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教案第19章第3节《安全用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教案第19章第3节《安全用电》

资源简介

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安全电压。
2.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和作用。
3.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测电笔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2.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2.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新课引入
教师: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灯泡内的灯丝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吗?
学生:有,因为灯丝是钨丝,是金属导体,当然有一定的电阻。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
学生交流讨论,打开探究之门。
二、新课讲解
(一)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如何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
【猜想】
1.可以根据生产厂家在灯泡上的标记来计算。
2.可以用一种表(如万用表)直接测量。
3.可以用电流表、电压表间接地测算出。
教师:同意同学们的说法,建议用我们已掌握的技术来实验,即用电流表、电压表来间接测算出灯丝的电阻。
【设计实验】
1.原理:由欧姆定律可以推出,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正在工作的灯丝的电压、电流,即可用算出其阻值。
2.学生设计电路图:
建议学生讨论以上所示电路图的合理性。
学生:
1.合理,能测算出灯丝的电阻。
2.可以测,但一组数据不一定准,建议多测几组。
3.灯丝电阻有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建议多测几组。
教师:部分同学认为一组数据不足以说明问题,建议多测几组,可见同学们考虑得很全面,那怎样才能达到多测几组的实验目的呢?
学生:
(1)更换电池组的个数,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2)加入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阻,进而改变通过灯丝的电流及其电压。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哪一种方案较方便,并再设计电路。总结讨论意见,完善实验电路:
讨论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学生: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更准确。
(2)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可以保护电路。
(3)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为整数值便于计算。
教师:同学思考,小灯泡的电阻有无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阻值会不会是一个定值?(启发学生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改变的物理量。)
教师:在实验中,灯泡的电压和电流是会发生变化的,我们可以用电压表、电流表来监测。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会变?
学生:联系以往做过的实验,我们知道灯泡的亮度会随电压变化而改变。
教师:很好,那么在实验中我们还应关注灯泡的亮度,把它也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教师:确定了实验方案,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预计设计表格为: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灯泡亮度 电阻R(Ω)
1
2
3
(培养学生设计表格的能力,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重点研究对象,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
强调:
1.滑动变阻器应调到最大值。
2.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
3.注意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4.爱护实验器材。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辅导。
教师关注细节:
1.学生电路的连接正确与否。
2.三次实验尽量在允许的范围内拉开三组数据的差距,便于分析结论。
3.注意实验器材不因电流过大而损坏。
【分析并论证实验】
1.展示学生的几组实验表格,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相互交流分析实验表格。
教师: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灯泡的电阻不是定值,是变化的。
教师:是什么原因使灯丝的电阻发生变化的呢?
学生:
(1)是电压变化了。
(2)是电流变化了。
(3)是灯泡亮度变化了。
教师:同学们众说纷纭,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灯丝电阻变化的呢?是电压与电流吗?我们做一个补充实验。
展示电路图:
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定电阻的阻值。
器材:电源(6V)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定值电阻(10Ω)。
步骤:
1.如图连接电路。
2.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读电压表、电流表。
3.根据算出R。
表明:R是定值,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评估】
教师:通过论证,表明灯丝的电阻发生改变的原因不在于电压与电流,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是灯泡的亮度。
教师:对了,我们常说“一份光一份热”,灯泡发光是由于灯丝不断产生和聚集热量而引起的,聚集的热量越多,其温度越高,达到一定程度,便会热得发光。这说明,灯泡的亮度只是一种现象,它表明什么因素影响了灯丝的电阻呢?
学生:是温度。
教师:对了,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灯丝的电阻和温度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分析数据表格,相互交流。
学生:温度越高,灯丝电阻越大。
教师:对了,一般来说,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交流与合作】
1.同学们了解到得到结论的方法有多种,不能拘泥于某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
2.实验的分析与论证要注意技巧,学会排查现象发生的原因。
3.实验数据的填写要尊重实验的事实,不能妄加改动,随意设置。
三、板书设计
1.提出问题:如何知道小灯泡的电阻?
2.猜想:(学生自由发挥)
3.设计实验:
实验表格(学生板书)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灯泡亮度 电阻R(Ω)
1
2
3
4.分析论证:
影响灯丝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是:
A.电压;B.电流;C.电灯亮度。
5.结论:一般来说,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评估交流:(学生交流所感所想)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欧姆定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尊重实验事实,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产生探索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