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资源简介

普通高中
美术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
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
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
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
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
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导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
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
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
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
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经济、科技
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
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1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
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
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
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
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
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
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
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
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
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
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经济社会
2
│ 前言 │
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
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
3. 坚持科学论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
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
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
取相关领域人员的意见建议,重大问题向权威部门、专业机构、知
名专家学者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
规范。
4. 坚持继承发展。对十余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进行系统梳
理,总结提炼并继承已有经验和成功做法,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
同时,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
完善,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1. 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
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任务是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
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
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
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
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2.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调整外语
规划语种,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
语。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
程。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
3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
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学而不考或学而备
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
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
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
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3. 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
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规划、教学管理,以及
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分别
提出了要求。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
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 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
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
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
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
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
建议。
2. 更新了教学内容。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
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
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课程内容
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
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
4
│ 前言 │
就、新成果,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
关内容。
3.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学科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
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
质量的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
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
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
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
合力。
4. 增强了指导性。本着为编写教材服务、为教学服务、为考试
评价服务的原则,突出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编写、
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指导。课程标准通俗易懂,逻辑更清晰,原则
上每个模块或主题由“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组成,大
部分学科增加了教学与评价案例,同时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细化评价目
标,增强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
本次修订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育人质
量的提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
检验,不断完善。可以预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在过去十余年改革的
基础上,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共创普通高中教育的新辉煌,为实
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5
目 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1
(一)课程性质/ 1
(二)基本理念/ 2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4
(一)学科核心素养/ 4
(二)课程目标/ 6
三、课程结构..............................................................7
(一)设计依据/ 7
(二)结构/ 8
(三)学分与选课/ 9
1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四、课程内容............................................................10
(一)必修课程/ 10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13
(三)选修课程/ 27
五、学业质量............................................................33
(一)学业质量内涵/ 33
(二)学业质量水平/ 33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43
六、实施建议............................................................44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44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55
(三)教材编写建议/ 56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59
附录...........................................................................63
附录1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63
附录2 教学与评价案例 / 66
2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媒材及技术表现人的需求、想象、情感和思想
的艺术活动。美术与社会文明、人的发展密切联系,是人类最早和最
基本的活动之一。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美术广泛而深度地融
入社会,以丰富和多样的视觉形态促进交流、传播文化、发展创意、
服务社会,凸显其人文性和工具性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既与义务教育
阶段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
人,以美育人,培育健康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认识文明成果,
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
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同时,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生
活,为其接受高等教育、职业发展做准备。为此,普通高中美术课程
要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
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体
验、思考、探究、创造和评价等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学习活动,形成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1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二)基本理念
1. 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统整课程内容、学习方法、评价方
式、教科书编写和教学资源开发等。帮助学生在现实中通过图像识读
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联系生活进行美术表现,形成良好的审美
