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际交往】我的领域——初中班会今日推荐:《我的领域》课程很巧妙地结合了动物领地争夺的现象与人际关系的心理特征,引发了学生对个人领域意识的思考。通过互动体验环节,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不同距离带来的内心感受,理解自己内心和现实中的安全领域,以及如何在人际交往中确定自己的立场和看法。这个课程在引导学生发展领域意识、培养积极友好的人际关系方面,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教育意义。01【课程设计思路】No.1课程信息活动对象:初一学生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教学时间:40分钟No.2设计理念本设计依据初中生现阶段看重友情,关注人际关系的心理特征。其中领域意识和领域现象,体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缺乏对个人安全领域的认识,容易触发敌意和矛盾,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故本节课从动物进化导入,引发对人类的领域意识的思考,传达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交友理念,设计了本节课程。No.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领域;2、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体验”,帮助学生察觉自己心灵和现实中的安全领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相互尊重,求同存异。No.4教学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察觉自己心灵和现实中的安全领域;引导学生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难点:帮助学生察觉自己心灵和现实中的安全领域。02【教学过程】主要环节一、课前准备二、 课程导入环节三、互动体验环节四、技能提升环节Part.1课前准备1.课程开始前,提前几分钟阅读课堂公约,给学生们下发导学案,这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提醒学生遵守相关约定。2.提前给学生分好小组,明确讨论纪律与小组长职责。Part.2课程导入环节采用动物领地争夺视频进行导入。从观看自然现象,引申到对“人”的思考,唤起“个人领域意识”,进入本次课堂。老师提问:1. 看完视频之后,你对动物之间的领域现象有什么看法?2. 人与人之间有自己的专属领域吗?都有哪些形式?(同学们自主举手回答,尽可能多的罗列形式,最后归结为现实的和意识的两个方面。)Part.3互动体验环节采用不同距离和不同角色的站位互动,体验不同距离带来的内心感受,继而依据不同的感受,给不同的角色适合的站位。在互动过程中,折射出不同人际关系的确定方式和看法。这一系列的不同,也就衍生出了“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观点。1.互动方式:(1)小组之间任选一人站立在中间位置,其他成员先远距离围着他站立,后近距离站立。中间的人保持静心、站立不动,留意自己的身心感受。成员之间依次轮流体验。(2) 请小组分享各自的体验感受。2.思考:Part.4技能提升环节思考:在宿舍人际关系中,你们有各自的领域意识吗?是如何确立的?彼此可以怎么做?03【教学反思】心理课堂的魅力在于,同样的课程,在不同的班级对象中,会生成出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反馈。这节课我上完一个年级后就是如此,有的在导入环节就能引申到班级日常;有的在互动环节的距离变化后,会恍然大悟,分享自己的交友方式;有的则在课后悄悄诉说宿舍中的领域划分情况。它给与了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和思考空间,是学生反馈中比较喜欢的课程之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