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物理8上-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34张PPT)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物理8上-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34张PPT)课件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三角尺
汇报人姓名
长度的单位
PART.01
1.长度的单位
1.1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为米,用m表示。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0.75m
1.长度的单位
1.2 长度的常用单位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1 km=1000 m
1dm=0.1 m=10-1 m
1 cm=0.01 m=10-2 m
1 mm=0.001 m=10-3 m
1 μm=0.000001 m=10-6 m
1 nm=0.000000001 m=10-9 m
二、长度的测量
刻度尺
三角尺
卷尺
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皮尺
助 学 释 疑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
二、长度的测量
助 学 释 疑
千分尺(螺旋测微计)
游标卡尺
2.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1)会认: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2、刻度尺的使用
(1)会认:单位,量程,分度值(最小刻度),零刻度线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2)会放: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
(3)会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

(4)会读:
1.准确值+估读值
2.估读到分度值(0.1cm)下一位(0.01cm )
(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1.48cm
(1.47-1.49cm)
1.4cm
(1.4-1.6cm)
分度值:0.1cm
估读值:0.01cm
分度值:1cm
估读值:0.1cm
[练一练]读出物体的长度
分度值:0.1cm
分度值:0.1cm
2.78cm
1.87-1.89cm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等效替换法(测圆形物体的直径)
(2)累积法(测量铜丝直径)
(3)以曲代直法(测量“腰围”)
助 学 释 疑
测量一条曲线的长度
用一根细线,放置与曲线重合,做好记号
把细线拉直,放到刻度尺上测量
测量结果即为曲线的长度
把“曲”的长度化为“直”的长度
(4)滚轮法(测量汽车行进里程)
用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过,记下轮子滚过的圈数。
曲线的长度=轮子的周长 转过的圈数
古代人测量时间的方法及工具
沙 漏
日 晷
漏壶(漏刻)
测量时间的工具
知识讲解
  现代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钟表
手表 石英钟 电子停表 机械停表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
知识讲解
测量时间的工具
1.单位
(1)基本单位:秒(s)
(2)其他单位:时(h)、分(min)
(3)换算关系:
1h = 60min;
1min = 60s
注意:
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1光年=9.46 ×1015m
二.时间的测量
时针
分针
秒针
时针(h)+分针(min)+秒针(s) = 读数
回 顾
10点25分20秒
①调。在使用前,按下复位按钮,使停表指针指在“0”处;
②按。按下开始/停止按钮,开始计时;
③停。计时结束时按动开始/停止按钮,秒针立刻暂停。
助 学 释 疑
三、时间的测量
3.机械停表使用:
第①种
小盘代表分钟数,大盘代表秒数。
注意:要看清各表盘的量程和分度值
(不需要估读)
小盘的分针读数 大盘的秒针读数
(注意单位统一),就是测量值。
4.机械停表读数:
秒数
分钟
2min+20s=140s
三、时间的测量
机械停表读数——巩固练习1
固 学
第②种
首先读出小盘上的整分钟数(不包括半分钟数),然后读出大盘的秒数。
若小盘的指针没有超过半分钟,则大盘读1、2 …
若小盘的指针超过半分钟,则大盘读31、32 …
小盘分针读数 大盘秒针读数(注意单位统一)=测量值
助 学 释 疑
三、时间的测量
三、时间的测量
机械停表读数——巩固练习2
4min+41.9s=281.9s
固 学
固 学
三、时间的测量
1min+39.8s=99.8s
四、误差
2.误差的来源:
  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1.概念: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①测量工具
②测量方法
③测量者
助 学 释 疑
3.减小误差的办法:
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③改进测量方法
②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四、误差
助 学 释 疑
2、刘磊同学四次测得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45.2mm、45.3mm、45.1mm、45.3mm,则他的测量结果应为 ( )
A.45.2mm B.45.22mm C.45.225mm D.45.3mm
A
3.减小误差的办法:
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③改进测量方法
②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四、误差
助 学 释 疑
一. 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等。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 km=103 m 1 dm=0.1 m 1 cm=0.01 m
1 mm=10-3 m 1μm=10-6 m 1 nm=10-9 m
小 结
三. 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常见的还有小时(h)、分钟(min)等。
二.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读数和记录
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
和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要沿着所
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数时做到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
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的测量结果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小 结
1.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高成绩时,应选取的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A. 分度值是1cm的15m皮尺     
B. 分度值是1mm的1.5m钢卷尺
C. 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D. 自制一根分度值是1cm的硬杆尺
D
2.某次体检时测得小明的身高是1.650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毫米
B. 测量结果准确到厘米
C. 0.650m是估读值
D. 末位数字零可以省去不写
B
附加题:为了利用刻度尺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张玲和陈欢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 张玲同学实验方案:
①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5周;
②用刻度尺测量出所绕线圈的长度L;
③算出细铜丝的直径D=L/5;
④用上述方法再测两次,取平均值;
⑤整理器材。
B. 陈欢同学实验方案:
①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缠绕30圈;
②用刻度尺测量出所绕线圈的长度L;
③算出细铜丝的直径D=L/30;
④整理器材。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