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班会素材--十八而志,梦想以行(高三)成人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先民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冠笄礼”,提示行礼者从此将由家庭中的孺子转变为迈入社会的成年人。成人礼演变到今天,已被赋予了更丰富的价值与内涵。成人意味着渐熟的心智、感恩的情怀、践行的理想和担当的责任。作为一线班主任,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个仪式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成人”的真正含义,鼓励他们心怀感恩、胸怀梦想、肩负责任,用努力和拼搏去书写属于18岁的多彩青春。新时代的传统仪式古典礼仪,成人责任【 课前准备】1.搜集古代冠笄礼的视频、文字等资料;2.学生准备以“责任·担当”为题的成人礼演讲。【教师解说】《仪礼》是儒家十三经之一,记载周代的冠、婚、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仪礼》将“冠礼”列为开篇第一礼,可见华夏先祖对于冠礼的重视。冠礼是我国传统的成人仪礼,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古代成人仪礼——冠笄礼。【播放视频】《冠笄礼 成人礼》【活动提升】学生代表进行“责任·担当”主题成人礼演讲。【教师小结】同学们,古代冠笄礼标志着人生的转折,行冠笄礼意味着应承担起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今天,我们举行成人礼,同样意味着我们应该承担起时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斗,勇担责任,让青春焕发光彩!【设计意图】“冠笄礼”视频的引入,一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成人礼的知识和意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当下举行“成人礼”意义的思考。同时,通过视频中行冠礼意义的解说和学生关于“责任·担当”主题演讲,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理解“成人”,坚定理想【课前准备】学生提前了解一些关于“成人”的相关概念和各国成人礼的相关仪式。【教师解说】成年人是“未成年人”的对称。中国《民法通则》规定:“18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凡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其性别、精神健康状况如何,均视为成年人,不再享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呵护,但是可以享受成年人享有的任何权利,开始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成年,即意味着更应该主动有计划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利用自身力量进行感恩回馈。【教师提问,思考分析】问题一:成人礼的意义?从世界各国的历史来看,成人礼意味着一个人从孩童过渡到成年,开始享有成年人在本国内的相应权利,同时也开始承担时代所赋予的一切责任。问题二:“成人”后应当怎么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个人看法,代表小结发言,多方面总结(可视情况适当引导。)【教师小结】我国自古就有成人礼仪,男孩子的叫做“冠礼”,女孩子的叫做“笄礼”。汉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成年礼更是一个人一生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它将家庭中原本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承担起成年人的责任、履践美好的德行,才能成为社会中合格的一份子。而今,我们已经迎来这个隆重的仪式,从此,海阔凭你越,天高任你飞。【设计意图】班会课前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成人礼的仪式及其意义。在班会课中,通过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对成年后的自己初步设想,明确法律规定的责任及权利。再在后续的成人礼仪式中,进一步巩固“成年”带来的责任意识。我们的18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课前准备】1.拍摄《十八岁的笑脸》,制作成暖场视频;2.收集各科老师对学生成人礼的祝福视频或者图片;3.拍摄学生《难忘/感动的一件事》视频。【教师解说】十八岁是人生中一个奇妙的转折点,它宣告我们即将告别懵懂和幼稚,走向成熟与稳健。成人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重要仪式。它提醒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责任,以更加成熟的心态去迎接社会。【活动提升】活动分为三篇进行,第一篇是祝福篇,通过播放各科老师对学生的祝福,让学生感受到重视,仪式感油然而生;第二篇是感恩篇,通过播放学生《难忘/感动的一件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们的付出和奉献;第三篇是社会责任篇,通过播放《不负此生》视频,学生宣誓,让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教师小结】爱,凝聚在老师的粉笔中,情,藏在老师的教诲中;温暖,则存在于和老师相处的每一瞬间,天涯海角有时尽,唯有师恩无穷期。师恩难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亦难忘!成熟之人,他的脸上一定挂满了责任感。从十八岁这一天起,你们已经是共和国成年公民。