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寻“丝绸之路”课堂反思海游中学 泮雪萍在此次青年教师研修班培训活动中与指导老师林老师上了同一堂课,在对比中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对于这次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深刻反思:课堂驾驭能力还不够,未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尽管已尽力去引导学生,但并没达到理想的效果。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愿意去思考,愿意去回答,这是我需要好好去反思的一个问题。对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未能做到有效利用。由于经验不足,对于超出自己预设范围的课堂生成资源没能及时有效利用,如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回答丝绸之路路线时提到的一些地形区,本应该借此得出结论丝绸之路充满艰辛,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的,但自己却忽略了。各环节,各问题的承接语言上还不够简洁顺畅。以后在过渡性语言上要尽量言简意赅,并根据不同的课适当增强语言的优美性及趣味性。没有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知识。在丝路何以畅通这一环节对史料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没做到深层次的挖掘,所以讲解得也有点快,学生实际掌握得并不是很好。在板书处理上也缺乏创新,显得过于普通。忽视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重要性。整堂课中课堂评价语言较少,这也跟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习惯有关,没有注重它的重要性,这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引起注意。总之,作为一名正在成长中的年轻教师,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今后我一定多向前辈老师请教,多听课,多反思,多钻研,争取更大进步!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海游中学 泮雪萍一、【课程标准】 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解读“列举”、“知道”这两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丝绸之路概况,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片和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再认或再现有关丝绸之路的史实,理解丝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丝路的兴衰演变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增强忧患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况,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 。 教学难点 理解丝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从丝路的兴衰演变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和增强忧患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时政导入: 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消息讲授新课 一、丝路何其遥远 【自主学习】出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丝绸之路路线图1对照张骞出使西域地图: 填一填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___________,终点_______ 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___________终点_______ 你发现 _________ 二、丝路何以畅通 1、【论从史出】 史料一:“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史料二:“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西域传》 史料三: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根据材料说说西汉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丝绸之路?(此环节让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史料得出结论,再结合第三单元前面所学知识加以补充)小结:军事:对匈奴作战行政:设立四郡、设立西域都护府外交:张骞出使西域、置使者校尉领护、设官邸接待经济:鼓励对外贸易,农业生产自给自足2、【通畅促就繁荣】(1)、出示甘肃嘉峪关东北郊魏晋时期(220—420)墓室中出土的砖壁画 设问: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2)、出示《驿使图》与纪念邮票 设问:从中你能读出什么信息?(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从墓砖壁画和驿使图的分析中感受丝路通畅的表现及其促就的繁荣,从而得出结论:)三、丝路何处显魅力 1、展示文化名片——龟兹 设问:龟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课后延伸:龟兹、敦煌、楼兰都是 古丝路上的重镇,请任选一古镇,收集资料描述该镇当时的盛况。(可从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文化交流、人口状况等方面描述)四、课堂拓展:感悟古镇兴衰 展望丝路未来 古老的丝绸之路已逐渐成为遥远的过去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延续丝路风采?五、播放歌曲《丝绸之路》结束课件11张PPT。探寻丝绸之路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申遗部分22个遗产点在中国,包括各帝国都城、宫殿群、佛教石窟寺等。 1、张骞从( )西行,最终到达( )。2、汉丝绸之路起点为( ),终点至( )。丝绸之路在张骞出使西域基础上继续向西延伸,直至欧洲,路途更加遥远。长安 大月氏长安大秦探究一:丝路何其遥远你发现: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史料一: “(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史料二: “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西域传》 根据史料说说西汉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丝绸之路?筑长城;沿线构筑军事防御设施;设置官员镇守。探究二:丝路何以通畅史料三: 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还有什么原因?鼓励对外贸易,设官邸接待,少数民族(匈奴)与汉族交流频繁,日益融合,共同保护丝绸之路。结论:漫长艰险的丝绸之路能否保持通畅,取决于是否具备良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条件。采桑图 耕牛图牧马图驿使图甘肃嘉峪关东北郊魏晋时期(220—420)墓室中出土的砖壁画 扬场图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图片的内容是什么?反映说明了什么?西 方东 方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古罗马的魔术表演、波斯的马球------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养蚕技术------丝绸之路友 谊 之 道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它沟通了欧亚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探究三 丝路何处显魅力文化名片——龟兹——丝路古镇的魅力 龟兹、敦煌、楼兰都是 古丝路上的重镇,请任选一古镇,收集资料描述该镇当时的盛况。(可从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文化交流、人口状况等方面描述)课后延伸:制作文化名片 古老的丝绸之路已逐渐成为遥远的过去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延续丝路风采?感悟古镇兴衰 展望丝路未来 2014年10月22日,第九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在成都锦江宾馆隆重开幕。 本届欧洽会以“东西携手—共启新丝绸之路”为主题,会议期间,中欧双方会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致力于增进与东欧国家的科技经贸交流合作。 副总司长 安蒂.佩尔托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反思.doc 教学设计:探寻丝绸之路(三门海游中学 潘雪萍).doc 课件:探寻丝绸之路(三门海游中学 潘雪萍).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