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时1一、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2.了解有关探索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培养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难点:原子的结构。三、教学过程【引入】播放视频:原子弹爆炸威力【过渡】视频中展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片段,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弹爆炸所造成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战争对人类也造成了不可想象的伤害。那么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最基本的原子结构说起。【板书】 一、原子的构成【讲解】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构成分子的原子体积同样也非常小,科学家们已测定: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乒乓球跟地球相比。其实,科学家们对原子的认识与探索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板书】 1.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展示】(1)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展示】(2)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第一次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其主要观点有: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提问】如何评价道尔顿的观点?【展示】(3)汤姆生原子模型及主要观点【提问】汤姆生发现电子对研究原子的结构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说明了什么?【展示】(4)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介绍【思考】1.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方向的现象,你认为原子可能有什么特征?2.少数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了什么?3.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来了,说明了什么?说说你的想法。【形成共识】1.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α粒子没有受到阻挡。2.极少数α粒子沿原途经反弹回来,说明α粒子可能在行进中碰到了一个小而质量大的东西。【追问】这种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的东西是什么呢? 同学们能想象出原子的结构吗?【总结】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PPT展示原子的构成示意图)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更小,只有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如果将一个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的体积只相当于一只蚂蚁。【讨论】那原子核这么小,是不是不可再分了呢?为什么带正电荷呢?【总结与交流】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中含有几个质子,就决定了原子核带有几个正电荷。即核电荷数=质子数。为了较形象的了解原子核的结构,我们来看一个短片。【播放视频】《原子核结构》【总结】2.原子的结构【问题】下面的表格列举了几种原子的构成(几种原子的构成),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和信息吗?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氢 1 0 1碳 6 6 6氧 8 8 8钠 11 12 11氯 17 18 12【总结与交流】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4.原子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讨论】原子中存在着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总结与交流】科学实验证明: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因此整个原子就不显电性了。因此看来,在原子结构中就有了: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人们也一致认为:在原子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拓展】科学家对原子的研究仍然在继续着,如玻尔的原子模型以及质子由夸克构成等科学发现。物质也具有无限可分性,科学探究也是无穷尽的。【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子的构成2.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①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③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④原子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课堂练习】略【板书设计】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时1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