你们不仅仅是一个自我,你们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青年,是希望、是未来、是力量和脊梁!从十八岁这一天起,你们的生命里不应该仅仅有琐碎的生活,还要有梦想,我们的梦想、全家的梦想,以及中国梦!【设计意图】通过祝福篇、感恩篇和责任篇让学生对成人的感受层层递进,情感逐渐提升,最终升华成对自己今后责任的担当和人生的思考。十八而至,十八而志【课前准备】1.向家长收集孩子八岁时的照片,制成视频;2.知名大学的明信片;3.班级时光机(信箱)。【教师解说】当我在八岁时,几乎无法想象自己十八岁时的样子,满脑子几乎都是赶紧写完作业然后抓紧时间玩一会儿。当我在十八岁时再翻八岁时的照片,内心却有无限感慨,可能有欣慰也可能有遗憾,在这个过程最弥足珍贵的可能就是我们对成长的感悟。【活动提升】1.播放班级视频,勾起学生们的回忆。2.学生代表分享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感悟。3.学生在明信片上写好18岁心愿和祝福后投递到班级时光机。【教师小结】《写给一年后的你》 20XX年的10月18日刚结束军训不久的你晒黑了吗?大学生活已经适应了吗?北方的你,南方的ta,还有大洋彼岸的ta……你的目标,到达了吗?如果你徜徉在理想的大学校园里,祝贺你,你正在向着理想一步步扎实迈进!但不管你在哪里,请不要忘记一年前18岁的你对自己许下的诺言、立下的志向。感谢一年前努力的自己吧,没有去年拼搏,哪有今日的坦然;没有十八岁的奋斗,又何有十九岁的成长,更别提二十八岁时的淡定从容。班级的时光机我已为大家保管好,每年校庆的时候欢迎大家回家坐坐,咱们一起来共同回忆下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努力拼搏,不负韶华!【设计意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人的殷殷期待,也是十八岁青年必须具有的使命担当。本活动设计意在让学生去感悟十八年来的宝贵收获,珍惜努力拼搏状态的高三生活。为未来立志、从当下做起,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接近自己的理想。亲情,成长的力量【课前准备】提前两周将学校信封和信纸发给家长和学生,写一封信给对方,将平日里羞于开口的真情实感,付诸于纸上的一言一语中,让彼此都明白对方的爱。【教师解说】所谓“家书抵万金”,细细品读家书,感受信中父母那沉甸甸的爱意。《诗经》有言:“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在成年之际,要感谢辛劳一生的父母,感谢他们十八年如一日的照顾与关怀。在成年之际,请告诉你的爸爸妈妈:你们牵挂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也可以成为你们依靠的肩膀了。【活动提升】抽取家书,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诵读,将家长对子女的拳拳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师小结】青春不是简单的长大,它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直面人生的勇气。要学会感恩,感恩所有帮助过你的人。只有心怀感恩,成长的路上才不会孤单;只有心怀感恩,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设计意图】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举行“加冠”“及笄”等成人礼的习俗,以示对孩子步入成年的祝贺,也让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高三学子即将走入十八岁的大门,即将结束天真烂漫的少年岁月,步入成熟理性的成年时代。高三学子要勇于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而负责,为成为父母的骄傲而拼搏,为不枉费老师的辛劳而努力,为记住学校的关爱与同学的同伴之谊而奋斗。带着父母的期望、师长的教诲,更带着今日许下的诺言,去书写自己的青春,去挥洒自己的汗水,去成就自己的梦想。互赠礼物,温馨拥抱【课前准备】邀请每一位家长参与到成人礼中,请家长准备好一件赠与孩子的成人礼礼物,动员学生准备好回赠家长的礼物,尽量给父母满满的惊喜。【教师解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站在人生第一个转折点——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在过去的日子里,每一个你们都经历了呱呱坠地到茁壮成长,这些年来,陪伴你们最长久的是你们的父母,很快大家也要离开父母去上大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再次用心看看他们,递上最美好的礼物,也请父母们给孩子们送上珍贵的成人礼礼物,并且拥抱彼此吧!【活动提升】1. 随机抽学号,请学生及家长解释礼物的蕴意及对彼此的祝福。2. 课后拍摄家长及学生收到礼物时的心情、感想,作为班级回忆视频的积累。【教师小结】父母是我们一辈子的老师,过去他们陪伴我们长大,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恩情,要体谅、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也希望我们的父母能做好新的定位,孩子们长大了,请父母多放手,让孩子勇敢去飞!【设计意图】成人礼对于父母来说是一堂生动的课,让父母意识到孩子长大,要学会放手;对孩子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感恩机会,让孩子们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双方互换礼物有利于双方都从自身的角度融入到这一环节中,增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为孩子的成长助力!青年人的使命青春色彩,青年担当【教师解说】成人礼是在少男少女到一定年龄时举行的象征其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中国的成人礼相传在西周时已有定制,近年来不少中学也在学生高中毕业前夕为他们举行成人仪式,活动形式各具特色。