一些土壤,带回去研究。建议去有植被的地方观察、采集土壤。新知讲解(1)防虫咬、防农药、防溺水,必须有大人的陪同。(2)集体采集时,如果使用有尖角的铲子或者耙子,一定注意不要打闹,以免碰伤同学。(3)采集到的土壤样本要分别收集到瓶子中,并标明采集地点。(4)采集时不要伤害到土壤里面的动植物。注 意 事 项新知讲解仔细观察挖来的土壤,你在里面发现了哪些东西?观察目的:观察土壤中包含哪些物质。观察工具:小铲子、盛放土壤样本的瓶子、托盘、放大镜等。观察方法:(1)用小铲子把土壤样本从盛放土壤样本的瓶子中取出,平铺在托盘中。(2)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本。新知讲解观察记录:新知讲解观察分析:在土壤中可以看到颗粒大小不同的小石头、沙子、黏土等;还能看到一些小动物的活体,如蚂蚁、蚯蚓等;还能发现动植物的残体,如枯树叶、蜗牛壳等。观察结果:土壤中有沙子、泥土、石块、枯树枝、小虫等物质。新知讲解事物档案馆土壤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溶液、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等组成。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不断供给植物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即肥力。在我国,根据地域环境的不同,土壤一般分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土及高山漠土等。新知讲解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目的: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材料:土块、纸巾、烧杯、搅拌棒、水。实验步骤:(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观察纸巾的变化。新知讲解(2)把土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3)用搅拌棒搅拌,观察发生的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现象。新知讲解观察记录:(1)摊开纸巾后,纸巾上出现水迹。(2)把土块放入水中,开始土块中冒出了气泡;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块疏松坍塌,水面漂浮一层物质。(3)用搅拌棒搅拌,水变得很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出现分层现象:大颗粒在下,细小颗粒在上。新知讲解实验分析:握住土块的纸巾出现水迹,说明土块中含有水分,因用力挤压,部分水分被纸巾吸收。把土块放在水里还未搅拌时,我们能看到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块中含有空气。搅拌后会看到水变得很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我们明显地看到土壤按颗粒大小先后沉积下来,并分成了几层。新知讲解沉积物最上面的一层是黏土,用搅拌棒挑点在手上涂抹,会感到是黏滑的、 细腻的。其次是沙粒,越到底部,颗粒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物质是植物的残体。实验结论:土壤中除了生物及其遗体外,还有水分、空气、沙、黏土等物质。新知讲解研究土壤的成分新知讲解土壤中有什么新知讲解课外阅读: 制作透明盒观察蚯蚓课堂练习1.[填空]用纸巾包住土块,用手使劲握一握, 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含有__________。2.[填空]将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__。3.[判断]在花园土中,我们通常会发现动植物的遗体。( )4.[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土壤是由单一物质构成的B.土壤都是干燥的C.土壤颗粒的间隙中有空气水分空气√C课堂练习5.[选择]下面的小动物中,不可能出现在土壤中的是( )。A.蚂蚁 B.田螺 C.蚯蚓6.[选择]将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后, 水面上漂浮着一层黑色物质,这是( )。A.沙 B.黏土 C.植物的残体BC课堂练习7.[填图]请在下图中填写在菜园土中能找到的物体。枯树枝沙子答案不唯一。菜园土小虫泥土石块活动手册课堂总结本课通过观察土壤,能发现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还有一些动植物残体、沙子、石子等,意识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通过一组简单易行的实验了解土壤中除了生物及其遗体外,还有不易察觉的水、空气等物质。板书设计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土壤的成分(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备课(苏教版)核心素养※通过实地采集和观察土壤,了解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形态。※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通过实验,识别土壤中存在的空气、水等重要成分。※发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重点※做实验,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难点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指导学生亲近土壤,感受大自然中土壤的样态,了解土壤里有什么,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到田野、花圃、池塘等处寻找土壤、观察土壤、采集土壤,亲身触摸、感受不同的土壤。