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班会--合理约定,你我能行(中学)教学设计活动背景笔者所带班级绝大部分学生有明确的升学目标,但是在最紧要的冲刺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毕业班该有的紧张的学习气氛。从上课、作业及自习课纪律的情况来看,整体表现出来的是比较浮躁,不够踏实。从性格上分析,学生偏外向,待人比较友善,喜欢结伴学习。因此,前段时间,笔者在班里提出了“温暖在传递,宝宝要自强”的同伴互助学习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笔者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写下约定和奖惩并开始实施。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在合理制定约定和落实约定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活动目标1. 通过提出“约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更清楚他们需要改善的地方。2. 对如何合理制定约定和落实约定展开讨论,商量对策及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中总结,在活动中感受,并在感受过后修正自己的行为。3. 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合理约定,有约必行。活动对象初三(3)班学生活动准备1. 让同学们写下各自的组名、口号、约定及奖惩,并开始执行。2. 让部分同学排练情景剧。3. 道具准备:视频资料,PPT课件,手工展示板。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同学们“盲行”视频和活动感受。2提出班会课目的:引起同学们对“同伴互助”活动的共鸣和认可。(二)提出问题1活动一:火眼金睛(1)分发同学们写下的约定,并让他们去发现问题。(2)小结: 约定不合理和不执行。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提出,为下面环节解决问题做铺垫。2活动二:情景分析。(1)引导同学在观看情景剧的过程中感悟。情景一:小A对约定项目避重就轻,也就是目标定位的问题。情景二:小D没有按照约定来执行,简单来说就是违约,失信。(2)小结①约定项目应该是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定。(合理约定)②约定的项目和奖惩应该要做到。(有约必行)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剧里展现的两个主要问题,让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同时,为下面解决问题环节做铺垫。(三)解决问题1活动三:你我来支招(1) 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如何确保大家在约定里的内容都是合理的?②如何保证大家能够履行约定和惩罚?设计意图集思广益,学习解决问题可行办法。2活动四:现身说法(1) 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例子。(2) 教师补充“换个角度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感受自己内心的需要并在运用中掌握方法。例如:为家中的宠物打扫卫生。换个角度:我选择为家中的宠物打扫卫生。方法:当一件事情你不喜欢或不习惯做,但又不得不做的时候。不妨感受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把被动变主动。把“我不得不......”换成“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所以我可以这样想:我打扫卫生因为我想要一个干净的居住环境。设计意图集思广益,从实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四)体验强化1活动五:“摘苹果”活动活动内容:把一个苹果吊起来后,邀请几个同学来“摘苹果”。每个同学“摘”的时候,对苹果吊起的高度进行调节。一种情况是苹果吊得比较低,同学随手就“摘”到。一种情况是苹果吊得过高,让人没有办法“摘”到。第三种情况是把苹果吊在一个适合的高度,就是人在奋力跳跃的时候,方能“摘”到。体验的同学都感受到第三种情况才能够体会到成就感。小结: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应该是基于你现在的水平之上,伸手不得,跳而有获的范围。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体验,加强对目标定位的认识,从而帮助自己制定合理的约定。2活动六:“掰拳头”活动活动内容:同学跟自己的同伴一起体验这个活动,一个同学把拳头攥起来,另一个同学用尽全力去掰对方的拳头,这令攥拳头的同学把拳头攥得更紧。相反,如果攥拳头的同学在同伴掰他拳头的时候,不紧反松,两人就不是对抗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小结:在实施约定的过程中,互相较劲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只有接纳同伴的关心和监督,用行动落实自己的约定,才能真正让自己强大起来。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体验,加强对“接纳对方,成就自己”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同伴的关心和监督,执行约定。3活动七:再约定,我能行(1)引导学生根据“自我审视卡”再约定。(2) 在班长的带领下“宣誓”,引导学生“有约必行”。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效果,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合理约定,有约必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