例如,有的组织学生身着汉服,行古礼,诵古文;有的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共同见证;还有举行“单车成人礼”的,成人礼车队骑行数十公里,沿途参观名胜,慰问福利院老人,最后迈入“成人门”。有些同学说实际上仪式前他就已经满了18岁,但自己并没有已经成人的感受,直到参加成人礼时,他第一次穿上正装,才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但也有同学认为“成人礼形式太多,有些没有必要”;有家长认为“指望一个仪式能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不太现实”;但也有家长认为这样的形式还是能提醒学生的,“成年了,需要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以上观点举行班级辩论会。正方:成人礼很必要。反方:成人礼没必要。【活动提升】观看视频歌曲《我们这一代》。以“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色彩”为题,联系现实,联系自我,写班会课发言稿,在班上交流。【教师小结】成人礼的形式多,内容繁杂,可人一生只有一次。许诺会一辈子与责任不离不弃,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责任,亲朋见证,师长祝福,它应该严肃而神圣。那个属于我们的仪式,它应该要完整而庄重地授予我们。因为它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与祝福、承诺与责任,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那个属于我们的仪式——成人礼,不会繁锁,不会多余,它一定是我们人生的画卷中浓重而潇洒的一笔。面对成人礼,不要质疑,不要犹豫。少年,勇敢地接受成人礼的那份热情!青春的成人礼,成长的青春祭。【设计意图】成人礼不仅仅是一个活动,活动背后承载的是成人的意义。成人礼与责任、成人礼与感恩、成人礼与担当、成人礼与传统文化、成人礼与成熟、成人礼与孝悌、成人礼与时光、成人礼与梦想——整个活动拟通过辩论,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去认识、看待成人礼。撰写“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色彩”的发言稿,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会思考,青春很短,人生很长, 人生如棋,每一步均为铺垫,人生如行路,每一次落脚都是一种考验,人生是一场赛跑,每一个弯道都等待你去超越。有我绘就,青春色彩!读懂责任,奉献青春【课前准备】让学生查阅我国法律法规,明确18岁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法律责任。【教师解说】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无论是在抗疫一线,还是在社区后方,随处可见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他们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他们中不乏很多是大学生,很多是跟同学们年纪相仿的刚满18岁的“00后”,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位刚满18岁的志愿者鲁子炜的故事“疫情不退,志愿服务不停”。今年18岁的鲁子玮是兰州阳光公益的骨干志愿者,同时兼任兰州市七里河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宣传部副部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他又担任兰州市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宣传分队副队长。他在志愿汇平台中的总服务时数达1190余小时,远远超过了很多同龄人甚至是成年人。 疫情防控以来,鲁子玮主要负责服务队的宣传任务,每天除了搜集相关素材、整理可视化数据、日推平面设计和影像资料剪辑等,同时他还要参与协助服务队执行物资运输任务,做好后勤工作,执行街道、社区卡口点疫情防控监测等工作。鲁子玮告诉记者:“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鲁子玮还带领团队创作了兰州市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宣传曲《武汉站起来》。【教师提问,学生分享】作为同龄人,您从志愿者鲁子炜的故事中感受到什么力量?【教师小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青年一代,表达了深切关爱与期望。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身上彰显了责任与担当,例如像鲁子炜这样的志愿者。18岁,不妨从读懂责任与担当开始。当稍显稚嫩的肩膀将社会责任扛起,青年人就会找到自己与社会、与国家的命运交汇点,就能有所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就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服务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活动提升】从“十八岁与责任”的角度,给十八岁的自己写一封信。【设计意图】通过志愿者鲁子炜的平凡故事分享,让学生意识到十八岁不仅意味着权利,更加意味着责任,人都是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的。十八岁,首先意味着是一个完全民事责任的人了,其次意味着是一个应该自食其力的人了,再次意味着是一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人了,最后意味着是一个应该对社会、对家人尽义务的人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