判断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认识丰富的文化现象,坚定文
化自信,主动适应丰富而复杂的现代生活,更好地全面发展。
2. 强调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个性需求
精选能充分发挥美术学科育人功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
建具有时代特征的高中美术课程。调动各种资源,使课程内容多样
化,营造自主选择的学习环境,并通过增强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社
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生涯的关联,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需求。
3. 创设问题情境,倡导探究式美术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确定主题、观察感受、搜集素材、
学习借鉴、构思创意、选择材料和技法、探索表现方法、创作作品、
展示交流以及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等美术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
信息化环境下,以自主、合作与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创
意和见解,学会用美术及跨学科的方式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
问题。
4. 运用质性评价,着眼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运用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和展示交流等适应美术学科教学特
征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检验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成果,逐
2
│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
渐养成不断自我反思和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
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评价过程中不仅重视评价学生美术知识与技
能的掌握程度,而且重视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和评价
自己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上的发展水平。
3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
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学科核心
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
理解。
素养1 :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
别和解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
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搜索、阅
读、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形态、材
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
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
现象和信息。
素养2 :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
形象。
4
│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
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和
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
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
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素养3 :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
断与表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
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
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和评价;通
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
生活和环境。
素养4 :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指在美术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运用创意思维和创造
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
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创造性思维,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联
系现实生活,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对物
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以草图、模型
等予以呈现,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
素养5 :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
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
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
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独特艺术魅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
文化自信;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
5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
者及其创造的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二)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以美育人,引导
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学会在现实生活情境
中发现、提出和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美术学科及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
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高中生必备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
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图像的形式特征,分析图像的风格
特征和发展脉络,理解图像蕴含的信息;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和美术
语言创作具有一定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及其他表达意图的视觉
形象;依据形式美原理分析自然、日常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美,形成
健康审美观念;具有创新意识,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意,并用美术
的方法和材料予以呈现和完成;从文化角度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认
同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6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1.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科核心素养
本位的美术课程体系。本课程设置了体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
标,确定了适应高中生身心特征和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提出了适合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与评价方式以及相应的支持方式,以期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体系。
2. 依据美术学科媒材特性和技法特点划分学习内容,帮助学生
更好地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本课程在综合考量美术通行的分类方
式、教师的专业背景以及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按照
美术门类将学习内容划分为美术鉴赏、绘画、中国书画、雕塑、设
计、工艺和现代媒体艺术七个学习模块。
3. 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采用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
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组织形式,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本课程
设置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根据学
生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设置的课程。
4. 依据当代课程发展趋势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课程内容确定
的关联性原则,本课程将“电脑绘画 /电脑设计”“摄影 /摄像”整合
7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为“现代媒体艺术”,将“中国画”“书法”“篆刻”整合为“中国书
画”,以凸显内容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在综合的状态中进行学习,
方便学生认知和应用。
(二)结构
本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结构关系
及教学实施表如下:
课程性质 学习系列 学习模块 组织形式 教学时段
可采用班级、跨 建议安排在
美术鉴赏内容
必修 班级或跨年级形 第一学年的
系列 美术鉴赏
(1学分) 式组织教学。 第一或第二
( 1学分)
学期。
美术表现内容 绘画 根据学校开设模 可安排在第
系列(每个模 块的情况,建议 一学年的第
块 1 学分,选 中国书画 学生学习其中的 二 学 期、 第
择 修 习 其 中 两个模块(也可 二学年的第
选择性 两 个 模 块 获 雕塑 连续学习其中的 一或第二学
必修 得 2 学分,与 一个模块)。可 期、 第 三 学
(2学分) 美术鉴赏内容 设计 采用班级、跨班 年 的 第 一
系列的 1 学分 级或跨年级形式 学期。
共同构成高中 工艺 组织教学。
美术必修的 3
现代媒体艺术
学分)
美术史论基础 根据学校的统一 学校可根据
速写基础 安排和学生的发 情 况, 安 排
展意愿,采用跨 在高中阶段
选修(9学分) 素描基础 班级或跨年级的 的任何一个
色彩基础 形式组织教学。 学期。
创作与设计基础
8
│ 三、课程结构 │
(三)学分与选课
1. 选择一个模块,修习18学时可获得1学分。
2. 尽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但原则上以修习1学分作为继续选
修和转换学习内容的基本单位。
3. 每位学生必须修习美术课程54学时,以获得3个基本学分。
其中必修美术鉴赏内容系列1学分,选择性必修美术表现内容系列2
学分。因为美术表现内容系列内容丰富而学时有限,所以建议学生
在绘画、中国书画、雕塑、设计、工艺和现代媒体艺术中任选两个
模块,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在某一模块中继续
选学。
4. 在取得必修的3学分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
要,学习选修课程中的全部内容或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选学一些模块
内容获得9学分,以满足发展或升学考试的要求。
5. 学校和教师应该在开课之前向学生和家长提供关于课程内容、
学习与评价方式、开课时间和课时数及所需工具材料方面的信息,帮
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有利于未来发展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9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
美术鉴赏内容系列
在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持续理解下列基本
观点:
1. 图像诉诸视觉,是与口语、文字、声音和动作不同的交流方
式。借助于图像,人们既能获得知识和信息,也能表达思想和情感。
2.“ 整体观念”是美术活动中重要的观念,也是人们看待和处理
问题最有效的观念之一。
