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水的运动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堂学案【学习目标】借助图片,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结合实例,说明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有调节气候、塑造地表形态等作用。运用图示,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自主学习】一、陆地水体1.类型:河流、( )、冰川、( )、地下水等。2.制约因素: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制约因素 特 征气候湿润地区 ( )高海拔、高纬度地区 ( )地势较低地区 容易积水形成( )或( )断陷凹地 可形成较大湖泊3.影响(1)河流、湖泊、沼泽对( )具有调节作用。(2)冰川、河流是塑造( )的主要动力。(3)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淡水资源。(4)具有( )、( )、( )、( )等价值。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河流与湖泊(1)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 ( )、 ( )干流洪峰,枯水期( )河流,对河流径流起着( )作用。(2)人工湖泊——( ),可人为调节河流径流。(3)有的河流发源于山地的湖泊,如我国的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4)在内流区,许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入湖河流( )或( ),湖泊就会干涸。2.河流与地下水(1)河流和地下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河流和地下水的互补关系示意图①当河流涨水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这时,河流补给地下水。②当河流水位下降,并低于地下水位时,则地下水补给河流。(2)作用:河流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使得部分河流在涨水时水位不至于过高,在没有雨水补给时也能长流不断。3.河流与冰川、积雪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补给水量随着( )变化而变化。地 区 影响因素 汛期高山永久积雪地区 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 ( )冬季有积雪的地区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 ( )【重难点突破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1)陆地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具体如下图所示:(2)河流、湖泊、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①丰水期:河流处于丰水期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及湖泊水位,河流补给地下水及湖泊。如下图所示:②枯水期:河流处于枯水期时,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及湖泊水位,地下水及湖泊补给河流。如下图所示:有些河流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补给地下水的情况。【重难点突破二】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世界上任何一条河流都有两种以上的补给形式,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河流补给类型 径流变化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图示(以我国为例)雨水补给 一般与降雨量同步增减 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我国分布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积雪融化常形成春汛 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 纬度较高的温带、寒带地区,如我国东北地区冰川融水补给 汛期主要在夏季 冰川的消融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 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 对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①在河流源头,调节河流水量;②在河流中下游,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 由湖泊蓄水量决定 普遍地下水补给 补给稳定可靠,且与河水互补 由地下水水位高低决定【当堂检测】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1.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冰川融水补给 B.雨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2.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大量修建水库下图为我国新疆某年某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读图,完成第3~4题。3.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湖泊水 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4.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冬季降雪量过大 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量偏多 D.夏季融水量过大图1为长江流域H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图2为Q点河流水位和P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5.图示湖泊补给河流的主要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6.7、8月河流与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B.南水北调调水量大C.上游水库的调节 D.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读某河流中游湖泊在一次洪水过程中,入、出湖径流量变化统计图,完成第7~8题。7.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8.湖泊水位最高时刻是( )A.甲 B.乙 C.丙 D.丁读我国甲、乙、丙三条河流流量变化图,完成第9~10题。9.甲、乙、丙三条河流所在地区依次是( )A.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B.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D.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10.乙河1、2月份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少,导致径流量小 B.气温高,蒸发强C.气温低,冰川难以融化 D.东南季风难以到达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1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A.冰川、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 D.海洋、冰川1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水15.该河流可能是我国的(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松花江 D.长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