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讲授新知测量实际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长期以来,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测量标准各不相同。为了方便国际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计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讲授新知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其他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讲授新知2.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单位换算方法步骤:先“换”后“算”,不改变数字,利用等量代换将单位换算成我们需要的单位,之后进行数字化简计算。讲授新知3.单位换算方法刻度尺三角尺卷尺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皮尺三、长度的测量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3.刻度尺的使用你能从刻度尺上观察到哪些信息?(1)使用前——观察单位:cm零刻度线量程:0-7cm注意:量程是一个范围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1mm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⑴零左; ⑵置正;⑶厚度靠;(4)零损减。测量值要估读到 ;垂直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放看 视线要与尺面 .选 根据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量程,分度值合适 的刻度尺。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数值=准确值+估计值。观 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读指刻度尺的选择现有卷尺(分度值1cm)和游标卡尺(分度值0.1mm)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下述物体所用的工具:1、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______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 .卷尺游标卡尺会选卷尺游标卡尺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放平:刻度尺要与物体被测边缘平行。紧贴:刻度尺有刻度一面要紧贴被测物。×对齐: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会放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会看2.78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会读数值: 准确值 + 估计值单位有且仅有一位由分度值决定刻度尺分度值的判断:记录数字的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对应的单位即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例:15.836m的分度值为 ;准确值为 ;估计值为 。0.006m15.83m1cm会记木块B的长度是:木块B的长度是:你能读出下列物体的长度吗?训练1.9cm1.85cm测量圆锥体的高测量导线的直径密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量曲线的长度化曲为直、化薄为厚、组合(平移)法等手表 石英钟 电子停表 机械停表 日晷三、时间的测量1.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秒(s)常用单位:时(h)、分(min)等2. 测量时间的工具: 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三.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h) 分(min)1 h = 60 min1 min = 60 s1 h = 3600 s4. 测量方法:一调:按下归零按钮,使指针指向零刻度处。二按:按动秒针控制按钮,开始计数。三停:再次按下秒针控制按钮,这时指针停在最后计时处。四读:读出停表指针最后对应的时间值,即为测量值。(1)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分别读出分盘和秒盘(即小盘和大盘)对应的值,再把它们相加。(3)使用机械停表的注意事项:使用前:上紧发条,但不要太紧;使用时:不要太用力按动按钮;回表后:如指针不归零,要记下当时数值,测量后减去相应数值;使用后:放回表盒内。(2)机械停表的读数:[小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1.练习使用停表;2.用停表测量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是 s;1min内你的脉搏的次数是 次。四、误差2.误差的来源: 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1.概念: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①测量工具②测量方法③测量者助 学 释 疑3.减小误差的办法: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③改进测量方法②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四、误差助 学 释 疑2、刘磊同学四次测得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45.2mm、45.3mm、45.1mm、45.3mm,则他的测量结果应为 ( )A.45.2mm B.45.22mm C.45.225mm D.45.3mmA3.减小误差的办法: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③改进测量方法②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四、误差助 学 释 疑为什么要测量小结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误 差作业:月 日新课引入知识讲解随堂练习拓展延伸实验探究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