3. 因观念、形态、材料和技法等差异,图像会呈现不同的形式
和风格。
4. 图像会因为形式美原理的运用,显示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和品
位,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视觉感受。
5. 图像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能反映不同
时代和民族的文化特征。
10
│ 四、课程内容 │
模块 美术鉴赏
【内容要求】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
察、体验、联想、鉴别与评价,获得审美经验,提高艺术品位的美术
活动。
本模块学习内容由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等组成。
1. 从材料、工具、技法或题材等方面区分不同的美术门类,并
在现实情境中加以识别;知道中外美术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风格、流
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2. 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过程,学习美术作品审美构成的造型元
素和形式原理,并用于分析、理解和解释美术作品。
3. 掌握2—3种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
品的主题、内涵、形式和审美价值,并用恰当的术语进行解读、评价
和交流。
4. 辨析美术作品中存在的不同文化、品位和格调的差异,形成
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5. 理解中国优秀传统书画和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创作观念及
文化内涵,并能将其综合运用于鉴赏过程之中。
6. 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讴歌党、
祖国、人民、英雄的精品力作,探究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关系。
7. 运用比较法分析中外传统美术在材料技法、语言风格和创作
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8. 了解现当代艺术的创作观念、创作手法和代表作品,认识现
当代艺术的多样性。
9. 通过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美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理解美术创
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艺术家的社会角色与文化责任。
11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10. 选择中外著名艺术家或当代美术现象进行专题研究,在调
查、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撰写评论文章,并通过宣讲、展示等方式发
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提示】
(1)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构
图、材质、肌理以及细节的观看,获得视觉感受,进而展开鉴别、比
较、分析和评价等活动,在“看”的经验中展开美术鉴赏学习。在整
个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择清晰的中外优秀美
术作品进行教学。如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去美术馆、博物馆接触美术
作品原作,增强学习活动的情境感,积累观看美术作品的经验。
(2)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多角度、多层面联系文化、生活情境
鉴赏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如何以形象、形式创造的方式表达思
想、情感与创意。例如,以本地区或国内外重要的美术活动、文博资
源、环境变化的事例为题,设计与美术相关的学习单元,对事例的内
容、形式、意义、价值进行观察、分析、评价。或以中国美术与西方
美术具有可比性的艺术现象为题,让学生搜集资料,学习相关知识,
分析中外美术的差异及与各自文化背景的关系。
(3)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媒介、学习方式,丰富美术鉴赏教学的
过程。例如,引导学生仔细品读作品的艺术形象、形式和风格,并以
关键词选择和语言描述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鉴赏体会;指导学生在跨学
科的联系中对单元主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研讨,深化对主题的理
解;组织学生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开展以美术为主题的调
查、考察活动,运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和方式辅助学习,拓展
学习资源和空间。
(4)美术鉴赏能力的养成是循环上升过程,每次鉴赏活动都可能
是诱发新体验、新发现的契机。因此,需要将基本问题和方法贯通于
不同学习单元、学习内容中,通过持续学习,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呈
12
│ 四、课程内容 │
现的基本问题、形式特征、艺术手法和重要细节的感悟和认识,从而
提高鉴赏能力。例如,美术形象与真实世界、作品表现与历史经典、
艺术个性与时代风尚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可以在不同主题的美术鉴赏
单元中重复出现,逐步深化学生的理解。
(5)积极开展小组学习,给每位学生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鼓励
不同审美感受、观点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学习如何表述、证明个人观
点,如何尊重、理解他人观点。注意保护学生在作品鉴赏中表现出的
个人独特见解,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以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
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运用多种知识、多种媒介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
受和理解。
(6)要求学生制作学习档案袋,将美术鉴赏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任
务书、调研报告、活动记录、文献资料、鉴赏与批评小论文、自我反
思与评价等以文本、表格、图像等形式存入其中,用以记录学生的认
知过程与学习成果,为学生对美术鉴赏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提供
证据和资料。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美术表现内容系列
在美术表现内容系列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持续理解下列基本
观点:
1. 运用各种媒材与技术创造视觉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和美化
生活,是人的基本行为之一。
2. 理解和运用不同的空间形态,是美术表现的基础。
3. 艺术家和设计师运用观念、素材、媒材、形式、结构和各种
美术制作方法进行实验和创作。
4. 获得美术表现的效果和社会价值,一般需要经历感知、思维、
13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想象、制作、交流、评价和应用等过程。
5. 创造是美术的特征,也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创造力可
以通过美术活动得到培养。
模块1 绘画
【内容要求】
绘画是运用线条、明暗、色彩等手段进行描绘,创造出不同形
态的艺术形象,以反映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的美术
门类。
本模块学习内容由速写、素描、油画、丙烯画、水彩画和版画等
组成。
1.1 识别不同的画种(如速写、素描、油画、丙烯画、水彩画、
水粉画、版画和中国画等),了解其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根据题材内
容对绘画进行分类(如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静物画和
风景画等),认识其各自的特征。
1.2 选择优秀作品进行临摹,通过整体而细致的观察、分析和比
较,认识画家在造型、色彩、比例、构图和情境营造等方面的艺术匠
心,以及作品的形象特征、表现方式和结构关系。
1.3 通过对静物、风景、人物等的写生训练,了解一般的绘画写
生步骤和相关的绘画技巧,初步掌握1—2种绘画方法,运用线条、
明暗和色彩基本准确地表现对象的形体、比例、结构、空间、色彩关
系及人物动态。
1.4 认识构图在绘画表现中的作用和意义,运用不同的构图形式
进行画面布局和安排,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掌握基本的画面构成
规律,形成整体处理画面的能力。
1.5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了解创作构思的过程和方法,运用
再现、表现及象征等方式进行绘画创作的练习,将对生活的体验和认
识带入创作的情境之中,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
14
│ 四、课程内容 │
1.6 通过对自己的创作进行描述和讨论,并与名家作品进行比
较,研究绘画创作的特点与表现规律,认识绘画表现形式、技巧、风
格的特征,探索绘画与社会、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提示】
(1)绘画模块的内容较多,教学时应该避免面面俱到、浅尝辄
止。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条件选择开设其中的一些门类,帮助学生
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较深入的体验。通过对某一两个绘画门类的教
学,引导学生触类旁通,认识和掌握绘画表现的共性特征、基本规律
和学习方法。
(2)通过绘画鉴赏活动,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使他们形成学习
绘画创作的基本观念。通过组织学生对不同门类优秀绘画作品的观看
和赏析,帮助他们了解艺术家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时代与趣味的关
系、主题与风格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技法与情感的关
系。同时,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绘画技法、样式和风格。
(3)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空间与造
型意识。结合具体的绘画技能学习,以提示和讲解的方式,训练学生
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整体、比较的观察方法,从大小、
远近、高低、明暗和虚实等关系中认识物体的存在和运动状态,提高
对形象和形式特征的感悟与提炼能力。
(4)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绘画创作与技法学习的辩证关系,以增强
学习的目的性。因此,应尽可能引导学生根据创作的需要选择和学习
相关的绘画技法,同时也需要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独立练习,掌握
基本的绘画技法。
(5)开展命题或自选题的创作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对主题的思考
和探索,尝试主题性绘画创作,引导学生经历联系生活、搜集素材、
学习借鉴、构思构图、选择媒材、绘画创作和展示交流等学习过程。
在主题性创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在选择题材、确定主题、
15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运用表现方法和形式等方面表现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应该给
予学生适当的建议、提示和指导。
(6)通过临摹、写生、默写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对技法理论、
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通过不同的绘画练习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不同的绘画构图方法,懂得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
的运用以及透视、比例、结构和色彩知识,体验和学会不同工具和材
料的使用方法,以及绘画技法表现的程序和要点。
(7)在绘画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评价活
动。运用学习档案袋、展示及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
形成观察、反思和评价的能力,发现自身、他人(包括艺术家)的作
品的不同特点。尤其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创作过程及作品的解
释、分析和评价,加深对绘画创作规律的理解,开阔眼界,提高绘画
鉴赏和创作水平,形成创造性思维,为进一步的绘画学习做好铺垫。
模块2 中国书画
【内容要求】
中国书画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中国画、书法(含篆刻)艺
术的统称。利用中国画、书写和钤印的材料、工具,以线造型、追求
神韵、讲究意境是其鲜明的艺术特征。
本模块学习内容由中国书画材料工具及形式特点、中国画基础知
