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D B C D A C C B B B D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C D C B C A C D B A C D A
二、非选择题(31 题 13 分,32 题 13 分,33 题 14 分,共 40 分)
31.(1)广东;南海;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2)C
(3)交通更便捷;方便人们生活;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经济的发展;加强港澳和内地
的联系等(2 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 能源短缺(资源短缺)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32.(1)抗美援朝战争(2 分);保家卫国(或保护国家安全)(2 分)
(2)重工业(1 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 (2 分)
(3)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
大提高。(4分)
33.(1)①香港、②澳门。(2 分)
不变: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2分)
(2)原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2分);(以下任答 2 点得 4分)
两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等;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一脉相
承的文化传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4 分)
(3)内容: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2 分)
认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经济
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我们要坚决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答对两点给两分)(2
分)
{#{QQABBYIUogCAAhAAAABCQwXACACQkhGCACgGBEAQoEIBSRFABAA=}#}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答题卷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3.(14分)
学校:
准考证号
31.(13分)
班级或考场:
(1)(4分)图①
图②
◆
姓名:
oooooo o[oo o[oo
回回回回回
(1)(4分)①
9
座位号:
2
22
4
a回
⑦
条形码粘贴区域
555
7
(2)(2分)①
(2)(6分)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
(3)(4分)
考生禁填
1.答题前,考生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请认真
缺考考生,由监考注核对条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
”
正确填涂
员用2B铅笔填涂
,2.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其他答案必须使用黑色钢笔
或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方的缺考标记。
事3请按照盟号顺序在各自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圈样
缺考标记
项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稍纸上、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例
4.保持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4)(3分)优势条件:
不利条件:
■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3)(4分)
工程措施:
1ABcD]
6AB D
11AB D
2AB□C□D
7 A6cD
12ABc□D
3ABcD
8 [A[6[c[D
13 [A5[cD
4AIB CD
9B cD
14B D
32.(13分)
5A□BCID
10.A8cD
15A□B C□DI
(1)(4分)
16ABcD
21 A6CD
26AIB CD
17AB CD
22 ABCD□
27AB C□D
18 ABcD
23 ABcD
28AB CD
19
24
29 ABcD
20AIBC□D
25A B□gD□
30 ABcD
(2)(3分)
(3)(6分)
考生请勿在此区域作答
考生请勿在此区域作答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趣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碳中和
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
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
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方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并填 涂准考证号。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 相对应。
4. 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 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021年“碳达峰”、 “碳中和”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我国提出到2030年、2060
年分别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读“碳达峰”、 “碳中和”示意图,完成1-2题。
(
碳达峰
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
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
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
(
吸收
) (
二
)排放
第1-2题图
1. 以下属于“碳达峰”、 “碳中和”应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温室效应 B. 酸雨 C. 土地荒漠化 D. 森林锐减
2. 下列措施主要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是
A. 加强水治理,减少水污染 B. 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
C. 禁止开设污染大气的企业 D. 限制交通运输业和工业的发展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宣布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负增长对中国社会 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将带来一 系列潜在风险。读“中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15—64
岁)缩减情况(含预测)" 示意图,完成3-4题。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第1 页(共8页)
(
年净增人数(万人)
)
年份
第3-4题图
3.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的劳动力人口不断增加
B.2018 年后,我国总人口数持续减少
C. 我国总人口数在2058年至2066年间达到最低值
D.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先于总人口出现负增长
4. 为应对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影响,下列策略可行的是
① 提高公民人口素质 ②降低妇女生育意愿 ③加快老龄产业发展 ④缩小社会保障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成为
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地区。下图为“东北
三省主要商品粮基地位置示意图”。读图,
完成5-6题。
5. 图中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①土壤肥沃 ② 一年两熟 第5-6题图
