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班会--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高中)前言思政班会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课程之一。用心、走心、贴心,上出有温度的思政班会课,做学生价值观的引路人,是我们每位班主任都必须具备的技能。教学设计活动背景高三阶段是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也是整个高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高三学生即将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这些选择都将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引领就显得非常重要。2020届高三(4)班是一个理科班,共有40名学生,他们正面临着升学、择专业、选人生道路等多种困惑,如何选择,如何让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是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但不少学生比较迷茫,不清楚自己的选择与国家的关系,没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结起来。本节主题班会旨在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选择,让学生明白个人选择与国家的关系,学会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个人命运融入祖国命运,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在建设时期奋勇担当,才有了繁荣富强的新中国。通过小组讨论与个人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与情景设置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在人生做出重要抉择的时候,要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将个人梦想和国家追求紧密连在一起,自觉地担当、自觉地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动对象高三(4)班活动形式小组讨论、个人分享、情景设置活动准备观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练习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整理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制作课件。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在课前播放《记住广州》,看完视频之后,学生分享日常生活的感受。(源自央视网)教师总结:视频反映了广州几十年来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广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国家的强大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反过来,我们每个人的选择又会对国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该如何做出人生的选择呢?(设计意图:国家富强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每个人不同的选择又会对国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引出主题。)(二)昨天:邓稼先的选择1.视频片段播放。教师播放演讲视频《我的偶像》片段:当某人获得博士学位,在国外有更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有更好的发展,他会选择回国还是不回国?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抉择?你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抉择?如果时代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你又会如何选择?(源自腾讯视频)2.学生回答。学生分享自己的选择:回国或不回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3.教师总结:每位同学的选择都是可以被理解的,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位同学的选择,视频中主人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4.播放完整的视频。播放《我的偶像》下半部分。这是关于邓稼先的一个演讲视频,让学生看到邓稼先当时的选择及他后来的事迹。(源自腾讯视频)5.教师总结:邓稼先做出了回国的选择,为了祖国的强盛隐姓埋名多年,在条件艰苦的沙漠地区默默工作,为我国的核科学事业做出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其实像邓稼先一样做出这样选择的人有很多,比如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等等,他们将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要紧紧结合在一起,也才有了我们国家今天的繁荣与安宁。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除了伟大的科学家积极投身国家的建设,还有无数普通人的奉献,那个人是王进喜、是雷锋,更是无数个我们不知姓名的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深深地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通过对科学家、普通人的介绍,学生认识到正是前辈们的默默耕耘才有了我们幸福的生活。)(三)今天:徐本禹、秦玥飞的选择1.当代人物介绍。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奋斗,新中国走出了贫困落后的困境,逐渐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国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改善。2003年徐本禹做出了让人意外的选择,大学四年他最大的愿望是读研,可是最终他放弃攻读研究生,选择到大山深处孤身支教。2011年秦玥飞毕业于耶鲁大学,之后他毅然决然选择去山村做村干部。2.教师提问。介绍徐本禹、秦玥飞的选择后,向学生提问:他们放弃优越的物质生活,却选择来到贫困地区,他们这样做的价值何在?3.小组讨论。各小组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讨论,把小组讨论的成果写在卡纸上,各小组分别进行汇报。4.教师总结:像徐本禹、秦玥飞做出这样选择的人还有很多,祖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改善,去奉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祖国才能变得更好,祖国就是在人们的奉献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美好。(设计意图:让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意识,明白祖国就是在人们的奉献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美好。)(四)明天:我的选择1. 18岁的选择。(1)教师导入。很多人在青年时代就选定了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尤其是在18岁。18岁的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就在他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得知这个消息的钱伟长拍案而起: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其实钱伟长身上凝聚了那一辈人共同的精神,他常说: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18岁的伏明霞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跳板跳台双双折桂,为国争光。18岁的丁磊考入电子科技大学,之后创立了网易。18岁不仅是年龄,更意味着独立、责任和担当。(2)教师提问:18岁的我们可能会做出很多选择,怎样让人生因自己的选择而变得更有价值?2.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选择。(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爱国,明白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连在一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3.教师总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要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连在一起,把我们每个人的小梦想汇聚在一起,就会成就伟大的中国梦。(五)师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设计意图:情感升华,学生再次体会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源自优酷视频)课后反思本节课在设计思路上,以昨天邓稼先的选择,今天徐本禹、秦玥飞的选择,明天我的选择为主线,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以来,不同时期中国人的选择。通过一个个榜样人物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正是前辈们的默默耕耘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让学生明白怎样的选择才能让人生更有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选择观念,学会将自己的选择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明白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连在一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导入部分,学生生于斯长于斯,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谈广州的变化,让学生从身边之事感受我们国家的变化,感受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另外课堂的语言表达不够凝练,语言的感染力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