识与技法、书法和篆刻基础知识与技法、中国传统书论和画论基础知
识等组成。
2.1 了解并掌握中国书画必备的笔墨纸砚、中国画颜料、刻刀、
印石和印泥等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其独有的文化特性。
2.2 通过对中国画经典作品的赏析,知道中国画的不同门类、艺
术风格,以及款识、题跋、钤印、装裱等在体现中国画艺术特征和审
美趣味方面的独特作用。
2.3 通过对书法、篆刻经典作品的赏析,了解书法、篆刻作为中
16
│ 四、课程内容 │
华传统文化象征的意义,认识书法、篆刻的种类和不同艺术风格,以
及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独特的学习和创作方式。
2.4 了解不同书体(如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篆
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式,通过书法、篆刻的临摹与创作练习,体悟
中国书法、篆刻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趣味。
2.5 通过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的临摹和创作练习,学习中国
画的笔法(如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点厾、皴擦等)、墨法(如
渲染、积墨、破墨等)和布局等,加深对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的
理解。
2.6 选择合适的题材和主题,综合运用绘画、书法、篆刻等知识
和技法,结合诗词意境进行中国书画创作,并运用中国书画的独特装
裱方法,体验中国书画的完整创作过程。
2.7 通过专题展览、校园艺术节、网络作品展示等形式,进行展
示和交流,并运用所学的中国传统画论、书论基础知识和相关术语进
行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进一步激发学习中国书画的兴趣,加深
对中国书画艺术的理解。
【教学提示】
(1)中国书画是以动手实践为主的学习模块,因此在教学中应鼓
励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和创作活动获得对中国书画艺术魅力的体验和
感悟。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书画教学不能限于单纯的技法训练,必须
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学习过
程与方法,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书画的程式化特征、基础知识、创作过
程和展示方法,可以将选择临摹某种字体、某类中国画作为学习中国
书画的起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中国书画独特程式的
认同和喜爱,理解中国书画与中国文化传统、姊妹艺术和其他美术门
类的关联性。
(3)学习中国书画,既需要了解毛笔、宣纸、墨等工具材料的特
17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性,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还必须认识中国书画艺术的文化特质。因
此,除了进行基本的技法训练外,更要在中国文化情境中,通过体验
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运用中国书画的工具和形式表达自己
的感受、情感和思想。
(4)提倡以临摹和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中国书画教学,帮助学
生从“线条表现性”入手理解中国书画。还要让学生认识中国书画艺
术的综合性特征,学习诗词等文化知识,并不断地体验生活,以便更
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国书画。
(5)通过鉴赏和临摹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研究某些中国书画作品
产生的背景、艺术家生平、艺术特点和创作观念等,通过描述、分
析、解释和评价的方法鉴赏经典书画作品,归纳其特有的艺术语言。
在创作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经常对照经典作品,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
的作品。
(6)倡导主题性研究学习,鼓励学生采用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
方式,对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综合运用绘画、书法、篆刻的知
识与技能,甚至文学知识,并融入自己的文化理解和生活经验,完成
作品的创作、装裱、展示以及评价和交流,体验中国书画创作的完整
过程。建议使用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对中国书画的学习和创作的过
程及结果,为持续学习中国书画提供动力。
模块3 雕塑
【内容要求】
雕塑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敲击、焊接、装
配和编织等手段,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
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美术门类。
本模块学习内容由雕塑概述、中外传统雕塑和现代雕塑等组成。
3.1 认知雕塑具有不同的材质效果和立体造型的特点;分辨圆
雕、浮雕和透雕等种类;了解雕塑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社会价值,以及
18
│ 四、课程内容 │
雕塑与环境的关系。
3.2 学习运用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方法,用相关术语从材
质、造型、主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创作观念、象征寓意和文化
背景等方面鉴赏雕塑作品,联系人文、历史等知识写出鉴赏报告。
3.3 选择某种雕塑样式或风格的经典作品为样本,研究其材料、
工具、技法方面的特征以及雕塑家的创作观。通过临摹或实验性创
作,学习雕塑技法,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有意义的主题(或社会热点
问题),大胆创意,对照经典,不断完善,创作出自己的雕塑作品。
3.4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写出有见地的创
作小结,恰当地评价自己的作品,增强爱国情感,学会尊重人类文化
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教学提示】
(1)雕塑有着丰富多样的材料、工具、加工方法和创作过程,不
同的雕塑类型既有相似的创作过程,也有雕、刻、塑以及堆、焊、敲
击、编织等不同的制作方法。因此,要通过雕塑模块的教学,培养学
生的立体造型意识、材料的使用能力以及动手创作的能力,使他们能
运用雕塑知识与技能,创作出自己的雕塑作品。
(2)在学习“雕塑概述”时,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所见过的雕塑,
描述其所属类型、所处的场合、意义和价值。如纪念性雕塑,具有城
市地标性质;小型竹雕、面塑等,属于民间艺术或“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需要传承与保护等。让学生先感性认识身边的雕塑及其作
用,然后通过课堂学习,归纳雕塑艺术的特点、种类、发展脉络和社
会价值,理解雕塑与环境的关系。
(3)指导学生学会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鉴赏方法,从雕塑
的形态(材质、造型、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主题、文化背景和
创作观等方面,由表及里地分析作品,学习雕塑作品鉴赏。
(4)根据学生的喜好,形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如彩塑组、浮雕
19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组、综合材料组等)。在小组内,学生进一步讨论相关作品的形态、
主题、文化背景和创作观等,反思、调整并确定自己所选的样本。学
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法学习雕塑技法,并尝试完成一件以模
仿为主的作业,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5)与学生共同讨论,联系社会与现实生活,选择一个有意义的
创作主题和任务,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作较大的综合材料
雕塑,或有地方文化特点的群雕作品,也可为校园或社区创作一个雕
塑作品。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创作任务搜集素材、借鉴经典、设计草
图、寻找材料、制作小稿或实验性作品、完成并展示雕塑作品等,体
验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
(6)引导学生关注雕塑的材质。不同的材料不仅有不同的美感,
而且具有不同的寓意或象征。要鼓励学生发现或利用身边的雕塑材
料,如鹅卵石、纸浆、树根等,也可以在雕塑作品表面用颜色、材料
仿造花岗岩、青铜、铝合金和木质等不同材质效果,提高作品的艺术
表现力。
(7)组织学生讨论作业评价方案,具体包括根据学习目标分解出
具体的评价指标(如材料、主题、创作观、形式感、造型、表现技巧
等)、分配评价权重、讨论评价方式等。通过形成评价方案,明确和
强化学习目标。然后组织学生评价每件雕塑作业,不但让学生知道各
自的优点和不足,而且学会评价,以推进后续的学习。
(8)在各阶段的自我评价表中列出具体要求,让学生不断反思,
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给出自评成绩,再写一份雕塑学习和创作小
结,从而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最后,汇总学生的学习档案袋、班
级互评成绩、学生自评成绩、学习小结等,进行总结性评价。
(9)举办学生雕塑作品展,优秀作品可长期陈列。这不但有利于
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而且能营造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全校学生
的美术学习兴趣。也可以组织全校性的雕塑作品大奖赛,让学生(或
其他教师)一起评出单项奖、综合奖等,鼓励优胜。
20
│ 四、课程内容 │
模块4 设计
【内容要求】
设计是在造物活动中,根据一定的功能和审美要求进行创意性
构想、计划的艺术门类。设计效果一般通过图样或模型的方式加以
呈现。
本模块学习内容由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等组成。
4.1 通过观看和欣赏优秀设计作品,了解设计的概念与内涵、范
围与种类,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关系,知晓设计所具有的科技与艺术
性、功能与生态性等基本特征。
4.2 学会恰当地使用设计术语,依据形式和内容的定位,从功能
和审美的角度,通过讨论与交流的方式评价设计作品,表达自己的态
度和观点。
4.3 以情境体验获得新的发现,运用联想、发散、归纳和逆向等
思维方式,对形象进行组合、置换、变异、转化、正负形和矛盾空间
等创意练习。
4.4 通过鉴赏优秀设计作品,认知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
环境设计的完整设计过程,如确定任务或主题、绘制方案、合理选
材、手工制作和评价验收等,并领悟特定形式显现的功能定位与审美
倾向。
4.5 确定一个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运用绘图方式,选择招贴、
标志、书籍、包装等设计种类中的一项,以特定的设计要素、方法、
程序及合适的材料,学面或立体等方式,完成图形和字体结合
的视觉传达创意设计。
4.6 通过社会调研发现生活中的不便,综合考虑功能与适用、经
济与美观、生态与环保,以及使用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和个性等因
素,依照产品设计的程序和方法,选择生活器物、家用电器、服装服
饰和交通工具等设计种类中的一项,学习以手绘、计算机软件绘制
21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效果图或制作模型等方式完成产品创意设计,并辅以对功能的文字
说明。
4.7 针对一套自己熟悉的居室,综合考虑房间的形态、结构与尺
寸,按照不同生活功能的区位,合理安排平面布局,以手绘、计算机
软件绘制室内平面图、透视效果图或制作立体模型等方式,完成以家
具和陈设为主体的室内创意设计,并辅以材料、采光、照明和色彩选
择的文字说明。
【教学提示】
(1)设计通常包括思考、表达和制作的完整过程。因此,应该通
过阅读和鉴赏活动,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相关知识,认识设计活动以生
活体验中的问题为导向,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
程,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好的设计”的概念和标准。要让学生
广泛地接触材料,认识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提高构思、策划、绘图和
制作能力,逐渐形成设计意识。
(2)设计创意的根本在于思维,设计思维通过图样表达形成方
案,并最终经由材料与工艺的抉择,通过制作的产品实现价值。因
此,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迪学生创意思维的艺术性,又要明确要求合
理运用材料与制作工艺的科学性,强调从思维到表达一体化的系统性
教学。
(3)倡导面向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开放性教学。倡导选择便于体
验的身边物品与环境,充分考虑社会现象与时代需求的设计主题,创
设不同情境进行设计教学,以体现教学内容和创意实践的开放性。为
此,教师既要遵照教科书提供的理论与方法,又要充分利用当地资
源,因地制宜实现符合实际的实践教学。
(4)因为审美取向与功能定位的不同,同一设计主题的成果会呈
