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听名家朗读本词,注意字音,初步理清诗歌层次内容。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上阙:侧重描写赤壁之景下阙:侧重抒发怀古之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基调。淘:冲刷、洗刷之意。浪:比喻时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因周郎而著称,周郎借赤壁而扬名“赤壁”美景的具体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了哪些景物?又是如何写的?(从用词和手法角度)乱石穿空山崖高耸入云、直插云霄之高峻岩石之陡峭险怪(夸张)惊涛拍岸江水之澎湃浪涛搏击江岸之有力(拟人)卷起千堆雪波涛汹涌力量之浩大浪花的形态(比喻)诗人抓住乱石、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的意象,通过精准用词和多种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美景图,也奠定了全词豪放的抒情基调。承上启下遥想公瑾当年。读有关周瑜的片段,概括周瑜的人物形象。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年轻有为英俊潇洒风流儒雅从容淡定、足智多谋结合本词写作背景及词作内容,思考:此时的作者和当年的周瑜有何不同?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当团练副使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周瑜年龄:34岁情感:幸福美满外表: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际遇:功成名就苏轼年龄:情感:外表:职位:际遇:47岁屡遭不幸早生华发团练副使功业未成怀古伤己作者是如何结束这次怀古之旅?展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观点一:消极观点二:超脱杀伐决断的武夫形象但苏轼笔下的周瑜:羽扇纶巾的儒将形象理想的周瑜是苏轼的心理投射超脱一尊还酹江月全词借古抒怀,上阙绘赤壁美景,下阙抒怀古之情,最后写个人感慨。雄浑壮阔、大气磅礴,被誉为“古今绝唱”。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