③ 雨热同期 ④ 平原广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 毁林开荒,扩大耕地 B. 过度放牧,获取产品
C. 围湖造田,增加耕地 D. 适度开发,保护湿地
草方格,顾名思义是利用废弃的麦草一束束呈方格状铺在沙上,再用铁锹轧进沙中,留麦 草的1/3或一半自然竖立在四边,然后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拔向四周麦草根部,使麦草牢牢地竖 立在沙地上。塔里木盆地交通线附近常常分布有草方格分布。读“塔里木盆地交通、城市、油
气资源分布图”和“草方格”图,完成7-8题。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第2页(共8页)
(
轮台
其
末
昆
图例
绿洲
沙漠
公路
铁路
石油
河流
季节性
河流
阿克苏
叶城
和
喀什
昆
沙
漠
路
阿尔
山
)
第7-8题图
7. 下列描述与该区域地理特征相符的是
A. 城镇、绿洲多沿盆地边缘分布 B. 油田都分布在盆地中心
C. 沙漠公路就是为了方便居民出行 D. 绿洲水源来自祁连山冰雪融水
8. 在沙漠公路两边设置栅栏和草方格,并种植了梭梭、红柳等耐旱植物,主要目的是 A. 点缀景观 B. 保护牧草 C. 防风固沙 D. 增加降水
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读“我国四幅传统民居图”,完成9- 10题。
1 竹楼 2 蒙古包 3 窑洞 4 江南水乡
9. 图示传统民居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 下列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人文条件相适应的是
A.① 竹质屋 — 冬暖夏凉 B.② 易拆卸 — 游牧生活
C.③ 墙体厚 — 降水稀少 D.④ 屋倾斜 — 防风防晒
11. 1949年11月,有位诗人写道“我的祖国,今天在你新生的这神圣的时间,全地球都在向
你敬礼,全宇宙都在向你祝贺”。这里的“新生”指的是
A.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C.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 土地改革完成,中国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第3页(共8页)
12.1955年赵树理的小说《三里湾》发表,它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这一变迁是指
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13.1956年到196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经历了曲折,也取得了无可
否认的巨大成就。下列史实与上述结论无关的是
A. 开展“大跃进”运动 B. 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C. 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4. 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铸就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符合这一精神的
典型模范人物是
A. 钱学森 B. 黄继光 C. 焦裕禄 D. 王进喜
15. 八年级某同学在“图说历史话发展”展览活动中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按时间排序正确的
是
①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 ②我国第一颗 ③《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 ④恢复高考后第一次
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原子弹爆炸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考试的考场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16. “从今往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不能 再搞任何离开这些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形成
这一认识和哪一历史事件紧密相关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7. 《人民日报》社论往往能折射出我国的时代特色与社会风貌。你认为1980年《人民日报》
社论中最有可能出现的高频词汇是
A. 公私合营 民主政治 艰辛探索 B. 拨乱反正 经济建设 包干到户
C.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 D. 中国特色 共同富裕 国际市场
18.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表格式提纲,据此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是
(
学习主题:
) (
中共十五大
) (
邓小平理论
)A.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
B. “三步走”战略部署
(
中共十六大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
中共十八大
) (
科学发展观
) (
中共十九大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中国梦宏伟蓝图构建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第4 页(共8页)
(
ao
中共中央文件
中共中类,国务院批转
广车省委
、
极建
宣
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
实行特殊政策
和
现活措施的两个很告
第20题
图
)19.1987年,中国国营工业企业中,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占68%;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中,
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82%。这体现的是
A. 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贯彻
C. 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20. 小张准备写一个体现我国改革开放的研究报告,在查找资料时对这个
1979年的中共中央文件很感兴趣。基于此文件可确立的研究切口是
A. 邓小平南方视察
B. 沿海城市开放
C. 经济特区设置
D. 城市股份制改革
21.2015年,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要谋求开放
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这主要体现了
A.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22.201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运动会设有竞赛项 目、表演项目,其中,竞赛项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陀螺等共计17项。这反映
出国家
A. 在民族地区开展民主改革 B. 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C.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 对民族地区实施兴边富民
2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 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条所载明的“设
立特别行政区”,指的是实行
A. “ 一 国两制”制度 B. 经济特区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 D. 基层群众自治
24.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适用范围中,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
B.2001 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D.1956 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25. 某校八年级五班准备办一个展览,展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以下选项适
合此次展览主题的是
A. 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B. 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 D. 建立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第5页(共8页)
