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力 弹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要有两个物体。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形变和弹力的概念以及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
3.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4. 通过观察了解弹性势能。
5.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实验设计、动手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力、弹力的概念。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原理及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前来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
生:(学生热烈鼓掌)
师:掌声再热烈一些,再热烈一些。
生:(学生更加热烈的鼓掌)
师:你感受到力了吗?
学生拍手,体验力的存在,引入课题。
【出示目标】
1、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施力物体和什么是受力物体;
2、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了解什么是弹性势能。
【检查预习】
解疑助学
(一)力是什么
观察:(PPT出示图片)
师:你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 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图片中所描述的内容吗?
生:运动员举杠铃,小孩压木板,推土机推土。
师: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力的作用形式有哪些呢 发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几个物体?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力呢?
生:(学生思考)
力的作用形式很多,如“举、压、推”等作用形式,发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因此我们把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师:力的概念中前后两个物体是同一个物体吗?它们在作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发生力作用的物体是不是一定要接触?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学生思考)
只要有力的作用发生,就一定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发生力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如磁铁。
(二)形变与弹力
试一试:用手拉长橡皮筋和压缩气球时,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称为什么?
学生实验
生:手压气球,气球会变形,手拉橡皮筋,橡皮筋会伸长,物体的这种形状的改变,叫做形变。
师:如果撤去外力,橡皮筋和气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撤去外力后,橡皮筋和气球会恢复原状。
师: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在压气球、拉橡皮筋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生:手压气球时,手有被压的感觉,拉橡皮筋时,手有被拉的感觉。
师:这种被压和被拉的力称为弹力,那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如何给弹力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呢?
生:(学生思考)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压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活动8.1 观察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做一做:用大小不同的力压塑料尺;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
观察:(PPT出示问题)
压塑料尺的力越大,塑料尺的弯曲程度越 (大,小);
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 (长,短)。
议一议: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生:(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
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师:根据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制成的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其中的一种。
(三)力的测量
活动8.2 观察弹簧测力计
师:(PPT出示弹簧测力计原理)
自学弹簧测力计构造、使用,完成导学案。
生:(学生结合弹簧测力计和导学案内容自学)
1、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为 。
2、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3)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 ,若不在,应 。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 沿着弹簧的 ;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
右图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师:请同学们汇报你们的自学成果。
生:(学生结合导学案展示成果)
师:(学生展示过程中同时PPT出示弹簧测力计构造图片、使用方法)
生:(学生齐读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a.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b.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c.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处,若不在,应校正“0”点。
d.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议一议:根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判断,如图8-6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方
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其余的错在哪里?
生:(小组讨论后展示)
图(a)是正确的测量方法,
图(b)中拉力的方向没有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
图(c)没有进行“0”点校正就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的大小。
试一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拉身边的物体的拉力。
生:(学生实验)
师:(PPT出示图片)
日常生活和实验中使用的形状各异的弹簧测力计。
(四)弹性势能
师:(PPT出示图片)
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吗?
读一读:学生阅读P47 生活 物理 社会,得出结论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弹性势能。
【总结提升】:
测评促学
【当堂测试】
1、马拉车, 是施力物体, 是受力物体。车拉马, 是施力物体, 是受力物体。
2、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
量度范围是________N,分度值是 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3、体操运动员从高处下落时,刚与蹦床接触过程中,蹦床表面发
生 而获得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彼此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彼此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C、彼此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会有力的作用
D、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力的作用
5、若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后,指针指在“0.3N处,没有调零,直接测量力
的大小为7.2N,则实际的力的大小为多少?
【课后作业】能力培养《力 弹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力 弹力
1. 力是物体对物体对物体的作
2.形变:形状或体积的变化
(1)弹性形变
(2)范性形变
3.弹力:
(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越大
4.力的测量
(1)单位:牛顿,符号N
(2)工具:测力计(弹簧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使用及原理
5.弹性势能
教学反思
1、在备课细节方面多下功夫。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点,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应对所教授的知识做认真的分析和加工,并且广泛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严谨的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上好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要更加详细到位。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应该给予表扬,以此激励学生的自信,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应帮助其分析错处的原因,并鼓励学生在不畏困难,大胆尝试。
3.在今后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4.按课标要求一课时,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是很难达到教学要求,由于事先根据教学要求和班上学生实际情况制作课件,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