第二部分,仔细观察采集来的土壤,寻找里面有哪些物质,认识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第三部分,用一组简单易行的实验操作研究土壤的成分,发现土壤中有不容易觉察的空气、水等。操作1:用纸巾包住土块,握一握,观察纸巾上的水迹,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操作2:把土块放入水中,观察土块中冒出来的气泡和土块疏松的过程,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操作3:搅动水杯中的土壤,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大颗粒在下,那是沙;细小颗粒在上, 那是黏土。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包含各种成分的土壤样本。学生分组材料:(1)采集土壤的工具:小铲子、瓶子等;(2)观察土壤的工具:托盘、培养皿、小棍、筛子、放大镜等;(3)研究土壤的工具:纸巾、250 mL烧杯(或一次性透明塑料杯)。教学过程采集土壤样本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 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带着小铲子、盛放土壤样本的瓶子,到田野、花圃或池塘边等不同的地方挖一些土壤,带回去研究。建议去有植被的地方观察、采集土壤。(1)防虫咬、防农药、防溺水,必须有大人的陪同。(2)集体采集时,如果使用有尖角的铲子或者耙子,一定注意不要打闹,以免碰伤同学。(3)采集到的土壤样本要分别收集到瓶子中,并标明采集地点。(4)采集时不要伤害到土壤里面的动植物。设计意图:土壤是常见物,学生在生活中多有接触;土壤也是陌生物,因为学生大多没有仔细观察过土壤。因此学生说到土壤的时候,常常是一些模糊的印象。这个活动就是要引导孩子深入大自然,去观察土壤在自然界中的真实样态。仔细观察挖来的土壤,你在里面发现了哪些东西?观察目的:观察土壤中包含哪些物质。观察工具:小铲子、盛放土壤样本的瓶子、托盘、放大镜等。观察方法:(1)用小铲子把土壤样本从盛放土壤样本的瓶子中取出,平铺在托盘中。(2)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本。观察记录:观察分析:在土壤中可以看到颗粒大小不同的小石头、沙子、黏土等;还能看到一些小动物的活体,如蚂蚁、蚯蚓等;还能发现动植物的残体,如枯树叶、蜗牛壳等。观察结果:土壤中有沙子、泥土、石块、枯树枝、小虫等物质。设计意图:土壤是一种混合物,这对学生来说也许并不能一下子接受,在他们的前概念中,土壤指沙、黏土等成分。因此,需要给学生一个仔细观察自然界中土壤样本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从土壤中找出各种成分。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目的: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材料:土块、纸巾、烧杯、搅拌棒、水。实验步骤:(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观察纸巾的变化。(2)把土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3)用搅拌棒搅拌,观察发生的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现象。观察记录:(1)摊开纸巾后,纸巾上出现水迹。(2)把土块放入水中,开始土块中冒出了气泡;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块疏松坍塌,水面漂浮一层物质。(3)用搅拌棒搅拌,水变得很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出现分层现象:大颗粒在下,细小颗粒在上。实验分析:握住土块的纸巾出现水迹,说明土块中含有水分,因用力挤压,部分水分被纸巾吸收。把土块放在水里还未搅拌时,我们能看到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块中含有空气。搅拌后会看到水变得很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我们明显地看到土壤按颗粒大小先后沉积下来,并分成了几层。沉积物最上面的一层是黏土,用搅拌棒挑点在手上涂抹,会感到是黏滑的、 细腻的。其次是沙粒,越到底部,颗粒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物质是植物的残体。实验结论:土壤中除了生物及其遗体外,还有水分、空气、沙、黏土等物质。设计意图:土壤是一种混合物,可以概括为由固相、气相和液相三部分组成。其中,固相的部分大多直接可见,认识起来不难,而气相的部分如空气,液相的部分如水,由于不能直接看到,认识上有难度,需要借助一些方法让它们显现出来。这个活动就是帮助学生用简单的实验发现土壤中的空气、水,以及土壤的分层现象。课堂总结本课通过观察土壤,能发现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还有一些动植物残体、沙子、石子等,意识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通过一组简单易行的实验了解土壤中除了生物及其遗体外,还有不易察觉的水、空气等物质。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三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第4课 土壤的成分(教案).doc 1土壤中有什么.mp4 2制作透明盒观察蚯蚓.mp4 4研究土壤的成分.mp4 三年级科学上册4土壤的成分 (苏教版)25张PPT+音视频.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