26. 右图为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本次会议中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C. 这次会议致力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第26题图
D. 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本次会议
27.下表为从1950年起联大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的票数增长
状况,这反映出
时间 1950年 1956年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1年
联合国成员数量 60 80 99 117 127 132
支持中国票数 10 24 34 47 51 76
A.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B. 大部分非洲国家支持中国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中国积极推行全方位的外交
28. 借用时间轴来归纳史实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以下时间轴可用于研究我国
(
2008年9月
神舟七号升入太空
70年代初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80年代
制定“863计划”
1967年6月
氢弹爆炸成功
)
A. 引进科技之路 B. 文化繁荣之路
C. 科技强国之路 D. 救亡图存之路
29. 下表反映出中国人服饰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服饰 买衣凭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A. 政治制度变革 B. 思想观念更新 C. 文化习俗影响 D. 经济不断发展
30. 中国古代先哲主张讲信修睦、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协和
万邦”,在新发展理念中得以传承,主要体现在
A. 开放发展理念 B. 协调发展理念 C. 绿色发展理念 D. 创新发展理念
二、非选择题 (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31. (13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和广州、深圳、珠海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中 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2018年10
月24日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大幅减少了三地之间运输时间,令整个大湾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为主体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 部,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
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第6页(共8页)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区域图1”、“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图2”和"广州气候资料图3"
降水量/mm
第31题图1 第31题图2 第31题图3
(1)粤港澳大湾区位于我国 ▲ 省东南部,濒临 ▲ 海,主要位于. ▲ (热量带),气候
类型是 ▲ 。 (4分)
(2)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及城市间密切联系的主要因素是 。 (2分) A. 旅游业蓬勃发展 B. 长江便利的航运作用
C. 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发达 D. 现代化的航空港
(3)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请结合材料,说 说港珠澳大桥开通的意义。 (4分)
(4)简要说说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 和不利条件 ,针对
不利条件,我国采取的工程措施有 ▲ 。 (3分)
32. (13分)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以“中国共产党的选择与国家的命运”为主题开展了研究 性学习,整理出了下列图文材料。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 料 (毛泽东)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 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 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 不参战损害极大。 ————统编《中国历史(八下)》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材 料 二 到1952年 ……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只占35.5%。许多 重要工业产品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 低于印度这样新兴的独立国家……考虑上述实际情况,党 中央作出了优先发展▲ 的决策,确保那些能迅速增强 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重要工程的完成。 —— 《中国共产党简史》 鞍山大型轧钢厂
材 料 三 在探寻实施改革要做什么的时候,他(邓小平)很实际 ……他说:安徽的山区——非常贫困的地区有人民在挨 饿,我们得想办法让这些人吃饱饭……所以人们尝试新 方法, 一旦成功,其他人可以仿效, 一旦农业出现好转 改革也就开始了。 年份 农业总产值 (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复兴之路(中)》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第7页(共8页)
(1)材料一 中的“参战”是指什么 根据材料概括“我们必须参战”的原因。 ( 4 分 )
(2)根据材料二填写 横线内容,并联系所学再列举两个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重要 工程”。 ( 3 分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基于“新方法”的成功尝试,国家在农村推行了什么改 革措施 并分析此措施的作用。 ( 6 分 )
33. (14分)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材料一:
图① 图②
(1)材料一 中的图片①②分别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依据"一 国两制"基本方针这
两个地区主权回归后“不变”的是什么 ( 4 分 )
材料二:
1987年,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 胞来大陆探亲。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 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2011 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正式启动,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2015 年11月习近平在同马英九的会面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 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注: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原因。 ( 6 分 )
材料三:
2023年3月28日上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拜谒了南京中山陵。司仪 宣读祭文,祭文歌颂了孙中山先生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并写道: “两岸人民,同 属中华,炎黄子孙,振兴民族,共创未来,薪传绵延。九二共识,和平基础。苍生 为念,百姓谋福,共同发展,永继无疆。”
注:摘编自新华社南京3月28日电
(3)材料三中提到“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 的 认识。 ( 4 分 )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第8 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