现出形式与内质的多元性。比如,面对不同人群,一件产品虽然实
用,但不一定适用。因此,应多开展基于拓展设计主题与内容的多元
22
│ 四、课程内容 │
性教学。面对设计课题时,既可选择同一内容的主题,也可选择不同
内容的主题;完成设计作品时,既可以用相同材料、工具与方法,也
可以用不同材料、工具与方法。
(5)创意竞争与分工合作是设计活动的基本行为方式,可以采用
综合性设计项目的命题、限定时间的个人创意表达以及优选方案的民
主评价,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分组完成优选方案的制作。组织课题作
业交流和展示的课堂教学,通过创意表达、选材制作、展示评论的过
程,以包容自由想象、友善建议和客观批评的评价态度,使学生形成
自信与理解的态度,建立设计行为的责任心和文化精神。
模块5 工艺
【内容要求】
工艺是设计创意的物化,指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
和技术。
本模块学习内容由不同材料的传统手工艺及其制作技艺等组成。
5.1 通过对当地或其他地区各种手工艺品的认知和鉴赏,识别手
工艺的品种与艺术特色,加深对手工艺和工匠精神的理解,形成对中
国传统手工艺,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认同。
5.2 认识不同手工艺品的材质、造型、色彩和制作方法,探索其
与功能性、审美特征和现代生活的关系。
5.3 以搜索和调查的方式,了解并记录当地或其他地区不同手工
艺品的艺术风格、适用功能、发展脉络以及艺人事迹、地域民俗,认
知手工艺品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探索其象征和历史意义。
5.4 了解一种或多种手工艺(如陶瓷工艺、木工工艺、剪纸工
艺、纸浮雕工艺、印染工艺、编织工艺和金属工艺等)的造型规律和
独特技艺,学会使用至少一种手工艺的制作工具,合理使用材料,按
照工艺流程,运用基本技能进行制作,形成使用手工艺语言进行设计
和制作的能力。
23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5.5 学会运用手工艺的基本术语来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自己
和他人的工艺作品,并运用学习档案袋保存学习资料,记录整个学习
过程。
【教学提示】
(1)在教学中融入历史、生活和社会知识,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
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文化情境中认识手工艺的特征和
表现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建议建立校外手工艺作坊,通过实
践活动、主题探究和兴趣选修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
(2)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开展
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办工艺讲座、调查地方工艺、参观历史和
民俗博物馆、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民间艺人等,以内外结合的
课堂教学与综合活动构建有效的手工艺教学体系。
(3)请教当地的知名工艺师、民间艺人,发掘家乡和其他地区手
工艺的内涵。从文化和历史的层面解读当地手工艺的价值和特色,激
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家乡手工艺的情感,帮助他们掌握传承与保护本土
文化遗产的方法,促进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自觉。
(4)强调工艺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
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工艺的独特价值,形成用工艺的方法解
决生活和学习中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
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5)提倡深入民间进行社会调查,搜集手工艺品及相关的图像、
影像资料,结合相关的起源传说、神话故事、趣闻轶事、象征意义和
图腾崇拜等文化现象,对其功能、形态、色彩、材质、制作方法及独
特的审美品质进行分析和认识。
(6)以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基点,按照手工艺内容的要求组织教
学,让学生通过选题、借鉴、搜集素材、设计草图、寻找材料、制
作、完善和展示等方式体验创作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知识与
24
│ 四、课程内容 │
技能的难易程度,注意知识与技能的递进和迁移。
(7)增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形象化、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
运用实物、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和模型等进行直观
教学,并努力创造条件,开发和制作相关课件,利用多媒体、网络开
展教学。
模块6 现代媒体艺术
【内容要求】
现代媒体艺术是指运用多媒体设备与技术表达观念、思想与情感
的新兴艺术种类。多媒体设备与技术主要包括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
机设备与技术、互联网传播设备与技术三大类。
本模块学习内容由摄影、摄像、数码绘画和数码设计等组成。
6.1 知道现代媒体艺术的内涵及主要表现手段(摄影、摄像、数
码绘画和数码设计),了解其科技、艺术和人文理念相结合的特征,
既需要掌握现代数码媒体技术,又需要艺术感悟、造型和设计能力,
还需要深度的人文思考和社会关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的媒
介类型进行比较和判断,认知其各自的技术特点。
6.2 了解现代媒体艺术创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如摄影、摄像或数
码绘画作品中的对角线、垂直线、水平线、S形和三角形构图,摄影
中的光圈、焦距、景深和快门,摄像中的“推、拉、摇、移、跟”以
及镜头转换等拍摄技巧,数码绘画与数码设计所需的软件知识等。
6.3 通过欣赏和练习,自主地分析摄影、摄像中美术语言的运用
(如光、色、构图、远近和虚实等),挖掘其独特的形式美感及其背
后的文化内涵;尝试运用“构成、空间、时间、行为、声音、光线和
符号”等基本的媒体要素及视觉表现语言进行媒体艺术的基础练习。
6.4 在鉴赏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尝试对某一题材(如风景、人
物、花卉、静物和校园生活等)进行摄影活动,并通过后期技术创作
兼具内涵和美感的摄影艺术作品。
25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6.5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合适的生活主题或社会议题编写场
景剧本并进行拍摄,通过编辑和后期加工处理,制作具有生活情趣且
表达自身情感和思想的微电影作品。
6.6 了解和使用更多的形式进行综合性的艺术表达,如电影、新
闻报道、纪录片、广告、音乐视频、动画、游戏视频和其他组合形
式等。
6.7 通过教师的演示和示范,知晓常用的数码设计软件,运用网
络或其他方式搜集各类图形资源,进行数码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
计或三维立体设计)。
6.8 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数码绘画的艺术探索,学习数码绘画的
要素和方法(如构图、造型、色彩、质感、笔触和步骤等),并尝试
创作新颖的数码绘画作品。
6.9 了解现代媒体艺术在装置艺术、影像装置 / 录像装置、互动
媒体上的运用及观念表达方式,分析其创意的来源及特殊的造型手段
和方式。
6.10 了解不同种类现代媒体艺术的造型规律和独特技艺,尝试
运用多种工具、软件和媒体艺术语言去进行综合性的表现、设计及创
作,也可采用移动学习,尝试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与现代媒体
艺术相关的学习与创作。
【教学提示】
(1)运用小组讨论或合作交流的方式,对优秀的现代媒体艺术作
品进行分析、归类,思考其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指导学生深入发
掘作品的内涵、形式、创意和技巧,并尽可能用专业术语进行分析和
评判,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强化问题的设计及引导,在具体问题(如主题选择、创意来
源、造型技巧、工具材料和文化思想等)的提示下,引导学生掌握基
本的现代媒体工具、手段与造型的方法,并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师
26
│ 四、课程内容 │
生共同体验媒体,尝试艺术创作,享受过程的乐趣。
(3)指导学生开展基于主题的学习活动,选择贴近自身生活经验
的表现主题(如健康、环保、家庭、校园生活等),积极尝试并运用
新颖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情感。指导学生利用照相
机、摄像机或计算机技术制作带有情节性的作品,并与同学交流、探
讨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进。
(4)引导学生开展任务驱动式的学习,与学生共同制订学习任务
书,帮助他们经历调查、探究、试验、制作和评价等阶段,以个人或
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媒体素材进行搜集、加工、整理,融入媒体艺术的
观念,创造具有新意的作品。
(5)配合具体活动任务或课题的需要,指导学生拍摄、搜集各种
相关素材,探索主题和事件的意义,研究问题的答案,进行研究性学
习结果的展览及演示,并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现代
媒体艺术作品,进而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6)引领学生积极关注在信息化环境下社会生活及信息科技等领
域内的最新知识与表现技能,强化跨界探究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融会
造型艺术、计算机语言和网络技术等手段和方法,理解现代媒体艺术
是科学、艺术与人文理念的综合。
(三)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倾向和个性发展需要而设置,由五
个模块构成,主要供报考高等学校美术或设计专业的学生选修,也可
满足学生其他的发展需求。
27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模块1 美术史论基础
【内容要求】
美术史论基础由美术基础知识和美术史常识两部分学习内容组
成。美术基础知识包括美术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美术史常识包括中
外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风格、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教学提示】
(1)将教师讲授、学生自主阅读等方式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认知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鼓励学生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进行表
达和交流,结合对具体作品的鉴赏,在特定的语境中加深对其内涵的
理解。
(2)通过讲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以观看视频、参观美术
馆(博物馆)和当地的文化历史遗迹、组织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了
解中外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形成知识框架,进而学会分辨不同的风
格流派,了解美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
(3)以主题和任务驱动的方式,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个人
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各种途径搜集资料,研究美术与自然、社会
和个人的关系,联系文化情境,对美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写出
研究报告,并进行发表和交流。
模块2 速写基础
【内容要求】
速写基础由速写方法、人物速写和风景速写等学习内容组成。速
写方法包括速写的工具和表现方法;人物速写包括人物的比例与运动
特征、重心与动态线、画法步骤等;风景速写包括景物的取舍与构
图、画法步骤等。
28
│ 四、课程内容 │
【教学提示】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籍、搜集资料和组织讨论等方式,结合
适当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认识速写的特点、作用和价值,体会速
写工具、材料的性能,认知速写的步骤和要领。
(2)通过示范、指导范本临摹和现场写生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
关于人物和风景速写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物体形象特
征的观察、捕捉和表现能力。
(3)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鼓励学生进行练习,并在练习的
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提供适当的技法指导,
帮助他们不断提高速写水平。
模块3 素描基础
【内容要求】
素描基础由素描基础知识和素描写生等学习内容组成。素描基础
知识包括素描的概念、作用、材料与工具、观察和表现方法等;素描
写生包括静物写生、风景写生和人物写生等。
【教学提示】
(1)通过讲解和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
