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你会唱《国际歌》吗 《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展现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国际歌》也曾鼓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很多革命者在英勇就义时唱这首歌。《国际歌》传唱至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幕时会奏响《国际歌》。《国际歌》是怎样诞生的 它的词曲为什么能够打动那么多人呢 第22课唱响《国际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1.考察《国际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词曲作者。2.了解《国际歌》歌词及其翻译的过程。3.了解《国际歌》的流传和中外革命导师对《国际歌》的评价,从而增强爱国情感。4.学唱《国际歌》。活动任务1.了解各种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都有自身的历史,初步理解学习历史有助于对事物发展的认识。2.通过搜集、阅读、整理材料,以及运用调查、访问等手段,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3.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活动目标一、《国际歌》的创作背景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史称“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城下。法国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同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起义工人很快占领全城,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诗歌《英特纳雄耐尔》(又译《国际工人联盟》)。该诗曾使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国际歌创作完成。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随后,资产阶级政府对巴黎公社发起了进攻。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三万多名公社战士牺牲,史称“五月流血周”。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二、《国际歌》创作的词曲作者1.欧仁·鲍狄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委员,这个政权是 。2.《国际歌》最初用的是 曲调。巴黎公社《马赛曲》欧仁·鲍狄埃(1816年10月4日 - 1887年11月6日)是法国的革命家,法国工人诗人,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国际歌》的词作者。鲍狄埃出身于巴黎的一个工人家庭,很早就作了童工。曾参加1848年的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后当选为公社委员,和公社战士一起在街垒浴血战斗。公社失败后,于6月他在工人家的阁楼中怀着满腔热血写下一首诗命名为《英特纳雄耐尔》,后经法国工人音乐家狄盖特谱曲《国际歌》。之后一直流亡国外。1880年大赦后才回国,参加法国工人党,1887年出版了《革命歌集》,其中包括这首歌,是国际歌第一次公开发表。其时他已经患了重病,当年在贫困中逝世,时年71岁。词作者曲作者皮埃尔·狄盖特(1848年10月8日—1932年9月27日),法国共产主义者,工人作曲家。1888年6月,他为巴黎公社伟大诗人欧仁·鲍狄埃的诗篇《国际歌》成功谱曲,歌曲已被译成各种文字,传遍全球。皮埃尔·狄盖特生于比利时,后移居法国里尔,一生主要从事家具制作和花木加工业。青年时代即投身于工人运动,并在工人夜校学习文化和音乐。曾领导过几个工人业余合唱团,任指挥,并写词作曲。皮埃尔·狄盖特曾在里尔的音乐学校夜学学习两年,和弟弟阿多尔夫经常有手风琴沿街演唱募捐支援罢工工人。后来成为工人党里尔支部的《工人之声》合唱团指挥。72岁加入法国共产党。1932年9月27日,《国际歌》作曲者皮埃尔·狄盖特在巴黎逝世,享年84岁。这位伟大的战士,不朽的作曲家,在巴黎,永远地闭上了他那双深沉、忧伤,却又坚定的双眼。他完成了他所肩负的使命,留下那曲激励了人们一个世纪的《国际歌》。当时,5万多工人自动为他送葬,他们永远怀念这位伟大而又亲密的战友。鲍狄埃与狄盖特合作的《国际歌》在他写下那首著名的《国际歌》17年后,也是在他逝世后的第二年,1888年6月比他年轻32岁的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发现了这首诗词,并以满腔的激情在一夜之间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并在里尔的一次集会上指挥合唱团首次演唱,很快这支战歌便迅速的传遍整个法国,之后便从此传遍世界,它成了世界无产者最热爱的歌,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球。1890年出现了西班牙译文的《国际歌》,1899年被译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国际歌》,1906年正式传入了俄国,为了便于传唱,翻译这首歌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党员柯茨只选择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三段,1923年瞿秋白将它从俄文翻译成了中文,因此我国所唱的《国际歌》也只有三段。如今,《国际歌》早已响遍全球,它将永远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奋勇前进。《国际歌》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苏联于20世纪20年代以《国际歌》为国歌,并在1944年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后改名苏联共产党)党歌。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的中文版《国际歌》是在1920年,后由萧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唱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三、《国际歌》翻译的过程1.