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一年上册3.7做个小侦探 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一年上册3.7做个小侦探 说课稿

资源简介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做个小侦探》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的课文《做个小侦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说教材
《做个小侦探》是苏教版(2017)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的课文内容。教材通过四个从简单到相对复杂情形的猜想活动活动,让学生知道要根据看到的事实,像侦探一样进行猜想,并且学会猜想。本课教学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有趣的现象出发,启发学生对现象进行猜想,同时认识到猜想不等于事实,猜想需要通过事实证据来验证。通过经历完整的猜想、验证活动,学生可以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初体验。
说学情
一年级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对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参加过一些科学实验、制作活动,孩子们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情。从这个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看,他们基本能做到区分对问题的猜想和客观的事实证据,并运用事实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说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针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猜想,体会到猜想与事实不是一回事。
2、在碰碰球的科学游戏中,认识到到猜想不一定正确;
3、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
4、知道科学家也在进行猜想,猜想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思考活动。
愿意动脑思考。
5、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猜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依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猜想。
教学难点: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合理联系。
五、说教法学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本课教学中需要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观察为主线,指导学生科学使用工具,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工具对人感官功能的延伸作用,进而体验到观察带来的乐趣和学习成就感。
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准备去郊外旅行,期待吗?
2.出示蒲公英图片:瞧,你看到了什么?(蒲公英)
在它的周围是什么?(它的种子)
为什么种子会飘起来?(因为有风,是风吹的)
2.让我们继续前进,走啊走啊,我们遇到一片菜地,走近看,菜叶上有什么了?(洞)洞是哪里来的?(虫子咬的)
刚才我们根据看到的现象进行了猜测,在生活中,也有人做着类似的工作,他们就是侦探,他们的工作就是根据看到的、听到的寻找问题的答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做个小侦探》。(揭示课题)
教师总结:
同学们真棒,个个都火眼金睛,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很多生活的现象。作为一名侦探,你首先就要学会观察,恭喜你们掌握了这个技能,顺利闯过了第一关。
教师总结:
同学们真棒,个个都火眼金睛,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很多生活的现象。作为一名侦探,你首先就要学会观察,恭喜你们掌握了这个技能,顺利闯过了第一关。
板块二、探究新知
(一)蜘蛛网图片。
1.原来是小猪发现了一个蜘蛛网。
2.仔细看看,这个蜘蛛网怎么了?(破了)
3.谁破坏了蜘蛛网呢?(风刮破的、雨水打的、其他昆虫、蜘蛛自己、人类……)
4.讲述: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大家猜想到了很多种有可能造成蜘蛛网有破洞的原因。可究竟是谁破坏了蜘蛛网呢,仅凭我们的猜想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多的线索。因为猜想的可能性不止一个,你观察得越仔细,猜想就越合理。
各位超级小侦探的表现太棒了(求助音乐)听,又有人向我们求助了
(二)雪地里的动物脚印图。
1.谈话:屹耳在发现了雪地上留下的动物的脚印。
仔细观察这些脚印,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汇报:①你看到了几种脚印?(两种)你怎么知道是两种脚印?(形状不同、大小不同)
②这些脚印,先从从哪儿出现?又从哪里消失?
③这些脚印之间的距离有变化吗?
④你能看的出脚印有的深有的浅吗?怎么看出来的?
4.谈话: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有的人甚至已经在看的同时作出了猜想。那么,雪地上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组讨论一下。
5.交流猜想情况。
6.小结:观察得越仔细,找到的事实越多,猜想就可能越合理。
(三)游戏活动,验证猜想
1.小侦探们表现真棒,为了奖励你们了,老师带来了一个玩具——碰碰球(也叫牛顿摆)。虽然叫做牛顿摆,但不是牛顿发明的哦!牛顿摆是由法国物理学家伊丹·马略特最早于1676年提出的。
2.(出示碰碰球)老师来介绍一下,这是五个一样重的球,你猜这个碰碰球该怎么玩呢?(拉开一个球,松手后的结果是……)
3.学生猜想、汇报。
4.小侦探们,我们听到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到底哪个小侦探的猜想是正确的呢?我们来试试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提醒学生是松手,不是用力扔球)
5.小侦探们想不想试一试呢?(学生小组实验,汇报自己的发现。)
6.刚才猜想正确的小侦探们真厉害,没有猜正确的小侦探们还有机会。如果我们拉开两个球再松手呢?先猜猜,再试试。(学生实验)
7.有了刚才实践的经验,小侦探们更厉害了,这么多小侦探都猜对了!那拉开三个球再松手呢?先猜猜,再试试。
8.小结: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
【意图解析】通过这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自己感悟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游戏活动分为三步进行,层层递进,第一步验证的结果为第二步猜想做准备,学生也更感兴趣。
板块三、课后延展
1.谈话:其实科学家和我们一样,当遇到一些现象时,总是在努力寻找线索,做出猜想,寻找答案。
2.(出示恐龙图片)谈话:看,知道这些是什么呀?
3.提问:它们灭绝了吗?你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吗?从哪里知道的?
总结: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曾经提出了九十多种猜想,有陨石撞击说、火山喷发说、气候变迁说等。但是,真相究竟如何,目前还尚未有结论。科学家们还在继续寻找更多有力的证据。同学们,让我们像科学家们一样,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大胆猜想,学会思考吧!
板块三、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蒲公英的种子遇 会飘起来。
2.菜叶上的洞是被 咬的。
3.小狗利用吐 来散热。
4.科学上把动脑筋猜测叫做 。
5.我们要成为合格的小侦探家,要学会 ,并 。
二、选择题。
1.在寻访小动物时,如果翻动落叶堆,我们需要 (  )
A.用小木棍轻轻翻 B.用手直接翻
2.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为了清楚地观察昆虫身体结构,需要采用 ( )
A.放大镜 B.显微镜 C.望远镜
3.我们主要用 观察小动物。 (  )
A.耳朵 B.鼻子 C.眼睛
4.我们可以用 和拍照来观察记录植物。 (  )
A.画图法 B.釆叶 C.摘花
三.判断对错
1.蒲公英随风飘起来的黑色的是它的种子。( )
2.侦探就是科学家。( )
3.长鼻子的狗比短鼻子狗更怕热,更不容易散热。( )
4.恐龙灭绝是因为动物体积太大了,天气太热了。( )
5.大脚印为三趾分开的足迹,说明该动物三趾着地,有鸟类足迹的特点。( )
四.选一选:
1.图中有几种动物的脚印? 。
2.图中①②③④脚印是不同的,请将描述的现象的代号填入相应的位置。
① ;② ;③ ;④ 。
A.大脚印为三趾分开的足迹,说明该动物三趾着地,有鸟类足迹的特点
B.小脚印为连趾的足迹,足迹较小,足迹间距较短,有兔子足迹特征
C.此处的大脚印足迹间距较长
D.两种足迹在此交汇,混杂
答案:
一、填空题
1.风; 2.虫子 ; 3.舌头; 4.猜想; 5.猜想 验证
二、选择题
A 2.A 3.C 4.A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1.两种
2.①——A ②——D ③——B ④——C
板块四、课堂总结
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说说在这这堂课里学会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体会到利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说板书设计
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做个小侦探
观察——猜想——验证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