念,并在欣赏优秀素描作品的基础上,认识素描的作用和表现方法。
以教师示范和学生临摹优秀素描作品等方式,引导学生汲取中外画家
的素描表现技法,并通过课堂写生加以体会。
(2)结合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逐渐
学会整体的观察和描绘。明确静物写生、风景写生、人物写生的要
求,体悟各自的表现特征,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素描形式和技法
表现对象的特征和自己的感受。
(3)通过启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提供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
将素描技法与思想、情感的表达相结合,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素描的
29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不同表现方式。在素描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鼓励学生以自评、互评的
方式形成反思能力和评价能力,推动持续的素描学习。
模块4 色彩基础
【内容要求】
色彩基础由色彩知识和色彩写生(以水彩画或水粉画的方式进
行)等学习内容组成。色彩知识包括色彩在创作和设计中的作用、色
彩产生的原因、色彩的调配、色彩与情感的关系,以及色彩在不同文
化中的应用等;色彩写生包括静物写生、风景写生和人物写生等。
【教学提示】
(1)以讲授、讨论或让学生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的基
础知识(如色彩的产生、条件色、色调和色彩的冷暖);通过欣赏作品
范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在创作和设计中的作用及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尤其要关注艺术家在作品中通过色彩对人文、情感和审美趣味的表达。
(2)引导学生以临摹的方式感悟色彩变化、色彩调配、色彩应用
的规律和色彩的情感性及画家的表现方式,辅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并通过简单练习,训练学生的色彩调配能力。在此基础上,可增加练
习的强度,结合水彩画或水粉画的工具材料特性,要求学生遵循写生
步骤,进行静物、风景和人物的写生。
(3)通过启发学生的感受和提供文化背景知识,鼓励学生在写生
中传达自己的感受、思想和情感,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此外,在色
彩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以自评、互评的方式形成反思能
力和评价能力,以提高他们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模块5 创作与设计基础
【内容要求】
创作与设计基础由美术创作和命题设计等学习内容组成。美术创
30
│ 四、课程内容 │
作包括创作知识、生活观察和体验、题目理解、素材搜集与选择、表
现过程等;命题设计包括任务理解、调查分析、创意构想和设计表
达等。
【教学提示】
(1)本模块的学习具有显著的思想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特征,旨
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生活经验、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和知识与技能,
完成美术创作与设计任务的能力。因此,教学应该集中于拓展生活经
验、增加思想积累、训练思维方法,以及选择、运用美术创作与设计
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可以带领或鼓励学生进入生活情境进行观察、
体验、写生和记录,也可以通过对多种题材、主题内容的视频观摩及
访问交流等方式,丰富和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通过关注现实、文本
阅读、问题讨论、议题思考等活动,加深他们对社会文化与生活需求
的认识,丰富和深化思想。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开展经常性的思维
(联想、想象、聚敛、发散、直觉和逻辑)训练,结合美术创作与设
计的方式(如绘制小草图或创意设计草图等),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和解决美术创作与设计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问题情境中,联系特定
的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目的性。
(2)由于大多数美术创作与设计都是基于特定题目进行的,因此
正确地理解题意成为完成美术创作与设计的关键。首先,应该经常进
行这类训练,列出一些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者通过小组讨论,让
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从而学会正确理解题意,准确把握题目的指
向。其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生活、思想积累,综合各种思维方
式,尝试提出创作构思或设计创意,并以草图呈现;同时,让学生通
过各种途径搜集不同艺术家或设计师针对类似题目的创作或设计,以
启发构思或创意,并学习和借鉴表现方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修
改、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构思和草图,运用已有的(或根据需要补充
的)美术创作与设计知识与技能进行正式的创作或设计。
31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3)美术创作与设计是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过程,不断地自我反思
和听取他人的意见是推进思想和创造的有效方法。因此,应该提出一
些问题或思考路径,鼓励学生深化和拓展自己对美术创作与设计的想
法、观点和表现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互相进行评
价和交流,吸取有益的建议,激发灵感和创意,改进和优化表现效
果。应帮助学生养成反思和耐心倾听的习惯,并将其运用于美术创作
与设计领域,甚至运用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此外,应该认识到
创造性与个性相关,需要在美术创作与设计活动中尊重和保护学生的
个性。
32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
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见附录1),
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
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
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二)学业质量水平
【必修课程】
模块 美术鉴赏
水平 质量描述
1-1 能根据材料、工具、技法或题材内容区分不同的美术门类,并说
1 明其不同的特点。(素养1、2)
1-2 能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基本脉络。(素养1、5)
33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续表
水平 质量描述
1-3 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外美术作品,根据对称、均衡、节奏、比
1 例、对比、统一和变化等形式原理对作品进行分析。(素养1、3)
1-4 能与同学交流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想法和观点。(素养1、3、5)
2-1 能比较、分析中外传统美术在材料、技法和风格特征方面的基本
差异。(素养1、2、3)
2-2 能选择几幅中外美术作品,搜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家的生平
资料,分析、研究作品中所隐含的文化信息。(素养1、5)
2 2-3 能分析和判断生活中的一些美术现象,如分析自己对动画、漫画
喜欢的原因等,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素养1、3)
2-4 能搜集各种资料,与同学共同研究与讨论社会和文化环境是如何
影响美术作品的,理解并尊重他人对艺术现象的不同理解和解读方
式。(素养5)
3-1 能选择几幅中外美术作品,搜集相关资料,从其创作观念、造
型、色彩和技法等方面区分不同艺术风格、不同流派的特点。(素养
1、2)
3-2 能通过调查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视觉文化现象,撰写调查报告或
评论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素养1、3、4)
3
3-3 能选择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探
讨其不同的艺术特点与本民族文化历史的关系,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
和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1、5)
3-4 能分析、讨论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为社会发展发挥的作用
与作出的贡献。(素养5)
【选择性必修课程】
模块1 绘画
水平 质量描述
1-1 能大体区分不同的画种,如速写、素描、油画、丙烯画、水彩
画、水粉画、版画和中国画等,了解不同画种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
(素养1)
1 1-2 能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对事物进行描绘,表达自己的想法。
(素养2)
1-3 能运用整体和比较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表现。(素养 1、
2、4)
34
│ 五、学业质量 │
续表
水平 质量描述
1-4 能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艺术家作品,并说明其理由。(素养 1、
1
3、5)
2-1 能区分不同的画种,并能根据绘画的题材内容进行分类,如风景
画、静物画、历史画和肖像画等。(素养1)
2-2 能运用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描绘与创作,并记录自己的创作过程
或想法。(素养2、4)
2
2-3 能了解几种绘画构图形式,如三角形、S形、十字形、X形、圆
形、垂直线和平行线,并选择作品进行分析。(素养1、3)
2-4 能选择不同画种的作品,说明其不同的特点及其与文化背景的关
系。(素养1、5)
3-1 能运用美术语言、构图知识,对不同画种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解
读。(素养1、3)
3-2 能运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对事物进行描绘,并根据主题进行有创意
的创作,用草图、照片和文字记录自己完整的创作过程和想法。(素
3
养2、4)
3-3 能选择某一画种,如油画、版画和年画等,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研
究其基本脉络,学会尊重并理解艺术是如何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
贡献的。(素养5)
模块2 中国书画
水平 质量描述
1-1 能区分中国画中的工笔、写意、设色和水墨等形式,以及人物
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等表现题材。(素养1)
1-2 识别中国书法中的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素养1)
1 1-3 能掌握临摹中国画山石、树木和花鸟的一些基本画法;能选择
篆书、隶书、行书或楷书的字体,按照其笔法和结构进行临摹。(素
养2)
1-4 能感受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素养3、5)
35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续表
水平 质量描述
2-1 能说出中国画发展的基本脉络,知道中国书法的大体演变过程。
(素养1、3、5)
2-2 能借鉴古今书画家的技法和创作方法,通过临摹和吸收进行创
2
作,并与他人交流学习体会。(素养2、4)
2-3 知道中国画艺术“以线造型,以形写神,追求神似,讲究意境”
的造型规律和特点。(素养3、5)
3-1 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画家作品,分析其用笔和用墨,如中锋、
侧锋、顺锋、逆锋、点厾、皴擦,以及墨色层次的不同变化等。(素
养1、3)
3-2 能运用传统的中国书画技法,创作一幅中国画或书法作品。(素
3 养2、4)
3-3 能从文化角度,选择古今书画家的作品进行研究,探讨其继承
与创新的关系。(素养5)
3-4 能运用所学的中国书画艺术知识与技能,美化生活与环境。(素
养2、3)
模块3 雕塑
水平 质量描述
1-1 能区分圆雕、浮雕、透雕的不同特征,了解雕塑所使用的不同
材料和肌理效果。(素养1)
1-2 能用泥材捏塑带有模仿性的雕塑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制作的体
1
会。(素养2)
1-3 能用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方法鉴赏雕塑作品。(素养1、
3、5)
2-1 能选择雕塑作品,说明雕塑家如何根据主题、造型、比例和光
线来考虑放置地点和周围空间环境等。(素养1、3)
2-2 能选择泥、草木、织物或废弃物等材料,构思创作具有一定新
意的雕塑作品,并记录自己的创作过程。(素养2、4)
2
2-3 能用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方法鉴赏雕塑作品,发表、交
流自己的看法。(素养1、2、3)
2-4 能欣赏和理解传统的或现代的、抽象的或具象的雕塑作品。(素
