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解读】: 1.举例说明分析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结合图表资料,掌握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特点与表现。实地考察,了解地方性分异的特点及原因。【课前导学】一、地域差异1.地域特征的形成:地域外部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等)与_______、_______的结果。2.地域差异的产生(1)同纬度地区:(2)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吸收的_______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_______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3.地域差异的体现: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1)全球性的地域差异:_______分异和海陆分异。(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_______的分布。(3)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_____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2)分布:①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_____的自然地带,如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②中纬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______延伸,______更替的自然地带,如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______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______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______带、草原带、______带。(2)典型地区:______地区。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_______的变化。2.形成基础:_______差异。3.分布规律(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_______。(2)_______与陆地自然带一致。(3)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_______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四、地方性分异规律1.形成:受_______、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_______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2.举例:温带湿润区随地形从高到低形成了地方性的针叶林(或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和草甸带的分布规律。【教学过程】【易错警示】某一种气候类型只能形成一种自然带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知识拓展】 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的分布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所示:(以北半球为例)【核心探究】一、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读“丝绸之路“经济带示意图,回答问题问题1、导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问题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什么?【知识清单】一、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地域分 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_______ _______重要因素 _______ _______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_______,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_______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_______ _______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图示典型地区 _______和高纬度地区 _______典型案例 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_______—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_______—温带荒漠带【核心探究】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问题1 山寺桃花四月始盛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问题2 古诗的描写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知识清单】二、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_______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_______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_______背风坡,这与迎风坡_______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山地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向高纬度的水平自然带变化相似,但并不_______一致。【核心探究】三、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等物候线是指同一日期出现同一物候(如桃花始开)的地点连成的线。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褪去,而呈黄色。下图示意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分布。问题1、福州城区银杏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问题2、广西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向南弯曲的原因是?【知识清单】三、常见的地方性分异现象及成因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分析分类总结如下: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地形 东非高原 _______ _______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区 ___________ _______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地区 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被区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______________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洋流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_______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欧洲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低纬延伸、西岸向高纬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_______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_______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无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地理位置 澳大利亚东南部 _______ 常绿硬叶林带俄罗斯远东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系构建】:反思:【巩固练习】:一、选择题咸水自然冻融法是通过冬季抽提深层地下咸水对盐碱土进行灌溉,低温下咸水冻结成冰,初春咸水冰缓慢融化入渗,通过较晚融化的微咸水和淡水对表土盐分进行淋洗,从而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最适合采用咸水自然冻融法的地区是( )A.藏南地区 B.川西地区 C.北疆地区 D.江南地区2.最适合在应用咸水自然冻融法的地区种植的作物应是( )A.深根作物 B.浅根作物 C.喜湿作物 D.耐寒作物3.推测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 )A.维持时间较短,表土盐度一段时间后回升 B.地区限制性强,在我国适宜推广的范围小C.春季咸水冰融化,下渗增多而使土壤过湿 D.抽取深层地下水,易形成“地下漏斗区”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4.图中( )A.①③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B.②④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似C.③⑥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D.⑤⑥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似5.图中⑤地沿岸雾气在日出后逐渐飘向内陆,主要原因是( )A.受盛行西风吹拂 B.受近地面逆温的影响C.受海陆风的影响 D.受气流垂直运动的影响偃松是一种珍贵的常绿针叶树种,在我国大兴安岭海拔8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集中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其树干变直立为伏卧地面匍匐生长。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偃松分布状况,下表为大兴安岭偃松生长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海拔高度(米) 偃松树干长度(米) 偃松根径(厘米)800-1200 2.9 5.21200-1600 5.8 6.71600以上 2.5 3.16.与1200-1600米范围相比,影响800-1200米范围内偃松生长状况的限制因素是( )A.坡向 B.气温 C.光照 D.风力7.在1200米以上地区,树干匍匐生长有利于偃松( )A.抵御严寒 B.固定土壤 C.抵御大风 D.增加下渗8.随着该地区气候变暖,1600米以上地区偃松林的分布高度和树干长度将( )A.升高 变长 B.降低 变短 C.升高 变短 D.降低 变长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市场,巴西红木是制造各种提琴琴弓的重要原料。巴西红木主要生长在临海的高温暖湿环境,生长极为缓慢,成材大概需要80年,故其原生林面积较小,经济价值高。下图为巴西区域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巴西红木最可能生长在图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10.巴西红木成为提琴琴弓原料的主要原因是( )A.材质稀有 B.运输方便 C.木质颜色 D.木质坚硬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等温线、雪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该区域( )A.为高山地区 B.为高原地区C.山体呈东西走向 D.地貌由风力堆积形成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坡为阴坡,因而雪线低B.南坡为迎风坡,因而雪线低C.北坡为阳坡,因而雪线高D.北坡为迎风坡,因而雪线低13.图中①②间的典型植被及其形成原因是( )A.高山草甸—冰雪融水量大B.针阔叶混交林—冰雪融水量大C.高寒荒漠—气温太低D.高山针叶林—冰雪融水量大,但气温低下面两图分别是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图,①~⑧代表不同的植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植被⑥所在的自然带为(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坡⑤自然带的形成与沿岸暖流有关B.西坡山麓⑦自然带的形成受盛行西风影响C.西坡山麓⑤⑥⑦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东坡①自然带受地形影响,南北狭长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题。16.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山麓青青草 B.地表风沙少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17.某考察队在当地最可能拍摄到的植被是( )A.胡杨 B.翠竹 C.垂柳 D.雨林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的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下图为我国某流域的山地垂直带谱,该流域地质构造复杂,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目前坡度大于25°的坡耕地比例占耕地总面积的2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该山地位于( )A.粤 B.晋 C.甘 D.滇19.该流域干热河谷带所占比例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最可能是( )A.林地 B.草地 C.水域 D.耕地20.该流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土地荒漠化 B.土地红漠化C.土地石漠化 D.冻土退化二、综合题21.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写出甲地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其未横穿大陆的原因。分析乙地自然带形成的原因。22.图一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二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二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自然带①为________,②为________。(2)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③处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结合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具有的特征。23.读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指出甲图中a、b、c、d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自a到d一线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何种地域分异规律?甲图中a自然带有丙、丁两处的分布,其中____处的分布为非地带性现象,导致a自然带在该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3)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