国民革命失败后他主持党什么会议?2.最初发表在哪部刊物上?八七会议《新青年》瞿秋白四、马克思与《国际歌》马克思之所以如此激赏巴黎公社,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巴黎公社是“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它在为铲除阶级以及阶级统治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准备政治的、社会的乃至文化观念的条件。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只有以劳动解放为前提,每个人都变成平等的工人,生产劳动就不再具有阶级属性,而公社作为一种人民自治的社会管理模式才有可能真正获得成功,它才有可能持久存在下去。正是巴黎公社,让马克思看到了工人的世界性联合的可能和希望。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战士与《国际歌》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马克思一生追求的事业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无产阶级都联合起来反对资产阶级,而这个联合的目的也是让全人类都走向彻底解放,也是要让受剥削、受压迫最为深重的劳动者“做天下的主人”。五、《国际歌》流传及社会影响1900年12月,列宁将《国际歌》的第一、二、六段和副歌歌词原文登载在《火星报》上。1902年俄国诗人柯茨将其翻译成俄文,发表在在伦敦出版的一本俄国移民杂志(《生活》)第五期上面。《国际歌》开始在俄罗斯工人中间流传。1912年彼得堡出版的《真理报》重新发表了这一作品。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决定以俄文版的《国际歌》作为苏联的代国歌。直至1944年,苏联政府选择了《牢不可破的联盟》作为苏联的国歌,同时把《国际歌》作为苏联共产党的党歌。在苏联解体以后,《国际歌》成为俄罗斯共产党的党歌。1.苏联2.中国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未曾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应该是郑振铎与其好友耿济之在1920年10月翻译发表留下来的。但是以诗的形式出现,没有附曲,不适合唱颂。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到中国,将《国际歌》重译。1926年3月18日,巴黎公社55周年纪念时,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印行《国际歌》传单,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在歌词中先音译为“英特尔拉雄纳尔”,再音译为“英特尔纳雄纳尔”。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即中央苏区)成立时,决定以《国际歌》作为国歌。1962年,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 从中共三大起,每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幕时和党的重大活动结束时,都会演奏《国际歌》。蔡畅是红军长征年龄最大的女红军 ,她一直高唱《国际歌》,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建立者彭湃,1929年因被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在监狱里,他面对死亡威胁,坚贞不屈、英勇抗争。最终与战友高唱《国际歌》壮烈牺牲,年仅33岁。1938年东北抗联部队行军中,日伪军趁夜来袭,为掩护大部队突围,以冷云为首的8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分成3个小组,一齐向日伪军开火。在背水作战至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她们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投江,壮烈殉国。她们中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她们最后的歌声化作了命运的音符,回荡在白山黑水之间。——新华社报道《国际歌》是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歌,鼓舞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为彻底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世界而斗争。“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就是指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虽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革命遇到重大挫折,我们一定要坚信共产主义前途是光明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前进道路的曲折性,并始终不渝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1.《国际歌》原名是( )英特纳雄耐尔2.词中救世主西方指( )耶稣3.词中“真理而斗争”,当时的真理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4.词中“趁热打铁才能成功”,在《共产党宣言》中指( )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6.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能实现,指( )社会一定到来。共产主义社会5.有人这样评述《国际歌》的影响:在欧洲,只要你唱起《国际歌》,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志和朋友。同志和朋友指( )无产阶级7.同学们听完后你感悟到《国际歌》曲调前后有什么不同?前面悲壮,后面激昂。8.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说明了共产主义者什么精神?乐观主义9.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自己。对你当前学习和生活有启示吗?全班分三个小组:一起学唱《国际歌》,进行比赛,看哪一个小组唱的更好,学得更快。六.学唱《国际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