养1、5)
36
│ 五、学业质量 │
续表
水平 质量描述
3-1 能说出中外传统雕塑艺术之间的主要差异,了解中外雕塑艺术
的基本发展脉络。(素养1、3)
3-2 能借鉴雕塑家的创作观念和技法,选择适合的材料创作具有一
3 定新意的雕塑作品,并用草图、照片和文字记录自己的创作过程和
想法。(素养2、4)
3-3 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外雕塑作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进行分
析和评价,形成有见地的审美判断和理解能力。(素养1、3、5)
模块4 设计
水平 质量描述
1-1 能运用设计术语,分析、比较设计作品,了解不同的设计意
图,激发设计思维。(素养1、3、4)
1-2 能利用传统和现代的媒材、工具与方法,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
1
有创意的设计活动。(素养4)
1-3 在创作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想法。(素养
2、3、5)
2-1 能从形式与功能、材料与结构、风格特征以及发展脉络来分
析、区别各种形态的设计,拓展设计思维。(素养1、4)
2-2 能根据要求,选择适合的媒材、工具与方法,通过联想和想象
进行有创意的设计。(素养4)
2
2-3 能用草图、照片和文字记录自己的创作过程与想法,养成认
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素养2)
2-4 能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意图,探讨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优化自己的作品。(素养2、3、5)
3-1 能从文化角度分析不同国家的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拓展设计思
维,提高设计意识。(素养1、4、5)
3-2 能根据特定的主题或内容,通过发散性思维,生成和构想创作
3 意图,进行有创意的设计。(素养4)
3-3 能用草图、照片和文字记录自己的创作过程与想法,并在与同
学的交流和讨论过程中,不断反思、修改和优化自己的作品。(素
养2、3)
37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续表
水平 质量描述
3-4 能运用所学的设计知识与技能以及所获得的审美经验,来美化
生活与环境。(素养2、3)
3
3-5 能选择自己的设计作品与同学一起策划和举办展览,进行展示
和交流。(素养2、5)
模块5 工艺
水平 质量描述
1-1 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品种与艺术特点,形成对传统手工艺的爱好
与兴趣。(素养1、3)
1 1-2 能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具制作手工艺作品,体会传统手工艺的
制作流程和特点。(素养2、4)
1-3 能意识到中国传统工艺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素养3、5)
2-1 知道传统手工艺能够反映一定地域和民族的文化习俗、生活方
式和审美观念。(素养1、3、5)
2-2 能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多种传统手工艺作品,体会传统
2
手工艺的制作流程和文化内涵。(素养2、5)
2-3 能调查、了解当地或其他地区的传统手工艺,用摄影、摄像或
文字进行记录,与同学相互交流。(素养1、3、5)
3-1 能选择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从材料、造型、色彩以及
制作方法方面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对手工艺设计的影响。(素养1、
3、5)
3 3-2 能提炼和归纳传统手工艺设计的文化元素,并运用到自己的创
作中。(素养2、4、5)
3-3 能调查、了解当地或其他地区的传统手工艺设计,用摄影、摄
像或文字进行记录,并写成调查报告进行交流。(素养1、3、5)
38
│ 五、学业质量 │
模块6 现代媒体艺术
水平 质量描述
1-1 能针对摄影、摄像或数码绘画作品,说出几种构图形式,如对
角线、垂直线、水平线、S形和三角形构图等。(素养1、3)
1-2 能利用照相机或摄像机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拍摄。(素养2、4)
1
1-3 能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设计、绘制作品,并与同学交流数
字媒体技术的特点。(素养2、4)
1-4 能认识到现代媒体艺术对传统美术概念的改变。(素养5)
2-1 能根据光、色和构图来分析摄影、摄像或数码绘画作品。(素养
1、3)
2-2 能运用照相机或摄像机,根据主题,如风景、人物、花卉、
静物和校园生活等进行摄影、摄像,表达自己的感受。(素养 2、
2 3、4)
2-3 能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设计、绘制标志、广告和动漫等作品,
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想法。(素养2、4)
2-4 能认识到现代媒体艺术具有互动性和虚拟性等特点。(素养
2、5)
3-1 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现代媒体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阐述。
(素养1、3、5)
3-2 能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有关议题编写脚本,利用照相机、摄像
机或计算机创作带有情节性的作品,并与同学交流、探讨作品中
3
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素养2、
3、4)
3-3 能认识到现代媒体艺术是科学、艺术与人文理念的结合,理解
其为当代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素养2、5)
39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选修课程】
模块1 美术史论基础
水平 质量描述
2-1 能比较清楚地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并用于学习中的交流和讨
论以及分析和评价美术作品。(素养1、3)
2 2-2 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不同风格、形式与流派的作品,
能初步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并进行审美判断。(素
养1、3、5)
3-1 对中外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对主要的美术
风格、流派、艺术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理解。(素养1、3、5)
3-2 能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认识作品的风格特征和独创性,从而判
3 断其价值。(素养1、3、4)
3-3 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能从文化的角度对美术作品
进行分析和评价,了解美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美术与自然、
社会和个人的关系。(素养1、3、5)
模块2 速写基础
水平 质量描述
2-1 认识速写的作用和价值,知道速写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运用
速写的基本技能。(素养1、2)
2 2-2 较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比例、形体、动态以及风景,构图合理,
取舍恰当,具有速写的概括性,并显示一定的形式美感和个性特征。
(素养2、3、4)
3-1 认识优秀速写的特征,娴熟地掌握速写的步骤、要领和表现手
法。(素养1、2)
3 3-2 能在生活情境中观察和捕捉有意义、有美感的人物表情、动态
及风景,富有个性和创意地进行表现,并在经常性的速写活动中,
感悟生活的丰富和美好。(素养2、3、4、5)
40
│ 五、学业质量 │
模块3 素描基础
水平 质量描述
2-1 在认识素描的含义、作用和意义的基础上,能自觉学习素描的
基本技法。(素养2)
2-2 养成整体观察的习惯,能发现对象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运用
2 合适的素描技法,表现其外形特征、内在结构、光影变化和局部细
节。(素养1、2)
2-3 能较好地处理构图、结构、明暗和虚实等素描关系,并体现出
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审美趣味。(素养2、3)
3-1 具有整体观察的习惯,能把握素描的基本表现过程和规律,运
用素描的多种手段和技巧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刻画。(素养1、2)
3-2 有对画面整体关系的处理和把控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素养2、4)
3
3-3 能刻画出鲜明、生动和具有个性的绘画形象,显示出一定的思
想性和较高的审美品位。(素养2、3、4)
3-4 能认识一定的文化观和审美观与不同素描形式和风格之间的关
系。(素养3、5)
模块4 色彩基础
水平 质量描述
2-1 在具备色彩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色彩表现能力,基
本掌握水彩(水粉)画技巧。(素养2)
2-2 养成整体观察的习惯,运用合适的色彩表现技法,描绘色彩关
2 系和变化。(素养1、2)
2-3 有一定的构图能力,能独立完成色彩写生作品,表达自己对
事物的感受和个人的情感与思想,并体现健康的审美趣味。(素养
2、3)
3-1 掌握色彩基础知识,能自如地调配和运用色彩。(素养2)
3 3-2 具有整体观察的习惯,认识色彩写生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娴熟
地运用水彩(水粉)画技法深入刻画对象。(素养1、2)
41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续表
水平 质量描述
3-3 具备对画面整体关系的处理和把控能力,并显示出一定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素养2、4)
3-4 能描画出生动的绘画形象,显示出一定的思想性和较高的审美
3
品位。(素养2、3、4)
3-5 能认识色彩的社会属性以及一定的文化观、审美观与色彩表现
和风格之间的关系。(素养3、5)
模块5 创作与设计基础
水平 质量描述
2-1 知道美术创作与设计的意义及基本过程与方法。(素养2)
2-2 正确理解题意和任务,以一定的方式搜集素材、资料和数据,
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进行构思和创意。(素养1、2、
4、5)
2-3 通过借鉴优秀作品的构思、创意和表现方式,优化自己的构思
2
和创意,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和方法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和设计作品,
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或满足功能要求。(素养1、2、3、
4、5)
2-4 在问题情境中,运用基本的美术创作与设计的方法,解决美术
创作与设计问题。(素养1、2、3、4、5)
3-1 认识美术创作与设计的意义及过程与方法。(素养2)
3-2 正确理解题意和任务,以多种方式搜集素材、资料和数据,充
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积累,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
构思和创意。(素养1、2、4、5)
3-3 借鉴优秀作品的构思、创意和表现方式,通过不断反思和倾听
3
意见,优化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和方法独立创作
美术作品和设计作品,具有个性和新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审
美理想、文化理解或满足功能要求。(素养1、2、3、4、5)
3-4 在较复杂的问题情境中,综合运用美术创作与设计方法,解决
美术创作与设计问题。(素养1、2、3、4、5)
42
│ 五、学业质量 │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学业质量水平是阶段性评价、考试和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其
中,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水平一是学生在义务教育毕业水平基
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学习所要达到的;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
课程水平二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必修课程和
选择性必修课程水平三是对应高考或用于高等院校招生的学业水平等
级性考试要求。选修课程学业水平分为三级,一级水平与必修课程和
选择性必修课程水平二相当,本课程标准仅列出二、三级水平。
43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强调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明
确任务,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式获取知识与技能,并将其运
用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时逐渐形成美术学科的观念、
思维方式和探究技能。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性地获取知识与技
能、掌握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的基本
特征。其评价不仅针对学生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关注
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所体现出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以反馈和调控的方式确保教学目标的适宜性、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有效
性,并逐渐使学生形成反思、评价、调整与改进的能力。
1. 教学设计建议
(1)倡导主题性研究型美术教学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经历较完整的美
术鉴赏和创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需要改变单纯的知识与技
能传授者的角色和一课一练的教学习惯,形成创造性地策划、组织和
管理教学的“教学领导力”,学会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性研究型教学
44
│ 六、实施建议 │
设计。
教师应从现实生活情境中选择合适的主题,拟订深化思维的“基
本问题”,根据美术课程的特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明确学
习任务、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和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应鼓励学生探
讨主题和基本问题,搜集生活中的相关素材,通过完整的美术鉴赏和
创作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应组建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在
信息化环境下,通过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开展综合的主题性美术学习
活动。
同时,应根据教学目标建立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
价机制,按照各阶段的学习任务设计具体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指
导并监控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
(2)追求真实性学习结果
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强调联系现实生活情境,追求真实
性学习结果。真实性学习结果是一种开放的表现性目标,指教师提出
一项学习任务,不期望学生反应的一致性,而是关注学习结果的多样
性和个体性。此目标仍要求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同时又有机融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案例:融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的目标设计
创作一件题为《校园生活》、以人物为主体的小型彩塑作品(美
术表现)。
选择某件优秀彩塑为样本,欣赏并临摹学习彩塑技法(图像识
读、审美判断),观察、回忆校园生活并搜集相关素材,通过创意、
想象和制作(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完成作品,并写出创作体会。
体验中国民间彩塑传统与创作观,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
理解)。
然后,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主题、鉴赏、技法、构思、创作、展
45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评”等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和评价指标,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
确保教学目标以及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
(3)创设引发探究行为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包含问题的现实情境。它能激励学生有目的地选择
和获取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跨学科观念、思维方式和探究技能发
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科核心素养本
位美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关键。
问题是创设情境的核心,它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样的。在
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从情境中提炼问题,也可以将问题植入情境,
并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任务驱动。美术学习的问题情境可分为个人
情境、社会情境、生活与职业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创设
真实的学习情境;提供真实的活动和任务要求;提供学习指导和支
架;提供观摩艺术家作品、扮演多重角色的机会;支持协作性知识建
构;提供学习资源支持;促进自我反思;促进清晰表达;提供情境化
评价。
案例:始于问题情境的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情境:城市大型绿地广场建成没多久,路人就开始践踏小
草,在其中走出一条条小径。如何通过设计杜绝和改变这一现象呢?
1. 认清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了人们会践踏草地?
2. 搜集资料:通过观察、访谈和调查,统计单位时间里践踏草
地的人数,了解其原因。
3. 找准问题:绿地广场太大,给行走带来不便,没有考虑人们
普遍存在的走捷径的心理。
4. 解决问题:(1)将绿地广场设计成网格状,减少人们绕路的
不便;(2)在绿地广场的直角处添加石砖形成弯道或干脆将直角变成
圆角,顺应人们走捷径的心理。
5. 设计呈现:用手绘或电脑软件,完成设计草图,呈现功能与
46
│ 六、实施建议 │
美感相结合的设计意图和效果。
6. 调整完善:将设计效果图提供给同学或专业人士,并以口头
或文字方式说明设计意图,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
(4)用学习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设计和运用多种学习工具,有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
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以适应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例
如,可以设计针对整个主题学习的单元学习任务书、针对各具体学习
任务的学习单和评价表、针对学习过程与学习材料的学习档案袋等。
案例:单元计划和学习工具汇总
课题:《艺术心灵之旅——向画家学画肖像》
单元 子课题 课时 学习工具名称
第一 1. 学习任务书
探寻艺术——会欣赏 1课时
单元 2. 艺术作品赏析学习单
3. 选定画家学习单
第二
走进艺术——选画家 2课时 4. 小组合作工作单
单元
5. 艺术研究资料表
6. 研究作品的外观设计和制作学习单
第三
研究艺术——评画家 3课时 7. 展示和评价对作品研究的学习单
单元
8. 研究画家的作品自我评价量表
第四 9. 理解临摹的美术作品学习单
临摹艺术——学画家 3课时
单元 10. 临摹画家的作品评价表
第五
创作艺术——表感情 3课时 11. 我最想感谢的“他 /她”学习单
单元
第六
评价艺术——共分享 1课时 12. 学习心得表
单元
47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5)经历“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根据艺术家的工作(主题性创作、设
计、工艺制作和美术鉴赏等)和思维特点提炼出来的。当学生面对真
实的创作主题时,教师将艺术家的思维和创作过程转化为教与学的方
式,通过师生合作的探究与“做中学”,能有效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
核心素养。
如图所示,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生
成有意义的创作主题(文化理解);研究艺术家的生平、风格与创作
观,鉴赏并借鉴经典作品(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熟悉材料与工
具,学习艺术家的表现技法(美术表现);搜集创作素材,构思构图
(创意实践);寻找媒材与工具动手创作(设计、制作),不断地克
服困难,解决问题,修改完善(美术表现、审美判断);最终完成作
品,展示交流,学习总结等。
“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
学生经历了“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能全面发展五大美术
学科核心素养,也落实了美术学科“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时对不同
学段设置不同学业质量水平的创作要求,能使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
养及学业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6)将“基本问题”分解为“小问题”
“基本问题”指单元主题、内容和教学的上位引导性问题,与围
绕“大概念”的思维组织能力相关联,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
它指向学科的核心,具有开放性,涉及不同的价值、态度;或是在某
48
│ 六、实施建议 │
一领域不断重演的哲理性问题,能孕育出新的问题,从而将学习活动
引向宏观的理念、新的思维角度、深刻的内涵和文化意义。但“基本
问题”往往比较宽泛,操作性不强,所以在具体实施时还应该分解出
一系列与学科相关的“小问题”。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这类
“基本问题”和“小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和表
现,可以有效地发展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
案例:“基本问题”与“小问题”
基 本 问 题 小 问 题
一方水土是否“养 1. 不同地域民间玩具风格的差异与“水土”有关吗?
活 ” 了 一 方 民 间 2. 在当代,“水土”对民间玩具的影响会扩大还是缩小?
玩具? 3. 你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强调地方“水土”的因素吗?
(7)以多种角度和方法进行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是美术课程中独立的学习内容,同时又能从形式、技
法、创作观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帮助学生进行美术表现。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绘画、雕塑、设计、工
艺及现当代美术等的知识、术语,建立美术鉴赏的基础;让学生体验
美术作品不同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所引发的心理反应;联系美学、
历史、地理、哲学和社会学等知识,对作品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艺
术家是如何利用主题、造型元素、形式原理、媒介和相关信息的相互
作用,来传递意图、思想与情感的;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
审美理想和文化观念,通过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表达对美术作品的
感受和认识;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珍视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和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为了增强美术鉴赏教学的效果,教师要设计好美术鉴赏的教学目
标与过程,尽可能依照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程序设计学习单,
并在具体的鉴赏过程中运用联系、比较等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
49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合作探究,认识作品的主题、内涵、形式、风格和意义。
案例:高中美术鉴赏学习单
班级: 姓名: 年 月 日
区分作品所属的种类,描述作品的造型、色彩、尺寸、材质、肌理、风
描述
格等特征,以及作品所引发的审美感受。
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比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原理组织造
分析
型元素,更好地表达作品的主题、内容或情节的。
解释文化、国家、时代、经历、社会背景和艺术思潮等因素对作者及其
解释
作品所产生的影响,解释作者通过作品想表达的情感或思想。
通过上述鉴赏活动,从历史、文化、艺术、经验的角度评价这件作品,
评价
并有见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8)联系生活进行跨学科美术学习
在视觉文化时代,美术以其具有视觉感知、形象思维和图像表达
等优势成为视觉化的学习方式,能参与其他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性学
习,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跨学科的美术学习可从两个层
次开展:一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的跨学科课程,比如以动画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